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观察

2021-12-27 16:34翁一帆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

翁一帆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对结合中西医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具体疗效的一个观察研究。方法:观察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们医院进行治疗且符合观察研究要求的共计9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分成A组和B组两个组,每个组中包含患者45例,针对A组的患者我们主要采取一般的西医治疗方式,而对于B组的患者我们则在使用西医治疗方式的同时使用一些中医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综合性的治疗,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方式治疗后再根据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治疗时间以及一些具体的理化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1]。结果: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是80%左右,而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5%,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有明显差距。结论:依据最终产生的观察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疗效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好,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基层医院有着大量的慢阻肺患者。这些患者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这些患者有着数十年的慢性支气管炎病史,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可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每年冬春季节,我院住院患者中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占了绝大部分[1]。此类患者因长期使用或者滥用抗菌药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细菌耐药。我院不具备病原体和药敏检测的技术,只能经验性选择1至2种抗菌药物使用,患者症状改善善效果不佳,治疗总的周期时间很长。这就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对于部分已经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患者,死亡的风险也大大提高[2]。在治疗中,我尝试运用中医理论,辩证论治疗,增加中药汤剂治疗。发现患者治疗的整体疗效较单独西医治疗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中随机挑选出90个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告知他们研究项目的具体内容并确保同意后,将他们分成A组(45)和B组(45),每个组里包含有45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其中A组所有病患的年龄都在52岁以上,97岁以下,综合来看病患的年纪都在65岁左右,男病患的人数有23个,女病患的人数有22个,患病的时间普遍都处于十年以上。B组所有病患的年龄与A组病患的普遍年龄不相上下,同样是在52岁和97岁之间,综合来看年龄也普遍在79岁左右,其中男病患的人数有26个,女病患的人数有19个,患病的具体时间综合来看同A组一样都是处于十年以上。总体来看,AB两组病患的基本资料没有太大的差异性,因此具有一起进行比较研究的意义。

1.2方法

根据我基层医院自身条件,给予A组患者经常一般西医疗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化痰、平喘等。抗感染主要选择有头孢菌素类(二代头孢呋辛,三代头孢唑肟,头孢曲松),氨基糖苷类类(阿米卡星,依替米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大环内酯类运用较少。一般住院期间以静脉滴注为主。根据病情轻重和感染指标,抗菌药可选择1至2种使用,两种联用时一般组合如头孢菌素类联合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联合喹诺酮类。化痰药一般以氨溴索口服或静滴为主。平喘以氨茶碱和静脉用激素为主。部分患者自备有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药。所有患者结合持续低浓度吸氧,改善缺氧症状。有心衰的患者,给予强心、利尿。

B组患者在A组患者的基础上再给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慢阻肺中医诊断为“肺胀”。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结合实践,我认为比较常见的证型有痰浊壅肺,痰热郁肺,表现为痰多痰粘,白痰或黄痰为主,咯痰不尽,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常用方剂有二陈汤,三子养亲汤,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实中有虚者,可用六君子汤,苏子降气汤。对于病程较长,年龄较大患者,大多数都可辨证为肺肾两虚。表现为喘息不止,张口抬肩,动輒喘甚,腰膝酸软。在肺肾两虚基础上,有可出现气阴两虚,气虚夹淤,甚至喘脱危象。常用方剂有平喘固本汤,百合固金汤等。使用时不应拘泥于一方一证,当综合运用。

2.结果

在对A组患者和B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以后,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是80%左右,而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5%,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有明显差距。(如表1)

3.分析与讨论

实际上,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具体原因探究起来是比较复杂的,迄今为止也没有明确的结果,可能与患者气道的炎症亦或者免疫力降低,从而促使呼吸道中的纤毛清除功能减弱,痰的分泌量增加,并且出现慢性的炎症,进一步引发患者出现阻塞性的通气障碍。另外,若患者长期性的反复发作就会将体内的炎症细胞进行激活,并且还会促使其释放以及合成,导致炎症进一步扩散,在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患者甚至可能会呼吸衰竭从而危及生命。中医认为该病病理因素是痰浊水饮血瘀。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涉及脏腑包括肺脾肾心。在临床中,我总结出慢阻肺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是以标实为主,患者咳喘,有大量痰液,是标实之症。此时应仍以化痰止咳平喘为主,即“泻实”为主。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器,肾主纳气[3]。患者为何痰液生成如此之多,为何咯痰费力,为何动辄气喘吁吁,都是责之于肺脾肾虚,而病久者,必有肺肾脾虚,在化痰止咳同时,同时应泻中有补,补肺,健脾,益肾。临床运用中不能拘泥于一证一方,需灵活加减运用方能显效。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加重,空气污染加重,我基层医院面对着大量的这类慢阻肺患者。同时基层医院受各方面条件限制,能够提供先进诊疗技术非常有限。而中医治疗是不受医院条件限制,在任何级别的医院都可以灵活开展的。依据上文中的具体研究结果可以明显看出的是采用中西结合方式进行治疗的B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因此结合中西医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的方式值得被进一步的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海.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33):171-171.

[2]郭偏偏、白丽、陈鹏.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 2020, v.36(11):26-27+30.

[3]王亚彪.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疗效性分析[J]. 人人健康, 2019, No.507(22):93-93.

猜你喜欢
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