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满洲省委遭受最大一次破坏事件始末

2021-12-28 00:10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工业文化发展中心
兰台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赵尚志满洲团省委

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工业文化发展中心) 宁 芳

1930年4月,中共满洲省委遭受到自成立以来的最大一次破坏,党、团主要领导人几乎全部被捕,损失惨重。导致这次大破坏的直接原因是杜兰亭等人叛变,但深层次原因还是 “ 一切未从实际出发 ” 所致。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 我党正是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汲取过往教训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一、事件背景

1930年初,全国革命形势好转,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进一步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党中央对革命形势估计过于乐观,于2月和3月先后发出了《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中心策略》(70 号)和《组织 “ 五一 ” 劳动节的全国总示威运动》(71 号)两个通告。4月2日,中共满洲省委召开党、团联席会议,由书记李子芬主持,目的是落实中央第70、71号两个通告精神,讨论 “ 五一 ” 全东北执行政治罢工和示威问题,突出强调在党内要坚决反对 “ 右倾 ” ,并形成《满洲党团省委对于 “ 五一 ” 的工作的决议》,要求凡是有党团组织的地方一定要号召群众进行政治罢工和示威运动。

二、事件经过

4月12日晚,辽宁国民外交协会举行第12 次国民常识演讲会,中共满洲省委派出赵尚志、杜兰亭和陈尚哲等多人去会场发表演讲和散发传单。进入会场后,赵尚志在前边讲台面向群众发表演讲,痛斥英兵在上海惨杀学生的罪行,揭露帝国主义的残暴,激起与会者的愤慨,广大群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与此同时,还散发了题为 “ 打倒国民外交协会 ” 的传单。继而赵尚志带头喊口号: “ 打倒帝国主义! ” “ 打倒国民外交协会! ” 会场听众对 “ 打倒国民外交协会 ” 的口号感到不解,只有反帝大同盟参加会议的人跟着呼喊。散会时,宪兵队逮捕了赵尚志、杜兰亭和陈尚哲三人。在敌人的严刑逼问下,赵尚志表现得非常坚决,视死如归,怒斥敌人。但杜兰亭、陈尚哲二人却经不起敌人的严刑拷问,招供叛变,向敌人供出了中共满洲省委的地址,并带领宪兵搜捕党、团员和进步群众。4月17日,反帝大同盟机关被破坏,许多秘密文件被搜走。

4月18日,中共满洲省委在团省委机关召开党、团会议,当天晚上留宿于此。4月19日清晨,宪兵队闯入团省委秘密机关,逮捕了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李子芬等人。同日,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部长丁君羊(李禄森)和秘书长刘若云(刘碧云)来机关参加会议时也被敌人逮捕。至此,中共满洲省委党、团主要负责人均被捕,机关也遭到破坏。随之,东北当局的军警、侦探四处搜捕党员、团员和进步群众,先后逮捕共约30 余人。这次大破坏还波及抚顺、哈尔滨等地的党组织,抚顺在此期间亦有30 多人被捕。

在狱中,被捕同志组成了以李子芬为书记的临时党支部,开展斗争。支部根据这次省委被破坏是由于杜兰亭叛变所致,决定全体被捕人员一致否认认识杜兰亭。被捕同志在狱中虽然受尽了酷刑,但每个人都表现得很坚强,敌人始终未能得到真实情况。1930年9月18日,满洲总行动委员会《第十二号通知》指出,叛党告密是党内最可耻的表现, “ 背叛阶级,破坏革命组织,是一切革命群众不可饶恕的敌人 ”[1]97,通知开除杜兰亭、陈尚哲等人党籍。1931年12月,经多方努力,被捕人员陆续获得释放。

三、事件影响

1.中共满洲省委损失严重,哈尔滨、抚顺等地党组织也遭到打击。这次被捕的同志有时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李子芬、省委组织部长丁君羊,以及团省委书记饶漱石、省委秘书长刘若云、中央巡视员邱旭明等,均是党团的重要负责同志。自外交协会事件发生后, “ 连日反动政府如疯狂似的搜捕,被捕的群众已有60 多人。现奉天(今沈阳)除几个未被捕的工作同志外,群众线索差不多完全瓦解,一些有职业的同志被捕的被捕,逃走的逃走 ”[2]369。同时,东北当局将搜捕行动扩大到抚顺、哈尔滨等地, “ 自四月九号至五月五号在奉天、哈尔滨、抚顺等地同志及革命群众被捕者成群打伙几数批,其未被捕而同志、群众逃亡者亦大有人在 ”[3]2。

