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分析

2021-12-27 07:35段晓男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工程探析

段晓男

摘要:当前,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凸显,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也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各国面对的国际性任务。在各类环境问题中,大气污染具有涉及面最广,危害程度较大,防控难度较大的特点,它不但对人类和动植物正常生存生活造成较大危害,也对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产生了较大威胁。文章就环境工程架构下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成因、防治管理措施做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探析

1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的必要性

在区域开发的过程中,随着工业现代化水平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持续提

升,大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例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从而使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有所提高,而各种基建项目的开展则会间接导致极端的天气现象。此外,在工业现代化逐步加深的过程中,各种类型的工厂层出不穷,工厂的日常运行势必会造成大量的工业废气。

雾霾天气是大气污染的重要表现形式,例如,我国在2017年遭遇了大规模的雾霾天气,雾霾覆盖面积广,高达17个省份,影响范围可达145平方公里,且雾霾天气持续了较长的时间。受雾霾天气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遭到极大的阻碍。为了有效治理大气污染,降低大气污染对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影响,相应地区积极开展关于企业污染防治管理措施的分析和研究,强化落实各种控制工作,高效把控大气污染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经过近些年来的持续努力,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收获了较大的成果,以长江三角地区为例,其40余座城市在2018年的优良日均可以达到74.5%,相对于2017年呈现2.5%的提升[1]。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仍应当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从而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大气污染的破坏性及其原因分析

通常情况下可以把大气污染原因分為客观的地理环境变化和主观的人为影响。自然环境变化有地壳运动引起的火山爆发、极端天气、沙尘暴等等,这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大气污染会延续较长的时间,同时防控的难度也较大,集中性的对某一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危害程度相对较大。主观性人为活动是目前对大气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其通常是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气、废液、废物等的排放,造成了大气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受到严重破坏。目前较为集中的问题是各类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工农业生产中处理不达标的废气排放,如秸秆焚烧,化肥农药的滥用、农村取暖季传统的燃烧烧煤取暖方式以及城市的垃圾焚烧、高污染工业企业废气排放等。

大气污染的破坏性最直观的是体现在对人类身体机能的影响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通过各种形式进入人体,最终造成人体的器官组织出现异常或者病变,例如氮氧化物、硫化物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肺、肝、鼻等多个器官造成破坏,诱发肺炎、气管炎、鼻炎等急慢性疾病,最终导致全身系统性的机能受损,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

二是破坏自然界生态平衡,大气的有毒有害物质会经过呼吸作用进入动植物体内,同样会破坏其生理结构,影响生殖发育,而后依靠摄入食物让毒素在不同生物体内循环累积,会严重侵害到生态链结构,也可能造成一些动植物的基因突变,这些都对自然界与人类的和谐相处以及美丽家园的守护产生较大的挑战。

3基于环境工程视角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管理制度

(一)完善监督制度

在污染防治管理中,配套制度是管理者执行义务、责任的基础条件,因

此,应做好制度建设工作,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其中,在监督制度建设中,首先,需根据国家、省的空气质量标准,结合当前区域空气质量情况,确立清晰的大气质量优化阶段性、总体目标,再基于此,罗列出重点的防治工作任务,并构建出任务组织实施方案。其次,根据方案内容,清晰梳理防治任务实施流程,然后结合阶段性、总体目标,提出流程中各项工作程序的实施标准、实施要求。最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完善的阶段性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制度,以规范企业、个人的排污行为,同时,保证各项管理职责的落实到位。

(二)完善具体防治制度

具体防治制度是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对具体的防治工作起到指导作用,保证防治工作落实的准确性,因此,应将该项制度的建设,作为管理措施的一部分,以促进大气污染管理工作的高质量推进。现阶段,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针对燃煤、扬尘、工业、机动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农业及其他方面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基于此,在具体防治制度的建设中,应根据具体污染防治方法、措施,来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

二、健全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大气污染治理管理工作组织框架,健全的配套机制,能够保证管理责任的层层压实,促进管理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大气污染防治管理中,健全管理机制是优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其中,在监管机制建设中,首先,应要求排污行为主体,如企业、公司等,建立一个排污申报岗位,负责在排污之前,向管理部门进行排污申报,且需要申报时,阐明污染种类、排放去向等信息。其次,管理部门需要完善自身的申报审批体系,对申报信息予以查明、考量,确认无问题后,再进行批准,以达到监督的目的。再次,管理部门还要建立监督小组,采用抽查、定期检查等方式,针对排污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排污主体严格按照申请标准,完成排污活动。最后,构建一个监督举报平台,倡导组织、个人,积极检举违规的大气排污行为,以深入优化监督管理效果,实现监督机制的建设。

为了提高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前瞻性,还应建立一个完善的预警机制,以便于管理部门提前做好防治工作,降低严重大气污染问题出现的几率,提升污染防治管理水平。在预警应急机制的建设中,首先,应为环保管理部门、气象部门构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便于环保管理部门结合气象条件,对大气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其次,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基于大气状态数据,评估当前的大气质量,以及大气质量的动态变化趋势。

三、强化管理者专业水平

在污染防治管理中,管理者作为防治管理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其业务能力水平直接关系着污染防治措施实施效果,因此,应强化团队建设力度,以提升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进而达到更好的污染防治管理效果。在此过程中,管理部门可以从人才引进、培训这两方面团队建设工作入手,推动管理者专业水平的优化发展。其中,在人才引进方面,应基于当前优质人才短缺的现状,适当提高岗位待遇与准入门槛,以加强优质人才的引进,同时,需有效运用社招活动,并迎合现代人的信息获取习惯,采用网络渠道,如公众号等,发布社招消息,扩大社招宣传范围,为优质人才的筛选提供良好条件。此外,还要做好招聘考核工作,并加强对专业知识、受教育水平、责任意识等方面的考核,实现从源头提升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为管理团队建设夯实基础。

综上所述,强化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工作,能够推动防治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对我国环境工程的高质量落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管理部门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确保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1]张鹂.基于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

保,2020(8):7+9.

[2]孟燕辉.浅谈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理措施[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0,1(5):76-78+81.

[3]侯廷建.基于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3):38-39.

[4]唐亚婷,师书杰,魏斌,等.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方法与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1(16):2439.

猜你喜欢
大气污染环境工程探析
《装备环境工程》杂志第四届理事会
《装备环境工程》期刊融合发展平台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对话专业:环境工程专业
《装备环境工程》杂志第四届理事会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兰州市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经验研究
京津冀大气污染的财税政策选择研究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与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