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策略研究

2021-12-27 19:34叶琪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小学语文

叶琪兰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不仅要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就需要对小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生容易受到不良文化和现象的影响,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融合

通过小学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小学生能够在优秀的语文文化中获得正确价值理解,并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念,进而更好的甄别虚假、不良信息,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

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没有是非辨别能力。而身处信息化时代,小学生接触到过多网络文化和信息数据,容易受到不良文化影响,形成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很多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里的宠爱,抗打击能力较弱。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1]。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让小学生明白挫折和困难的产生根源,进而鼓励小学生直面困难,提升学生的抗打击和抗挫折能力。这样有利于小学生的未来成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使小学生在获得语文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心理素质,培养强大的内心。同时,通过语文实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语文实践活动,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进而训练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其能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小学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一)小学语文中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小学语文中丰富的人文情怀、英雄人物文章、人与自然和谐等等内容,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物质条件。同时小学语文课本中主题鲜明、内容有趣,是学生们愿意接受的教育素材[2]。比如《大自然的声音》教会学生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金色的鱼钩》培养学生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等,这些教材内容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能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感受爱、学会爱,进而形成良好的情感和心理,促进学生心灵健康成长。

(二)小学语文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其作用和地位显而易见,同时,小学语文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小学语文教师坚持“教书育人”的核心理念,在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品质,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新时期下,要充分体现“育人”的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打下基础。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汉语,陶冶了学生情操,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在汉语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进而通过优秀文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

现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普遍较差,常常会出现偏激、孤僻等不良心理问题,影响语文教学的正常开展。同时小学生思想活跃,很容易受到不良现象和不良社会言论的影响,进而做出错误的言行举止。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语文教学效果。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真正落实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正确价值观。让学生能够辨别信息,进而吸收正确的内容,摒弃错误的信息,全身心投入语文学习中,不受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小学语文教师要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开展学生,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语文活动中,跟随教师上课节奏,敢于回答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内心情感的表达,增加学生的心理素质。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开展学习讨论,加深与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往。同时,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联系。这样,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大大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得到锻炼,进而学生的心理情感得到健康发展。

(二)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语文教材中,单元结束后会有口语交际板块,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合作性和思维性能力。比如,“制定班级公约”、“缩写故事”、“父母的爱”等等。在开展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让学生自由展示自我,自信的站在讲台中演讲。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展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符合新课改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获取语文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自信心,形成健康的心理。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成长,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内心情感的表达,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心理素质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仲和. 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研究[J]. 下一代, 2020, 000(005):P.1-1.

[2]李小芬.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 才智, 2020, 000(017):28.

[3]王丽英. 信息化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研究策略[J]. 学周刊, 2020, No.449(29):164-165.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小学语文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