2.导致中共满洲省委工作停顿,工作难度增大。中共满洲省委主要领导均被捕,必定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 满洲党此次破坏在组织上是极严重的一个损失,不仅党团省委在奉天的全体被捕,一些工作上的干部也大部分被捕了……因失了健全的领导,在工作上不免无形停顿了,五一的活动在沈阳是完全取消了,不仅没有行动,连传单都没有一张 ”[4]26。同时,在这种形势下,东北当局必定增加宪兵队、侦探的人员,加大搜捕的力度,无形中增加了我们党开展工作和发动群众的难度。

3.部分党员和群众产生恐慌、畏惧情绪。 “ ‘满洲’的没有经过斗争的同志们,因没有见过事情,所以问题来了只是自己恐慌,一无办法 ” ,而且因为党内缺少对同志的政治训练和政治教育,所以省委遭破坏后, “ 有的同志就表现动摇怀疑 ” , “ 有的同志甚至因自己恐慌而弃职潜逃 ”[5]28-29。因此,在接下来的党团工作中,中共满洲省委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来减轻和消除党员和群众的恐惧心理。

四、沉痛教训

当时的东北当局采取反苏反共的政策,对共产党的活动,采取逮捕和镇压的方式。因此,中共满洲省委在东北的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困难重重,这是客观环境。但从主观上看,中共满洲省委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这次破坏的重要原因。列宁说过: “ 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 ”[6]

1.执行中央 “ 左 ” 倾思想,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央第70 号、71 号通告要求在全国举行政治罢工和示威运动,这同东北当时的实际情况脱节。在李子芬组织党团省委的会议讨论中,部分同志一直对在东北组织 “ 五一 ” 的示威活动存有异议。他们认为: “ ‘满洲’群众政治水平低,斗争的经验缺乏,党团与群众组织基础脆弱 ”[7]323,因此中央七十一号通告的政治罢工及政治示威的指示,在‘满洲’不具备实现的条件。对于这种思想,李子芬认为这些意见是 “ 严重的右倾与取消主义 ” , “ 含有动摇中央正确路线的严重危险 ”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作出 “ 在‘满洲’只要有党团组织的地方,都必须坚决组织广大群众的示威 ” ,且群众的示威运动 “ 必须尽可能的运用公开号召的路线 ”[8]324-326的决定。在国民外交协会事件中,由于 “ ‘左’倾错误作怪,党不仅派人去演说并派多人去呼口号、鼓掌助威,暴露了自己;而且没有布置任何应变措施,遂致酿成第一次有人被捕的恶果 ”[9]91。以李子芬为首的中共满洲省委提出的 “ 左 ” 倾思想和计划使东北地区的党团组织斗争遭受很大的损失。

2.工作中缺乏保密意识,警惕性不足。 “ 不注意秘密工作,也是这次破坏的最大教训。 ”[10]31在这次省委遭破坏前,中共满洲省委 “ 机械地执行工作,对群众公开工作路线理解错误,把党内部分的机关都向群众公开起来,省委除印刷机关外,都有很多的同志知道 ”[11]389,保密意识不强。在杜兰亭等人被捕之后,中共满洲省委负责同志缺乏应有的警惕性,没有采取应急措施,不仅对机关中文件不处理,而且继续集中党、团省委的主要领导人开会,开会地点也是被捕人员知道的场所。4月18日,会议还在团省委机关(杜兰亭等人均知道)举行。会后,大家留宿于此。第二天早上,有人敲门,机关的女同志没叫醒其他人员,并且在 “ 敲门声一定不同 ” 的情况下,没有采取防范措施,直接去开门, “ 这也是秘密工作的最大疏忽 ” 。人员被捕后 “ 机关没有警号 ”[12]26,以致后来去的同志又被捕。

3.斗争目标有偏差,不能很好地发动群众。在国民外交协会会场上,当赵尚志夺取讲台揭露英、日帝国主义在上海惨杀工人、学生的罪行时,群众是理解和支持的。如果能以这个主题继续进行,用爱国主义精神感召参加此次会议的广大群众,效果也会不错。但反帝大同盟成员继而喊出了 “ 打倒国民外交协会 ” 的口号。辽宁国民外交协会于1929年7月11日由杜重远、高崇民、阎宝航等爱国人士组织成立,是个爱国的反日团体。这个团体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政治立场,它的言论和行动还是受到大多数群众特别是广大东北师生的拥护的。因此,反帝大同盟成员的这个口号不仅得不到外交协会会员和广大听众的赞同,而且把会场上本来可以巧妙地统一起来的关系变成公开的对立,脱离了群众。

猜你喜欢
赵尚志满洲团省委
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研究
团省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回头看”座谈会
抗联英雄赵尚志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新时代 新青年新征程
——2017年陕西共青团工作巡礼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北国雄狮未竞志
夜幕下的满洲
抗日英雄赵尚志为何两次被开除党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