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2021-12-28 10:36肖离离光莉莉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实训电子商务农产品

肖离离,光莉莉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0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8号)、《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关于印发〈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农市发【2015】3号)指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并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农产品流通方式,成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完善农产品市场机制、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新动力,对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的作用日益凸显[1,2]。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手,要实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是关键。如何培养合格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是各高职院校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一、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供需矛盾分析

我国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以农户家庭为主,生产规模比较小,生产技术科学化程度不高,因此我国的农产品的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程度都非常低,农产品与标准化、规模化的工业产品在电子商务运营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别。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需要对我国的农业政策、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农产品产业链等都有所了解。目前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返乡创业青年为主,大多数文化层次为中等水平文化程度,具有互联网思维的电子商务运营人才极度稀缺。中国农业大学智慧电商研究院发布《2020 中国农村电商人才现状与发展报告》对未来农产品上行电商人才需求作出预估:“2025 年缺口为 350 万人”[4]。目前,社会化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主要由政府支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委托企业或培训机构针对农场主、农业种养大户、回乡创业的年轻人等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层次比较浅的普及式培训。而部分地方政府委托的企业或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的时候存在责任心不强、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不专业等问题,真正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培养大批量的符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求人才的任务落到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头上。

但是,目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主要针对工业化产品的电子商务运营,对于农业电商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农业电商对人才知识技能的需求。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自身缺乏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就很难谈得上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几乎没有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有专门开设农村电子商务相关课程,在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将农业、农产品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校外实习、实践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平台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对农村经济、农产品产业链以及农产品运营服务缺乏理解和认识。因此,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供应和需求存在相当大的矛盾。一方面乡村振兴急需懂农业、爱农村、爱农事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无法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农村电子商务的岗位需求相对应。

二、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

农村电子商务包括了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而工业品下行相对容易实现,农产品上行是农村电子商务的重点和难点。农民懂生产不懂销售,但是又迫切地需要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并且希望能够卖出好价钱。也只有把农产品卖得好,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农民才会觉得有希望,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乡村才会有发展。因此农村电子商务最急缺的人才是能够帮助农民实现农产品上行的电子商务人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一)懂农业、爱农村、爱农事,愿意扎根农村的人才

我国幅员广阔、地大物博,每个地域都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以及特色农产品,但是各个地域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又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同时,农产品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生产过程中往往要看天吃饭,产量和品质很难保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地域性、分散性、季节性、保鲜期短等因素都造成了农村电子商务实施难度远远大于工业化产品的电子商务。要做好农村电子商务,必须懂得农产品生长地域特点,懂得农业生产规律,懂得我国农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特色,甚至需要走到田间地头去了解农事。因此,从事农村电子商务首先要能扎根农村。只有扎根农村,才能真正清楚农产品产业价值,理解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商业逻辑。

(二)懂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网络营销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与消费动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更加注重绿色、健康、环保,因此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优质农产品,能追溯产品来源的生态农产品买单。农村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重要任务是实现乡村振兴。从商业的角度来讲,农产品电子商务应该满足消费者对于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打造农产品品牌。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讲,打造农产品品牌能提升农产品品牌溢价,为农民带来更高的收益。因此,开展农村电子商务需要懂得挖掘农业产业链价值,能讲好农产品品牌故事、打造农产品品牌形象、开展农产品品牌网络推广的营销人才。

(三)具有互联网思维的电子商务运营人才

农村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销售渠道、运营模式上存在本质区别。要成功实施农产品上行,必须把农村电子商务放到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农产品消费市场、消费者、农产品、农业产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农业商业形态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位。因此,开展农村电子商务需要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开拓者的眼光、互联网思维的电子商务运营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农村的了解,对农业的热爱,对乡村振兴事业的使命感,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创新思维,为将来从事农村电子商务做好思想认识和专业技能的准备。

