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贮玉米发展现状及影响青贮玉米品质的研究进展

2021-12-27 23:05牛晓亮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青贮玉米进展因素

牛晓亮

摘要:青贮玉米是反刍动物重要的饲料资源。阐述了我国青贮玉米的生产现状以及我国青贮玉米的发展前景,影响青贮玉米品质的因素较多,文章从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青贮技术措施、外加添加剂等方面予以综述,旨在通过进一步提高青贮玉米的品质,为反刍动物生产优质畜产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贮玉米;现状;因素;进展

青贮玉米是指在玉米的乳熟期至腊熟期,将玉米茎叶或带果穗的整株玉米经切碎加工或贮藏发酵后,调制成饲料,饲喂牛、羊等家畜。青饲玉米易栽培,植株高大、茎叶产量高、品质好,既可在高密度下生产青饲料,又可在正常密度下生产粮食,同时收获青饲料[1]。青贮玉米具有营养价值丰富、能量高、生物学产量高、气味芳香和消化率高的特性,是反刍动物的重要饲料来源[2-3]。优质的青贮玉米应该具有干物质含量高、粗蛋白高、淀粉高、纤维素含量低、良好的消化率和吸收率等特征[4-5]。饲草品质是影响反刍动物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青贮玉米饲料作为反刍动物饲草中比较常见的饲料来源,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及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6-7]。因此,提高青贮玉米饲料的品质对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及改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阐述我国青贮玉米的生产现状以及我国青贮玉米的发展前景,从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青贮技术措施、外加添加剂等影响青贮玉米品质生产及加工环节方面进行综述,为提高我国青贮玉米品质和获得反刍动物优质畜产品提供参考。

1我国青贮玉米生产概况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欧盟国家每年种植的青贮玉米面积约占玉米种植面积的80%[8],但我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仅占玉米种植面积的4.0%,與欧美等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极大。我国青贮玉米审定品种较少,尤其是国家审定优质青贮玉米品种较少,可喜的是近几年国家审定的青贮玉米的干物质含量及淀粉含量已与西方发达国家不相上下。由于我国畜牧业发展相对落后,而发展饲草料种植并大量青贮,又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冷季饲草短缺的有效方式。因此可根据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方向,因地制宜的适当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料[9~12],这对我国推动草牧业转型升级、实施奶业振兴和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青贮玉米发展前景

21世纪我国畜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青贮玉米是牧草产业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发展青贮玉米产业是促进我国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响应国家规划、适应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动力。发展青贮玉米是发展奶牛、肉牛、肉羊等草食家畜的有效措施,又能有效缓解人畜争粮的问题[13]。我国青贮玉米发展空间很大,预计我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在2030年可发展到1亿亩,占玉米种植总面积的20%。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牛羊肉、乳制品等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大力发展青贮玉米就势在必行。

3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3.1品种选择

(1)选择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未审定品种在成熟期、干物质产量、营

养品质、适应性、抗病性、抗倒伏等方面没有经过多年多点试验和综合评价,盲目种植有可能造成大幅度减产,带来风险[14]。

(2)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选择生育期过早的品种,会浪费光热资源,不能获得较高的干物质产量;选择生育期过晚的品种,会显著降低品质。与收获籽粒不同,“双30”是青贮玉米的重要品质指标: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在30%左右时是青贮玉米的适宜收获期,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在30%时是最佳收获时期。

(3)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由于气候的不可预测性和多变性,要进行多年多点试验,选择在不同环境下都具有较高产量水平和营养品质的玉米品种。

(4)选择抗病耐病的品种。病害是造成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上一定不能选择对病害高度敏感的品种。不同地区主要病害的种类和发病程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种植地区的不同选择抗不同病害的

品种。

(5)选择持绿性好、生物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品种。与适宜机收籽粒品种相反,叶片持绿性好是青贮玉米的重要品质指标。持绿性好品种有以下优点:有利于延长刈割期,具有良好的适口性;生物产量高,可提高种植效益;品质好,可有效减少精料的添加,降低养殖成本。

