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一新生适应性教育模式的研究

2021-12-27 17:05李思薇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适应性新生大学

摘要:“00”年后出生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开始大学生涯中的第一步—校园学习和生活, 有着不同于其他年代大学生的特征,对于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何适应,如何尽快转变身份去适应它?本研究基于”00“后大学生的特色,从探索教育模式出发,借助多种方法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社会教育的激励作用与家庭的协助作用,将这三种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帮助"00"后大一新生的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00”后、大一新生、适应性、教育模式

在2017-2021年入学的新生中,“00”后已经成为主力军。大学生涯是人生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00”后大一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初入校园适应的过程中,有着很多的问题和困惑。这个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经济发展迅速、西方各种思想的渗入,对“00”后产生了各种冲击,导致新一代大学生思想更加多元化、性格比较张扬,他们的思想,特别是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身上有了新时代特有的特征。同时,社会的行业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家庭环境,导致新生入学后对大学学习生活有着各种的不适应。如何对“00”后大一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是高校需要探索的新开始与重要环节,关系到大一新生是否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能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强大的心理素质,也为大学生毕业后的发展与规划打下了重要的基石。

教育学理论研究人类现象和问题,发现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它们相对独立,但是也互为联系与作用。本文是基于这三者的联系,针对如何解决“00”后大一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00”后大一新生的特征分析

(一)“00”后大一新生的思想特征

一般来说,现在考入大学的学生,大部分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并且善于思考,充满激情,积极向上。但由于他们年龄的特点,每个人家庭出生的不同,受教育环境的不同,因而每个人的潜在才能和特长是不一样的。进入大学后,会发现自己需要向别人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危机感日益加重,这会产生一种追求上进和自我完善之间的焦虑感,这是一种追求进步的思想表现,想通过自身不断地提升来获得群体的认同。而且,大学生在刚入校时就表现处一种强烈的“成人意识”, 时刻盼望能够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约束,处处要表现出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大人。所以这样理解,大一新生在初入校阶段属于生理成熟,但思想仍然处于过渡期,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

(二)“00”后大一新生的學习特征

对于大多数“00”后大一新生来说,“十年寒窗苦读”该松一口气的想法占了上风,关于对于自己的大学生活怎么样进行全面地规划,他们大多数根本就没有想过,也没有具体的规划。从应试教育走过来的学生所确立的学习目标大多比较狭隘。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意味着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考试。而大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与中学时期有很大差异长期习惯填鸭式教育的大一新生对于大一的学习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应大学学习的学习方法,由现在逐年上升的不及格率和退学比例就可以看出,“00”后在初入大学有着各种程度的不适应。

(三)“0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特征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疫情、网络等多元素的影响,包括高校课程线上线下的转换,给这一代大学生带来了各种影响。首先,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比较深远,学生的个性多种多样,在高校实际操作中很难具体把控。大一新生在大学以前是一心埋头读书,进入大学校园相当于进入了一个小社会,需要独立进行社交。在读大学以前,中小学的生活多为三点一线,生活比较单纯,接触的人和事都比较少,平日生活除了学习就是与家人、亲戚、同学间的交往,独处的时候大多是耗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而进入到大学生活后,学习方式的改变,接触的人和事物都有所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或者是说在此过程中慢慢地形成了完整且独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入大学校园,摆脱了父母的束缚,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如何跟同学和老师,更重要的是如何和寝室室友交往,学习方式怎样转换,以及大学的专业课是如何开展如何学习,这都是大一新生的困惑,这种种不适应会给新生们带来抵触、不喜欢或者是厌恶的情绪,大学生活里面有大量时间是自由的,时间如何把控,如何计划,会给大一新生带来处理上的困难,如果说,这个时间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很容易迷失自我。此时,再面对各种诱惑,尤其是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网络直播,更有甚者在网上参与境外赌博,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很容易毁了一个大学生。这个时代,诸如“躺平”之类的不利词汇在冲击人们的视线,非常不利于于年青人的进步。有部分大一新生受此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原生家庭对于每个大一新生的影响比较重要,远离家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感到孤单与无助。一旦人际交往产生了障碍或者是其他冲突,就会使这种孤独感加剧,从而产生焦虑与抑郁。所以这一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数据上看是呈上升趋势的,这为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辅导呈现了一定的难题。

二、“00”后大一新生适应性教育模式的路径探索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

在对“00”后大一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中,学校发挥着主观能动性。学校应充分利用办学资源和专业优势,针对“00”后大一新生的特点,从管理上、专业上以及劳动教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第一,从思想导向上进行引领,辅导员、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带动学生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大一新生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体的个性化需求。“00”后大一新生进入校园后,最先接触的就是辅导员。辅导员以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人生阅历对大一新生出现的迷茫、困惑给予思想引领和帮扶。班主任则是大一新生专业的引路人,班主任一般都是教研室主任或专业教师,从专业上加强大一新生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知识结构和拓展等方面的指导。同时兼顾学生的生活困难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促进大一新生对专业认知与对大学生活的适应。

第二,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活动,比如“泮池五月风”、 “科技文化节”、“微视频”,让学生充分进入“办、做、看、评”各個环节,既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又可以点面结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

(二)加强构建家庭教育的协助作用

家庭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发展至为重要。首先,在入学前家长带动学生一起对专业有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选择和认识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大的。据有关数据表明,“00”后大一新生的家长学历一般在高中及以上,他们能够较好地帮助高考生分析报考形势。所以,家长应该结合孩子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充分了解行业发展的科学前景,避免盲目地追求热门专业和热门行业,而忽略孩子的个人兴趣和专长。其次,营造温暖舒适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家教。良好的家庭氛围的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营造了一个温馨可靠的前提,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更加独立和身心健康。同时,家长要随时关心孩子入校后的心理状况,帮助其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再次,家长应该建立起和辅导员,包括班主任老师的有效沟通。及时纠正孩子在学校里面的学习生活状态的偏差。这将对大一新生起到不小的帮助,能使他们能很快适应角色,投入到专业学习和生活中去。

因此,高校教育应该认清“00”后大一新生的特点,以学校教育带动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帮助新生渡过初入校园这一特殊阶段,共同为社会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闫艳.交往时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11.

[2]李谦.现代沟通学 [M]. 北京 :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3]黄学规.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 [M]. 杭州 :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4]李化节,李庆本,王梦妮等,“95”后大一新生适应性教育策略研究,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

作者简介

李思薇,女,湖北省荆州市,学院地址也在湖北荆州市,邮编是,硕士,中级职称,1983年10月出生。

课题类别:学生工作研究。

课题名称:“00”后大一新生适应性教育模式的研究,项目号:XGB20017。

猜你喜欢
适应性新生大学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重获新生 庇佑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至善
新生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