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2021-12-27 17:05蔺兴峰李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防控信息化疫情

蔺兴峰 李娜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行各业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采取各种各样的有效措施抑制疫情、保障人民正常的工作生活,从中可以看到信息化无处不在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20年也发布相关信息化支撑疫情防控的相关文件,用于指导各地各行业应用信息化手段应对疫情防控。

一、信息化在战“疫”中的作用

信息化手段在疫情防控中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一是数据分析领域,包括人流分析、新冠病毒检测、体温筛查、疫情数据采集分析、隔离管控、资源调度等方面的技术与数据分析。二是医疗服务领域,包括互联网医疗技术和能力储备、构建“医联体式”、医疗数据共享、电子健康档案、废弃物处置、预约诊疗、远程医疗等方面。三是民生领域,包括居民生活、教育行业、交通出行、旅游娱乐等方面。

1.1疫情防控方面

海量疫情数据的动态监测,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有针对性、预防性的措施,例如可对所有传染源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在综合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掌握病源基本流向,从而有利于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实现网格化管理与防控,同时根据数据反馈也可以及时掌握措施的效果。另外,疫情数据的监测结果还能够使公众随时掌握自身所在地区的疫情程度及基本变化态势,从而增强自身防护意识。

1.2医疗服务方面

“互联网+医疗健康”让防控人员在查找感染者,降低传染源上花的时间更少。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实现医疗机构和病患之间的问诊、开药,病患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药品的购买,给不同地区的病患提供了更多的“线上医生”,同时大大降低了患者被感染的可能性。

1.3交通运输方面

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等各个交通卡口,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其通过人员、车辆通行数据的写入。此外,通过医疗机构和公安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可将确诊病例的诊断结果和重点关注人群信息及时上传至交通卡口的信息系统。当“疑问”车辆、人员通过交通卡口时,通过数据比对和核检,可以快速调用通信记录、确诊记录、传染风险记录、是否存在疫情國家入境记录、确诊人员同行记录等,同时可以触发“报警”、“禁行”等动作,并在系统上记录相关数据,方便对人员和车辆的追溯。

1.4教育行业

疫情期间教育领域多采用线上教学方式,云课堂的出现及时解决了棘手问题,学生可通过智能手机、电视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收看老师的视频课程,并完成相关的线上作业。没有听懂的内容还可以通过重新观看、重新听讲,并且学生也可以和家长一起收看。家长也可以对所学知识就会有更好的了解,辅导学生时更有把握。

二、信息技术在战“疫”中的应用案列

典型应用一:武汉因为疫情封城前有较多的人员流动,传染源的扩大化和边界的模糊化极大的增加了其他省份疫情防治工作难度,此时传统防控方法显然不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百度地图慧眼。运用迁徙大数据,通过数据定向和智能分析等途径,精准确定了流动人员的流向,可以对全国乃至本地区每天迁入迁出流动进行动态在线分析,为当地政府精准管控疫情提供了有效手段。

典型应用二:依托5G视频监控,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实现了对医院人流量的全天候高清视频动态监控,不在当地的医生也借助网络资源开展高清远程视频诊疗、远程视频会议、远程手术,避免了直接接触的感染风险,另外,通过“业务上云”,通过高效率的数据传输技术,实现了无接触的病患信息采集和病情诊断交流。

典型应用三:宁夏机场旅客人脸核验及防疫解决方案,应机场安防及防疫要求,对进入机场的旅客进行身份信息、健康码状态、体温进行核验,并对通行记录进行备份备查。在航站楼入口处部署人脸识别测温闸机,进入航站楼的旅客需要在闸机进行人证核验(人脸与身份证照片1:1核验)、体温检测、健康码状态检测。身份、体温、健康码均核验通过后,闸机放行旅客并后台记录旅客信息备查。同时在实践中,还通过与宁夏当地政务APP中防疫信息的数据互通,通过比对旅客防疫信息向闸机返回该旅客是否可通行的判定结论,这样有效提升旅客进入航站楼的通行效率,尤其是方便不会操作的旅客出行。

典型应用四:互联网+教学-华南师范大学自建的在线教学平台,砺儒云课堂提供课程教与学资源、活动和过程的“一站式”管理服务,除了微信移动端课堂小程序,还提供了扫码签到、问答、测验等互动工具,配合同步课堂开展教学互动,其视频服务平台LearnTV为教师提供视频录制、上传、存储、分享等服务,教学视频可通过链接形式发布到砺儒云课堂中,同时其数据统计系统分析教师在线教和学生在线学的行为数据,实现对教与学过程的跟踪反馈、教学效果的监督评价。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防控预警时效性问题。2019年末在疫情传播的初期,信息化的预警功能并未对疫情起初的发展及时预警,无法充分提供及时的预测预警信息,在研判疫情的发展上缺乏客观的数据支撑。

二是各类数据精准性不足。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相关数据采集不规范、数据不精准、标准不统一、报送不及时、多头要报表等问题,说明疫情数据统计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短板,给社会产生较重的工作负担。且数据流转存在隐私泄露的问题,也给被泄露人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三是各行业信息化水平不同,包括设备性能不同、资源调度不充分等问题。如因终端硬件性能不同导致云课堂教学中语音延迟、卡顿、掉线的情况,还有在医疗防护领域,由于数据更新不对等,物资调配效率过低,影响防控指挥机构统筹调度,导致不少患者和医护人员因防护设备紧缺陷入困境。

四、提升思路与建议

一是大力推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借助智慧城市、数字强国、5G等大规模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深入推进, 不断建立健全大型云数据中心、移动网络等新型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居民身份信息库、车辆信息库等基础性社会信息资源的深度数据融合,逐步形成跨行业、跨地域的数据整合和应用能力。为快速研判疫情发展、监测预警潜在隐患、提升应急响应效率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二是全面实现信息数据互联互通。综合汇集卫健、疾控、应急、公安、社区、社会组织等应急指挥所需的各数据资源,通过数据深度融合,建立国家级、省级医疗大数据平台,并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依托该平台的大数据分析结果指导应急指挥,提高指挥战略谋划和战术实施能力,统筹应急力量和物资资源,全面感知疫情动态,为疫情防控、人员物资调配提供智能化数据信息支撑。

三是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结合各行业实际,有针对性的把基于先进信息技术所催生的数字化社会治理理念与疫情防控斗争的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从一般性信息系统建设向疫情防控大数据专业化应用的转变,利用特定行业、地点的海量数据价值。结合物联网、大数据、A1、5G等新技术应用,实现信息及时发布、风险实时监控、多边沟通协作、疫情趋势研判、远程医疗辅助等多场景的深度应用。

在疫情防控中,我国管控防治效果显著,尤其在流动人群监测、潜在传染人群管理、切断传染源上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而这些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助力。但是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对此,一方面,应强化技术引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整合技术资源,加快推动信息化大数据技术在医疗等领域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另一方面,应注重信息平台的开放与共享,实现资源合理调配,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尹亭玉. 疫情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2]李想.后疫情时代服装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 湖南包装,2021,36(03):149-150+157.

[3]李华.信息化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手段[J]. 中国数字医学,2020,15(03):1.

[4]彭劲杰.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典型应用研究.中国信息化2020年第08期.

[5]唐晓彬. 王亚男. 让“大数据抗疫” 发挥更充於用.

[6]吴前锋.杨凌娇.疫情防控中大数据应用的浙江经验与建议.

[7]唐川.李若男.信息科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分析与探讨.

[8]高书亮.现代信息技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防控信息化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