3.2播种

(1)适期播种。春播一般在土壤5~10cm的温度稳定在10℃时进行,适宜播种温度下,要力争早播。若覆膜播种种植,可提早10d左右。夏播则

季节性较强,既要保证前茬作物的充分成熟,又要不影响下茬作物的播种,所以要抢时播种,以争取更多光热资源,同时还能利用前茬作物的水分、养分资源[15]。

(2)选地与整地。青贮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生物产量高,需肥水

多,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地块有利于获得高产。播前精细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15]。

(3)合理密植。青贮玉米为保证生物产量,一般播种密度大,但要适宜,应该以品种特性、土壤养分情况因地制宜;同时要以品质能否达到“双30”目标来确定,最好先做密度试验,一般留苗密度6.75万~9万株/公顷[15]。

3.3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同一般玉米大田管理。播种时施复合肥600~750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225~300kg/hm2。青贮玉米需水较多,拔节与授粉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水,雨水过多时应及时排涝以免发生大面积倒伏而减产[16]。

3.4适期收获

青贮玉米适期收获非常重要,一般在吐丝20d左右蜡熟期收获,干物

质含量在30%~35%,淀粉含量30%以上,此时营养物质和植物学产量最高。乳线下移至1/2~3/4阶段为最佳收获期,因此收获前要仔细观测乳线位置[17]。

4影响青贮玉米品质的青贮措施

青贮玉米青贮前,对秸秆进行揉切、粉碎、切断等前处理,发酵品质和消化效果好。在玉米青贮过程中,添加乳酸菌、添加剂等,可以尽快使其产生足够数量的乳酸,除明显改善青贮饲料的色、味和质地外,还可降

低ADF和NDF的含量,成为调制优质青贮饲料成败的关键。

4.1青贮前的机械处理

青贮前对青贮玉米的机械处理影响玉米青贮质,主要的机械处理包括:留茬高度、切割长度和子粒破碎程度。青贮玉米留茬高度推荐20~25cm,在15~25cm,留茬高度每增加1cm,青贮鲜重减少约135kg/hm2。由于15~25cm这部分茎秆消化率很低,同时考虑到由此增加的各种成本及土壤中的大量梭状芽孢杆菌、杂菌、泥土等风险,建议尽量增加留茬高度。对原料进行揉切、粉碎和切断处理后对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灰分等

影响很大,研究表明,随着玉米秸秆切段长度增加,青贮饲料氨态氮增加,乳酸含量下降,pH上升,乳酸菌落数极显著减少。经揉切后调制青贮,能明显提高青贮发酵产物乳酸含量,子粒破碎可以提高玉米子粒淀粉的利用率,未破碎的子粒很难被奶牛吸收,损失大量营养物质。一般干物质含量越高切割长度越短,干物质含量越低切割长度越长,但是切割长度最好不超过2cm[18-19]。

4.2添加剂的影响

借助添加剂对青贮发酵过程的控制,可以减少发酵中微生物的活动而造成青贮玉米的盐分损失,从而获得优质的青贮饲料。乳酸菌添加剂可补充青贮饲料的乳酸菌数量,产生大量乳酸,降低青贮pH,抑制不良微生物的生长,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率。蔡义民[20]认为,青贮玉米加入乳酸菌添加剂,

产生了大量的乳酸,抑制霉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降低了pH、氨

态氮含量,改善了青贮玉米品质。席兴军等[21]研究表明,青贮饲料添加乳酸菌处理后,饲料的干物质消化率提高、pH降低,对有机酸及氨态氮、脂肪酸的含量几乎没有影响。严榕等[22]认为在青贮玉米中加入乳酸菌添加剂,降低了干物质消化率,提高了ADF、NDF及有机酸含量。Charmley等[23]研究表明乳酸菌添加剂处理的干物质含量增加,蛋白质降解速度增加。另一种重要的添加剂是纤维素酶,它可以通过破坏植物细胞壁释放细胞内物质,为乳酸菌提供碳水化合物,进而提高青贮饲料的乳酸含量,降低纤维素含量,改善青贮玉米的发酵品质。在青贮玉米中添加纤维素酶,青贮玉米中ADF含量降低,微量元素的降解率增加。高浓度的纤维素酶制剂能提高青贮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并且能提高乙酸、丙酸含量,降低丁酸含量[24-25]。

参考文献

[1]薛吉全,马国胜,路海东.重视青贮饲用玉米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J].玉米科学,2004,12(专刊):122-124.

