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特征分析及思考

2021-12-27 17:05马波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城市轨道运营管理轨道交通

马波

摘要:本文对车站运营管理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的主要措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功能是直接向旅客提供便捷的交通设施和优质的服务,因此如何有效地保证其正常运营,提升市民的乘车体验,对城市交通至关重要。为保证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在充分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对轨道交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轨道交通;车站运营;运营管理;管理特征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城市基础的交通运输工具,它的正常运转是保证城市交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大多数时候乘客会根据办公、居住、学习、休闲等不同需求来开展正常的生产与生活,这样,车站的建设位置就和周围环境有了必要的联系,例如车站是建在办公中心区域,还是商业集中的区域等等。

此外,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还需要考虑车站建设条件,如为防止雨天积水,不宜在内地势较低的地方建站,在高架桥上设站时,需考虑是否会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还有疏散平台设置,室外还是室内安装空调,这些都是施工前要考虑的问题。

而在车站运营管理中,主要考虑的不仅是乘客数量,还包括乘客的安全和所能提供的服务。车站运营管理的重点也要根据客流量规模和客源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管理。运营管理阶段,需要制定相应的运营组织者规划策略和应急策略,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工作站,分配合适的人员规模和工作类型,分别优化链路间的信息交流机制和流程。车机工作站在现有网络和信息条件下,协同工作,为整个网络提供安全、有序、高效的服务。

二、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经营管理问题

(一)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首要关切的问题,是一切工作中最重要的事项。城市轨道交通对乘客的安全要求非常高,目前主要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客运压力,二是运输组织。我国农村和城镇有不少人到城市游玩,法定假日为客流高峰期。尤其是高峰时段旅客人数逐年增加,无疑给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压力。交通运输中,首先要保证乘客的安全,在此基础上注重服务水平。部分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和环境承载力有限,在应对较大客流量时,多数运营设备超负荷运行,因此在运输中存在隐性安全问题。

(二)管理问题

我国城市间并没有统一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标准,城市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设备投资也不同,因而在管理水平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总体差别不大。地铁网络的相互关联增强,组织难度加速显现。车站与车站之间,线路与线路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将不断加深。势必会对运营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如何进行良好的监控和协调,如何实现部门内信息准确、快速传递,如何积极应对各种突发事故,以及换乘站的运营管理,这些都是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对运营管理体制、运营组织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

(三)制度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因专业多,岗位多,存在着各级规章制度及操作手册,由于设备系统的不断更新,现场操作的与时俱进,规章手册修编缓慢,很大程度上制约或影响生产,导致运营管理不到位。此外,车站存在各种委外、驻站人员,需要有效的制度对其进行属地化管理。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对策分析

(一)将安全理念纳入各个业务管理环节

一是强化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完善全面的安全管理结构,能够覆盖现场生产作业的所有过程。制定严格的规范制度以及相关标准进行管理,实现 “管理人员分级抓、一线员工具体抓、委外人员协助抓”的多层管理模式,形成有标准、有规范、多层管理的管控模式。持续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控”体系建设,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标识管理、动态识别与防控。针对部门各专业安全管理职能与责任的差异,形成“部门规划全局,中心负责班组,班组落实细节”的模式,将各生产环节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全体员工进行深入持久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员工责任感,强化年度事故事件案例分析汇编警示作用,深化安全警示教育活动宣传作用,不断提高所有员工的安全意识。二是 优化应急预案内容,加强应急处置能力,为了应对运营形势的不断变化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根据现场情况不断修编预案,满足新形势下地铁运营应急处置的实际需求。应急处置能力的加强,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理制度是关键点,员工应急处置能力是核心点,开展定期演练是着力点,部门要做好应急处理标准与流程的完善与精炼,提高各项标准流程的可操作性,将规章落到实处,让员工应急处理时有章可循。要保持员工对危险因素的警觉性,保持对紧急状态的敏感性及处理问题的正确性。部门要根据新线路、新形势的特殊要求,针对员工的薄弱环节及生产实际安排针对性足、需求度高、迫切性强的演练计划与安排,与时俱进地提升部门各岗位应急处置能力,满足地铁运营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并采取盲演练模式,全方位、多角度检验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一个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业务能力和员工的全面素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保持稳定和发展,就必须重视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尤其是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四是加强轨道交通综合安防系统建设,实现对车站、主变电所的设备和管理用房、出入口、票務室、银行等重点区域的出入管理、登记、实时视频监控等功能,实现事件的实时传达、告知、报警,以使事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处理和备案,有效保障地铁运营安全。如图1所示:

(二)完善管理机制,多元投资,一体规划,综合开发

一是树立成本效率的理念,实施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预算管理,建立有效的成本、业绩评价体系,以全面预算为手段,运用目标、成本、绩效管理,将成本控制目标分解、实施,建立和完善部门的定岗定员和工时定额标准,大力提倡节电、节水,降低物资材料消耗,对各项成本等经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长远的成本控制措施。

二是深化属地化管理,以“管理规范、职责明晰、运作高效”为原则,不断调整优化属地化管理工作方案,加快各单位联动与配合,适应新阶段管理要求,凝聚车站委外人员、警务人员、商铺及专业工班等属地管理人员的力量,快速处理现场问题,提升突发情况的应急联动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三是在新建项目建设过程中,综合规划的实施,结合建设项目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并结合本地资源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做到两个同步,可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运用与管理。发展过程中,往往要促进周边资源的开发,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实现综合开发与利用,扩大地铁压力空间,促进经营多元化发展。在设计之初,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协调能力,乘坐地铁的流程变为:1 出入口→ 2 通道→ 3 乘降区→ 4 上车,出站流程反之。乘坐地铁的进站流程由6 个环节简化为4 个环节,极大方便乘客且节省时间。如图2所示:

四、优化班组管理及建设

遵循从“严”、从“细”、从“实”的原则制定班组制度,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精细化管理。对班组员工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化和标准化,加大正向激励和负向惩罚的力度,以建设新型示范班组为目标,实现管理与考核相兼顾,奖励与处罚相结合。提升班组长作为“领头羊”的责任担当及意识,作为基层团队的领头人,让其充分认识到本岗位的重要性,以身作则,能担当、讲奉献。提升班组长的管理能力,提升班组管理水平,通过各类会议、管理课及谈心谈话不断引导班组长的管理方向。建立班组评比机制,通过各项工作评比,选出先进班组作为榜样,带动其他班组努力争先。

(三)完善制度建設

健全有效的制度及管理办法,是有效生产运作的根本保障。完善管理制度,一是要确保管理制度的全面性,根据运作需要,补充新的管理制度,对各环节做出具体规定,最大限度淡化“人治”因素。二是要注重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根据现场情况,对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制度,要继续执行,对操作性不强或不完善的制度,要认真整改,定期更新。明确员工岗位职责,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岗位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做到环节管理不断层,责任下沉能落地以实现“制度管事,职责管人”。

结束语

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各工位类型的操作计划不同,人员配置必须合理。正确的人员不但能提高效率,而且能降低成本。运输工具是轨道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旅客提供直接服务的场所。如何做好运营管理工作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服务水平。尤其在某些特殊环境下,保证轨道交通车站的正常运行,是确保整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网络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文杰.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特征分析及建议[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 No.445(23):258-259+262.

[2]胡欢, 刘三梅, 熊灿,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J]. 今日财富, 2019, 000(005):P.195-196.

猜你喜欢
城市轨道运营管理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电源系统可靠性探究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内涵及构建研究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运营管理
医药制造型企业总部层面运营管理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