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若干思考

2021-12-27 16:34常鑫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辨证论治

常鑫

摘要:在中医药学术发展工作中,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适应有方向性的根本问题,同时和中医教育的质量、病症防治能力以及学术进步情况等方面紧密相关。并且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也是一项过程繁琐且任务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尤其是在近幾年,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渗透,诸多学科积极参与到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中,然而,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总体目标,发展方式以及战略领域等方面的问题,总是缺乏统一的结果。本文主要基于此,由中医药学术主体发展任务入手,深入探究其内容范畴、学术特征、研究任务、发展现状、研究方向方法以及队伍的建设等角度的问题。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阴阳五行

一、内容范围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本质上就是中医学基本概念和原本规律,并且还是一种理性主张学说,能够真正体现出医学基本法则原理。中医学方法论和认知论是两大主体,前者就是借助养生来预防疾病以及论证救治核心的思维模式,并借此来进行病患病情的诊断工作,然后借助有关药物做好具体病症的救治。而后者认知论就是将天地合一以及阴阳五行作为基本认知概念,其内部的主旨观点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病理变化过程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关系,并借助经络学说和藏象学说等一些哲学思想来研究相关问题。上述内容就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规律内涵。

二、学术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本质就是追溯并探讨生命源头,同时也是病理变化情况的基本探讨,依据也是诊断方案的规划,依据同时也是救治工作的落实凭证,并且相关理论基础的构成与发展都拥有着相应的文化特殊性,以及科技特殊性。总体而言,在临床实践工作当中,相关理论基础与生物、自然、社会以及心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实现了有机结合,对人体生命活动以及病理变化状况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充分研究并展现出集体、反应、运动变化状况的具体表现,并从整体性方面深入探究了病理变化规律。其次,没有对物质的实质做出应有的重视,由运动整体和联系观念入手,对问题认知思考以及解决方案进行探究,发掘基础理论知识的基本内涵,这部分观点和西方的现代医学之间拥有着根本上的区别。对此,还要科学合理的看待科技价值以及发展水平。科学就是反应、思维、社会等角度的知识体系和客观规律,基础理论及其法则原理能够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状况的规律,诊断救治工作的方式和疾病预防方面的技术进行了高度客观的概括,并且还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价值,对此,相关理论基础的现实价值在诸多临床实践工作中也实现了相应的证实。然而有其他方面的发展状况而言,学术内部表达还在水平上存在不足,并且在系统方面也具有相应的缺陷。上述不足之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中西医学历史时代渊源,覆盖面积较大,并且发展时间过长,同时,各个科学体系中间还具有相应的差异,从而致使知识理论缺乏系统性的分析以及研究。总体而言,中医基础理论是一种科学客观的知识体系,但是在规范性,综合性以及系统性等诸多角度,还存在着相应的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持续性的优化以及完善,从而丰富学术内涵,并由客观角度上揭示内在科学规律,使其相关现实价值以及科学价值实现显著发挥。

三、发展状况

中医基础理论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标识,以及基本保障,同时在现阶段中医高等学校中已经实现了广泛的普及,并且已经成为教材资料编入到了学习系统之中,可见中医基础理论为现阶段中医学学科框架做出了基本的保障。与此同时,有诸多角度的整理研究以及分析,使得相关发展得到了应有的条件,截止目前,借助各学科技术方式来探究理论客观规律的相关工作,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成果,从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有关单位针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正在进行积极健康的发展过程。在当前的研究领域之中,必不可少的会具有相应的缺陷和不足,相关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古典医学的知识学说以及观点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不足之处,整体上看他长时间位于自发分散的状况,缺乏整齐划一的规划。②基础理论的科学规律和学术内涵应得到更进一步的探究和系统性的分析,同时还缺乏科学的技术方式来做好有关建设工作,从而致使相关理论基础的进步过程会受到概念不清或是内涵说行不一的情况影响。③即便对相关发展工作投入了诸多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然而,对相关内在规律缺陷方面缺乏认知,从而致使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④在研究方式以及方法等角度,也具有着概念模糊的情况。例如资料整理理论研究以及文献探究等方面混淆,或是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混淆,从而就会致使现实发展结果与目标理想之间具有一定的差距。

四、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队伍的建设

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学科而言,基础理论分支学科的带头人以及领路人都要拥有相关学科和有关领域方面的较为雄厚的知识储备以及思维能力,如此才能对全局做好严格把控,并使得学术方面的高度以及深度得到有效保障。同时还要具备相当水平的中医理论素养,要对中医学科方面拥有独特的思维意识,并对现代科学方面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如此才能发挥出继承以及创新的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对于中医学术发展而言,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这项工作的高效落实又具有较高水平的现实难度。对此,医学界同胞就要协同合作,带着宽广的胸怀,质疑批判的理性态度,来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并逐步克服改良相关不足之处,实现多元化多学科的发展交融。

参考文献

[1]邓洋洋,刘明欣,孙鑫,刘亮,尹萌.“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研究调查[J].教育教学论坛,2021(30):17-20.

[2]熊鑫,高占华,赵印涛,计小清,刘岩,孔令娟,麻晓慧.《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7):199-200.

[3]俞铭,周建红,周晓月.中医基础下的双因素理论在精神科管理中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11):238-239.

[4]白庚亮,胡明慧,刘越,吴颖雄,田侃.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痛经生命质量量表的研制与条目筛选[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1(05):440-445.

猜你喜欢
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论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转变及预后影响观察
早期2型糖尿病心肌病中医体质辨识研究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
肌肉骨骼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78例临床疗效分析
产后风湿病辨治心得
中医辩证论治在社区先兆流产孕妇管理中的应用疗效
中药药枕治疗100例社区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论治过敏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