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现状下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2021-12-27 17:05苏海玲马玲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社会治理党建

苏海玲 马玲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眾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借鉴网格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各地基层党委政府通过细化基层社会治理单元、整合多元治理主体资源、明确治理主体的权责关系,形成了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机制。

关键词:党建;网格化管理;社会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其内核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实现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和社会服务的实质性供给。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的特征,全面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系统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内在要求。通过围绕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打造具有市域特点、满足群众需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一、构建网格化组织架构

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城乡社区的创新治理之路: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化支撑,明确了一条以党建为统领的基层社会治理路径。将实施网格化管理作为基层党建的首要工程,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党小组设在楼院里,推动基层党建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度融合。

目前基层党组织的主要问题是人员不足与任务繁重,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科学构建网格化党建组织形式,以党员干部为主,发动人民群众参与进来,广泛吸收各种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根据社区分布、居民居住的实际情况,科学划分网格调整网格设置,将社区的小网格,汇成巨大的集成网,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按照“便于管理、便于组织、便于服务”的原则,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建立完善以“街道办党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网格党员”为基本框架的四级组织体系。选拔优秀网格党小组负责人,组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动员吸纳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党小组长和退休党员等骨干担任网格长,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中坚力量。建立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包联网格、走访群众制度,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健全网格化管理措施

一是搭建网格化大数据信息平台。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居民群众,以社区居民基本信息为基础,建立网格数据综合信息平台。涵盖空巢老人、残障人士、低保家庭等特殊群体,建立人员信息数据库,定期入户走访,采取实地排查与信息数据核查两条线,通过集中对比筛查、综合研判和规范报备,过滤重复数据,并将信息及时与相关部门对接,有效提高数据精确度。

二是明确工作职责。街道一级网格重点抓好对基层网格工作的部署、监督、考核,社区级网格重点做好对基层网格的指导工作,基层网格及网格党员主要承担宣传法规政策、社情民意调查、调解纠纷矛盾、服务人民群众等工作职责,由街道办对每个角色进行党建工作责任细化,形成具体指标体系。配套建立网格员民情日志,及时将矛盾纠纷、意见建议、疫情防控等信息收集反馈,各网格责任人每天汇总并负责督办落实,对一般性诉求现场解决,一时回复不了的报上一级网格责任人,做到逐级负责、下情上结。

三是建立考评机制。将网格化工作列为考评的指标之一,将党员积分制管理落实在网格中,社区党支部每周召开例会,在安排部署工作的同时,对上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打分;每月召开1次驻区单位党组织、网格长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各网格工作情况民主测评,分级评定先进、一般、后进等次,先进网格进行表彰,后进网格予以调整;每半年召开1次党员评议会,结合周积分、月评定汇总情况,进行优良差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与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和选拔任用挂钩。明确网格员、党支部、党委的责任追究方式,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不断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

三、落实网格化服务功能

加大投入力度,对参与网格服务的工作人员提供适当补贴,提高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各驻区单位党组织做好保障工作,切实解决好社区工作人员、资金、场地等问题,确保网格化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第一,积极推行定期走访,对基层网格化党建管理工作进行督查。对党组织联动不及时、网格员业务不熟和群众配合不到位等问题,举办网格员培训大会。定期开展疫情防控、公民道德、文明法制学习教育主题实践,鼓励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以网格党建引领疫情防控、为民服务和社区治理,注重总结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经验做法,宣传居民得实惠的生动案例,让居民切身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努力营造社会认同、基层欢迎、群众支持的良好工作氛围。

第二,积极做好带头作用,实现网格化管理服务的全面覆盖。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网格化管理,从而实现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和为民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首先,需要区域基层党组织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带头责任落实,对自身职责以及职责范围进行有效明确,并完善制度机制,以相关制度为工作开展准则,层层压实责任,以促进网格管理工作的高效、高质量运行。其次,需要区域基层党组织带头做好强化学习工作,由网格长积极带头参加学习,以“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网格人员外出培训学习,或者是应邀网格化管理方面的专家教师进行网络授课,不断的提升自身管理技能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同时,积极鼓励网格人员采取自学、集体培训、网络学习等方式,对相关网格管理、社区治理等相关方面的专业技能、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熟悉掌握和理解,实现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有效提升,我更好的为民众服务提供基础保障。最后,需要区域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其带头模范作用。社区网格管理服务中,对于网格长、网格员以及联络员的聘用,优先选取高素质、责任心强、具备较强沟通协调能力、乐于助人心地好党员和群众来担任。在基层网格化管理实践中,网格员应当积极参与其中,定期入户走访,进行台账式动态管理,做到关注民生,注重民意,为民谋利,,发挥好社情民意“传感器”、基层矛盾“减压阀”、疫情防控“安全哨”等作用发挥,来彰显为民服务宗旨,更好推动基层群众工作开展。