[2]MooreJE,UndersanderDJ.RelativeForageQuality:AnAlternativetoRelativeFeedValueandQualityIndex.Proceeding13thAnnualFloridaRuminantNutritionSymposium,2002:16-32.

[3]JohnsonL,HarrisonJH,HuntC,etal.Nutritivevalueofcornsilageasaffectedbymaturityandmechanicalprocessing:Acontemporaryreview.

JournalofDairyScience,1999,82(12):2813-2825.

[4]梁虹,赵敏,朱玲玲,等.氮缓释复合肥对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草业科学,2012,29(11):1749-1754.

[5]王锐.全株青贮玉米制作的关键技术.中国乳业,2016(8):35-40.

[6]孙雪丽,李秋凤,刘英财,等.全株青贮玉米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生产性能、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8,27(9):201-209.

[7]王婷,侯明杰,尚占环,等.甜高粱和玉米青贮对肉羊肌纤维组织及其相关肉质性状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8,35(11):2722-2727.

[8]闫鹏威.青贮玉米的发展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7(34):52.

[9]楼辰军,楼辰辉,李凤华,等.青贮玉米的发展现状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8(10):109-111.

[10]梁晓玲,雷志刚,阿布来提,等.青贮玉米育种及其生产[J].玉米科学,2003(专刊):73-76.

[11]鲁珊,肖荷霞,毛彩云,等.沧州地区青贮玉米种植及效益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3):11-12.

[12]张效梅,乔治军,李峰.我国青贮玉米的研究现状及市场前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6):76-78.

[13]戴忠民,高凤菊,网友平,等.青贮玉米的育种及发展趋势[J].玉米科学,2004,12(4):9-11

[14]王志刚.全株玉米青贮实用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18-19.

[15]李海燕,魏建民,安小虎,等.青贮玉米的发展现状及栽培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6):27,43.

[16]吕艳杰,包岩,牛海燕.京科青贮516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及应用前景分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18(3):17-18.

[17]王爱荣.青贮玉米的发展现状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2):241

[18]王锐.全株青贮玉米制作的关键技术.中国乳业,2016(8):35-40.[19]吴胡明,韩润英,包明亮.优质全株青贮玉米制作技术.中国畜禽种

业,2014(11):83-86.

[20]蔡义民.乳酸菌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中国农业科学,1995,28(2):73-82.

[21]席兴军,韩鲁佳,原慎一郎,等.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2):21-24.

[22]严榕,傅昌年,周朝辉.植物乳杆菌对亚硝酸根离子的清除作用.食品工业,2003(6):40-41.

[23]CharmleyE,VeiraDM,BerthiaumeR,etal.Effectofamixtureofsaltsofcarboxylicacidsonsilageconservation,voluntaryintakeandgrowthrateofcattlefedgrasssilages.CanadianJournalofAnimalScience,1995,75(3):397-404.

[24]王安,汪洋,王寶.利用纤维素复合酶提高玉米青贮和黄贮饲用价值的研究.中国畜牧杂志,1999,35(3):39-40.

[25]吴跃明,刘建新,刘丹,等.添加复合酶制剂与麸皮对玉米秸、稻草青贮发酵品质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中国兽医学报,2004,24(3):298-303.

猜你喜欢
青贮玉米进展因素
“双超”油菜新品种选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影响因素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滇藏铁路丽香段站后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有望年内开通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复种青贮玉米不同播种期试验研究
江汉平原“小麦+双季青贮玉米”种植模式研究
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April Fool’Day愚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