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2021-12-27 16:34蔡长明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病虫害防治

蔡长明

摘要:林业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自我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而林业资源的保护和营造就变得尤为重要;林木病虫害的防治研究能够有效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和健康程度,在提升我国林木资源丰富程度的同时,也能减少林木资源的建造和维护成本。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病虫害防治;防治技术研究

伴随着国家关于环保课题的深入研究,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思考,林业资源区别于普通的农业生产经营,不仅具有更为广阔、复杂的生物环境,生长和维护周期也更长,因此针对其病虫害的防治也更为复杂,针对不同生物多样性、不同树种、不同郁闭度、不同土壤环境的林木资源,都有着不同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本文就林木病虫害防治的技术与方法作具体的探究。

一、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技术重点

(一)时效性的及时把控

林业病虫害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是林业病虫害的高发期,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提前防治,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病虫害蔓延,不仅增加治理难度,严重的情况甚至只能通过烧山来解决,对于林木的损害是非常严重的。因此,针对梅雨季节前后、气温回升期间的春季病虫害防治,要根据病虫害品种进行有针对性的给药或采取生物防治技术,给秋季病虫害降低防治难度,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1]。

(二)落后防治方法的改进

就目前我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来看,很多地区仍采用较为原始的防治手段,长久以来害虫已经形成了顽固的抗药性,传统手段已经无法达到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与先进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的脱节和滞后,降低了我国林业的抗虫害能力;同时,一些外来品种的害虫如红脂大小蠹、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等等,对我国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这些外来害虫的防治借鉴国外的治虫经验、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2]。

(三)提高相关人员技术素养

林业病虫害的有效防止,与相关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是分不开的,林业病虫害具有复杂性、季节性和专业性,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都可能延误有效地防治时机;同时,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知识,也缺乏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病虫害蔓延情况,缺乏理智的判断只会导致最坏的结果,造成珍贵林木的毁坏。

二、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研究

(一)建立系统、有效的执行制度

相关部门建立完备的林木病虫害防治制度和规定,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地林木部门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也为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有章可依、有规可循的防治指导方针,防止出现主观臆断的低级错误,提高地方林木防治的专业性和规范化管理;同时,明确规范的制度可以明晰部门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进而提高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针对林木防护的奖惩制度也应有明确的制度制定,对于有突出表现的员工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对于疏忽大意、对待工作态度松懈甚至因此铸成错误的员工,则应给予针对性的惩罚措施,例如让其在充分学习相关林业知识的前提下,去林区进行树木防护工作,加深犯错员工对爱护林木的概念认知和情感体悟。

(二)引入科学方法

1、以“防”为首

林木病蟲害防治应将“防”作为工作重点,因为林木的病虫害具有多发性的特点,一旦出现大面积的病虫害,治理难度就会成倍加大,对于林木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因此应该在病虫害最脆弱的冬季休眠期给予直接的人工清理,对树枝上附着的虫卵采取压碎的方式处理,对于附着于树皮和枝条下面的菌丝、虫蛹等,采取摘取、碾压的方式手工摘除;同时修剪病虫树枝、清理枯枝烂叶,在树干上粉刷合适高度的防虫液;在树冠下方的土层中翻土,针对不同树种进行不同深度地翻土作业,以减少土层中休眠害虫给来年林木生长造成的危害[3]。

2、合理“治”、巧用药

对于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的病虫害,要有针对性地施以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两者相互配合来进行病虫害治理。

首先是生物农药,主要包括“松毛虫病毒”等害虫病毒和寄生、捕食性生物天敌,如:微孢子虫、肿腿蜂等,以及啄木鸟、山雀等鸟类天敌;以及微生物农药,以苏云金杆菌类制剂为代表的生物杀虫剂,还有白僵菌、青霉等真菌类生物杀虫剂;另外还有农用抗生素,对于抑制某些有害农作物害虫起到作用,目前比较常用的抗生素类农药主要有阿维菌素、灭瘟素等等。

其次是化学农药,化学农药相对于生物农药而言具有成效快、药效长的特点,同时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包括成本较高、对于树木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以及化学药剂顺雨水进入河流等水体,对附近的水体造成化学污染等问题,在选取和投入使用时要根据丰富的经验和具体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具体对待,对于程度已经比较严重、病虫害范围扩大的情况下,进行及时、定量的喷洒,并防止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对环境造成的严重的破坏。

对比来说,生物农药比化学农药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更帮助当地生物环境维持良好的平衡,保证林木周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在选择防治方法时,应首选生物农药,尽量防止出现大规模的病虫害传播。

(三)育苗期的有效防治

中幼林期间的抚育措施包括对病虫害的防治,做好封山育林、幼苗抚育管理,能够有效遏制成林的病虫害问题。

首先对于苗圃的选择,要考虑苗木质量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因此要选择质量好、根基稳的苗木进行培育,增加苗圃的抗虫害能力,在抚育阶段加强观察和检测,防止苗林苗枯病的出现和蔓延;其次在抚育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幼苗的涂白、喷药、深挖等预防措施要到位,对于已经出现病虫害的枝干要进行及时的截肢和移除,防止出现大规模的传染;同时,幼林的抚育地段也应选择适宜的郁闭度林区,既保证幼苗的通风、通光环境,又防止土壤过于干燥和裸露,最好与其他高层树种形成混交林的抚育环境,既保证了林区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又给幼林形成天然地保护屏障,增加其成活几率,减少病虫害的侵袭。

(四)加大工作人员培训力度

首先,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需要具有一定的护林管理经验,因此可以采取“老带新”的形式,形成帮扶小组,让老师傅带领新员工,传授多年护林经验,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同时,加强全体的知识储备,定期组织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政策以及先进的治林方法学习,做到与时俱进、紧跟科学发展的脚步,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结合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做到熟练掌握现代治理手段,提高治理病虫害的业务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防大于治,治与防要相互结合,治理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病虫害的季节性、多发性以及潜伏性等特点,综合考虑防治的方法,也要着重关注对林区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的维护对于林木的病虫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林木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要综合考虑环境与病虫害的共生关系,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经验积累,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护林意识和规范化护林制度,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剑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应用方法研究[J].农家参谋,2021,01(15):137-138.

[2]康春霞.临夏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方法[J].农家参谋,2021,20(09):144-145.

[3]张英.现代林业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21):91-92.

猜你喜欢
林业病虫害病虫害防治
刍议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方法
林业中病虫害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