第三,坚持效率、效益、效果相结合,力争实现网格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实现。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积极采用互联网现代化管理技术,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统 APP”服务站,进一步扩大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实现服务管理的有效延伸,从而形成覆盖全面、功能互补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首先,重视网格服务的精细化管理,这就要需要对网格员在社区服务中,民众诉求的解决、民众意愿的了解、民众之间矛盾的化解等方面的职责进行有效的明确,严格依照相关工作规范流程进行网格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网格之间、网格与服务站之间的有效衔接,保障网格工作的顺利开展。网格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民众问题产生,要第一时间登记受理,当场能协调解决的,即可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的按级上报,及时反馈。定期开展调度会议,对民众反馈意见进行有效分析,准确的掌握最新民众思想动向和具体服务需求,为网格工作下一步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其次,重视网格服务的动态化管理,依据网格工作开展内容实际,对一级、二级、三级网格长职责内容进行细化和完善,对网格员和监督员的责任进行压实,并建立网格化监管台账,成长效管控机制,实施网格管理的分级化、动态化管理,督促落实好网格员工作职责,提高网格化管理模式运行质量和效率。最后,重视网格服务的人性化管理,对网格管理工作的运行模式时刻进行关注,并对网格工作管理工作流程进行不断地优化。为有效解决非办公时间群众办事难等问题,通过总结分析群众需求重难点问题,积极优化设定了相应的针对措施,开展了 24 小时电话咨询服务、法定节假日抽调业务能手参与值班等措施手段,实现为民服务的全天候、全方位、无盲区。

第四,做到“五个坚持”,打造工作新常态。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有效提高,可以将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作为保障基础,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为社区网格服务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保障基础。首先,坚持走访常态化。在社区网格管理工作中,基层党组织网格工作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常态化走访,做到“三必报、四必到、五必访”,对民众的诉求、矛盾、问题以及需求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掌握,为网格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信息保障。其二,坚持率先垂范。每年由社区基层党组织进行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活动, 对社区网格管理中网格员工作表现进行民主评议, 以民主评价实际为基准,评优评先,批评调整。其三,坚持信息公开。在开展社区网费管理工作中,需要对网格员姓名、电话、职责等相关信息刊登在所属区域网格管理公示栏醒目位置,网格员在开展工作中,必须要规范佩戴标志牌,并对民众进行“便民联系卡”的发放,对于社区民众所提到的需求和诉讼,必须要认真去听取,认真记录,并认真接受网格管理员以及基层党员干部的评议。第四,坚持总结提升。在网格管理开展中,需要重视定期的工作总结环节,通过定期组织各级网格管理人员以及网格联络员、网格员开展总结会议,对网格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工作开展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实现对下一步网格管理工作的规划和不断改善,同时,还需要对上级所传达的相关文件与精神进行学习,并积极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从而实现网费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与提升。第五,坚持依靠群众力量。针对于社区网格管理工作而言,其实是一个任务繁重、情况复杂化的工作,仅仅依靠网格人员是很难实现网格管理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的,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作用,积极号召社会民众群体和单位,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由基层党组织做好引领和模范作用,推进社区内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积极引导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基层治理,逐渐形成党组织、社会民众,社会企业单位互联互动的新局面,促进社区网格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结论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根本保证。在抗疫最前线,各级党组织统揽的城乡基层治理机制迅速转化为指挥统一、整体联动、快速响应、执行有力的联防联控机制,党的领导迅速转化为社区疫情防控的政治保障,基层党组织迅速转化为疫情防控坚强堡垒,出现了抗击疫情中干部挺在前、党员上一线、党心聚民心、万众一条心的局面。

目前,山东省城乡共划分基础网格16.8万个,实现全覆盖,网格员总数达到27.5万人,其中设立网格党支部9.7万个,党员网格员11.3万人,在网格员队伍中占比41.4%。一个个“红色细胞”,通过一张张网格,直达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得到充分发挥。建立“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模式,有效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组织协调作用,不断注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努力打造符合区域特点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各社区、街道坚持把中心工作与网格化有效结合,在疫情防控、环境整治、人口普查以及相关重点任务的宣传引导、组织开展等方面,网格员都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作用,形成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线上办”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参考文献

[1]中共济南市委组织部. 党建引领抓治理  城市发展加速跑[N]. 中国城市报,2021-03-08(B04).

[2]李六小.网格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J].实践(党的教育版),2020(05):40.

[3]马玥,黄亚. 党建网格化推进社区治理精细化[N]. 中国社会报,2020-07-06(007).

[4]李岩松.“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开启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J].党的生活(黑龙江),2021(03):54-55.

[5]黄建新. 党建进网格  共绘“同心圆”[N]. 中国县域经济报,2021-01-21(011).

猜你喜欢
网格化管理社会治理党建
我国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网格化管理在市场营销工作中运用的探索与实践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