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内农村电商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研究

2021-12-27 16:34龙红明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摘要:本文从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要从“工作体系、网络化改造、人才、物流和营销渠道”等五个方面构建县域内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农村电商;乡村振兴;精准扶贫

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在国家将电商扶贫纳入精准扶贫的体系下,通过农村电子商务,使贫困地区的绿色、天然、无公害的特色生态农产品可以销售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范围,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已逐渐成为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之一。把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解决 “三农”问题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是新常态下农村经济工作贯彻落实 “五大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线背景下,贫困地区如何充分利用政策优惠、生态农产品资源禀赋的条件、大数据与“互联网+”平台等优势切实帮扶贫困群众借助电商渠道精准、长效脱贫,因地制宜地探索出符合本省发展实际的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路径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不仅可以丰富电商精准扶贫的理论和方法,也能为推进扶贫工作提供辅助决策等应用性支持。

一、研究概述

国际电信联盟在 1984 年的“美兰特报告”中发表《缺失的环节》一书,是最早提倡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电子商务交易来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开发式扶贫和消灭贫困的 重要文献。世界银行对全球的贫困问题也十分关注,并积极做出努力,在 1994 年至 1995 年两年间连续提到了IN4D(InformationforDevelopment的缩写,即利用信息来发展), 1995 年设立了 Informed 的扶贫基金,帮助全球的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把信息通信技术作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制定的发展目标的手段,其宗旨是要对生活在边远贫困地区、贫困山区的穷人进行坚定不移的提供学习电子信息化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内因起到脱贫的更大效果(赵放,2018)。

国内学者们从实施主体、作用对象、实施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從电商扶贫的实施 主体看,呈多元化特征,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社会扶贫机构、电商平台企业、物流企业等各 种社会力量。在电商发展初期,政府往往会发挥其主导作用;仅有政府的作用还不够,还需要电商企业及相关企业充分发挥其市场主体作用(郑新煌,2016)。电商扶贫的作用对象多 样。扶贫对象包括有劳动能力的特困户、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三留守”人员等, 也可以是那些在贫困地区带动与帮助贫困户脱贫相关扶贫企业、致富带头人等(彭芬,2019);在电商扶贫具体实施方式上,表现出多样化特征。如电商基础设施建设、 平台建设、物流体系构建、电商人才培训等措施(岳娅,2018)。电商扶贫的作用范围“电商扶贫只能解决 那些家中有一定生产能力和劳动能力家庭的问题,对于确无劳动能力的家庭,电商扶贫是无法解决的”(曾亿武,2016)。因此,电商扶贫也不能解决所有贫困家庭的问题,最主要解  决市场与销售问题,扶贫需要多管齐下,要与其他扶贫方式配合起来(侯振兴,2018)。

但是,农村电商的发展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以农产品电商为手段开展扶贫脱贫工作成效不突出,农村电商与扶贫开发工作未能实现有效对接(雷斌,2018)。二是电商扶贫中农产品增值分配不合理,收益分享机制不健全(王国丽,2017)。三是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包括边远山区的交通不发达,物流成本高;贫困地区网络和信息化程度较为落后,网络和信息化覆盖率较低;电商物流服务站点少并且不规范。农村淘宝服务站、邮政等第三方物流服务站分布散乱,服务站点设置不合理,物流质量限制生态产品的销售和购买;仓储物流基础设施较为匮乏等(樊纯,2021)。四是农产品电商人才缺乏(谢天成,2016;唐洪涛,2018);五是农产品标准化与质量安全体系不健全,各种标准的协调性还不够,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和工艺流程,未能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标准化程度低,未能实现对产品的准确描述和分类,优劣也难以区分,农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难以得到保障(李洁婷,2021)。六是农产品品牌特色与文化意识不突出等(鲁钊阳,2018;高宏,2017)。

二、农村电商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研究

电商精准扶贫较之于农村电商、电商扶贫,更加强调特殊的场景、对象和目标诉求的精准化。因此,需要推动以扶贫“精准化”为目标的长效机制建设。

一是全面完善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工作体系。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成立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全县的电商人才培训、县域农产品网货化升级改造、农产品品牌和包装设计、农产品宣传推广工作,形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电商创业典型、农村电商服务站、农产品销售网店、对接服务万户农户”的电商扶贫体系。

二是构建人才引育体系,大力培养电商人才。围绕电商扶持政策、行业趋势、互联网创业思维引导等内容,免费送电商培训讲师到农村,精准对接贫困户。

三是开展县域农产品网货化升级改造。依托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专业团队,对曾经的贫困村、贫困户的产品进行梳理,进行网销化升级改造,利用农产品展销馆、社群电商、电商商城、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线上线下进行销售,推动电商农产品销售额持续增长。

四是拓展电商扶贫渠道,创新电商销售模式。为适应电商发展的新业态,创新电商销售模式,采取农旅结合的方式,搭建短视屏直播平台。

五是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物流最后一公里,是电商扶贫和农产品上行的必要环节。必须基于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推动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获得优质的购物体验,同时足不出村就可以把自的农特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参考文献

[1]李洁婷.云南县域农村电商发展的现状与出路研究——以寻甸县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24):228-230.

[2]樊纯.农村电商助推乡村振兴的障碍及创新路径——以湖北黄冈市为例[J].南方农机,2021,52(16):85-87.

作者简介

龙红明,长沙师范学院副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方向:农村电子商务,农村教育。

基金项目

2020 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成果(编号:XSP20ZDI008)。

猜你喜欢
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激活农村电商生态,创新农村综合服务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