三、产教融合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急缺的矛盾、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综合素质、实战技能的要求以及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高职院校应该探索通过产教融合的模式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途径,培养与农村电子商务运营零距离,与农村电子商务就业岗位零适应期的“双零”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一)搭建政、校、企、基地“四位一体”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平台

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是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由于农产品生长的地域性特征,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更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特色和对人才的需求,针对性地培养符合当地农业发展需求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在“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部门负责顶层设计。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特色农产品品类、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制订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方向,提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需求,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高职院校根据所在地域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特色课程,安排实践环节,打造师资队伍,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并通过校企合作、对口扶贫等方式为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参与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企业主要为当地的涉农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为专业教师提供企业挂职,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接收学生在企业跟岗、顶岗实习,使学生通过实践了解企业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与企业、学校合作,为企业、学校提供在电商平台上销售的稳定、优质的一手农产品货源,为学校老师、学生提供了解农事、农产品的校外实践基地[5]。

(二)搭建校内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实践基地

农产品与其他工业化产品的电子商务在运营方面有很大的区别,现有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是基于工业化产品的电子商务运营进行理论、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通过搭建校内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实践基地,使学生有机会通过校内真实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实践,了解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在供应链、产品网络推广、网络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方面与工业产品的差异性。掌握行之有效地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的方法和技能。高职院校搭建校内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实践基地可以采取与农业种植大户、农产品销售企业、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等合作共建的方式,由高职院校提供场地、基础办公设施,由合作企业提供产品、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由农业种植大户提供一手货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行校企农“三导师”制,由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农业生产基地的农户共同进行运营项目设计,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实践指导。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为实训平台,并设立实训商城线下展示区,以线上线下商务实训为实训内容,安排有关电子商务实训、实训教学计划,由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日常运营与推广,实现基地增收、企业赢利、学生技能增长的“三赢”局面。

(三)充分利用校内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实践基地开展农产品项目化教学

校内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实践基地除了给学生提供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实践以外,还应该承担专业项目化教学的任务。一方面,专业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把实践基地的真实项目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设计与农产品电商运营的相关实训项目,并以项目运营结果做为实训考核的重要衡量指标。具体的实现路径为:分析项目需求→提炼项目运营流程→进行实训项目设计→下发实训项目→实施实训项目→项目运营结果评价与反馈→优化实训项目设计。另外一方面,专业教师还可以在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开展项目运营的过程中,把一些项目提炼为教学过程中可用的经典案例用于课堂理论教学。通过参与助推优质农产品项目,提升电子商务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在产学研实践中培养掌握农村电子商务的内涵及特征,熟悉农业及农产品行业运营规律,能根据农产品的特点开展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网络推广、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客服等的市场化应用型人才。

(四)通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学生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能力

现在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得如火如荼,比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赢在广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等。这些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提升专业技能的平台,在指导学生参加这一类比赛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选题时选择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项目参加比赛,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项目从农产品供应链、选品、平台选择、平台运营、资金筹措、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通盘考虑,理解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和商业逻辑。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校和企业也可以在校内举办农村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升。

(五)组建电子商务专业企业兼职师资团队

由于现有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团队教师基本上没有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的实战经验,所以必须跟企业合作建立企业兼职师资团队。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企业兼职师资团队可以包括:有丰富的农产品生产种植经验的农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人员、新媒体运营人员等。他们可以参与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农产品实践基地运营指导、农产品电子商务项目化教学设计与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指导、学生就业指导,甚至直接承担某一门专业教学任务等,与专任电子商务教师团队共同进行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目前的电子商务教学团队相得益彰,共同提升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整体师资实力。

(六)打造乡村振兴农村电子商务社会服务团队

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除了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以外,还承担着社会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可以以企业农产品资源、平台资源为依托,开展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业产业链研究,打造一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农村电子商务科研团队。高职院校还可以搭建一定的平台为电子商务专业团队教师服务农业、服务乡村振兴、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提供条件,并且从制度上保证专业团队老师服务农业、参与农村扶贫工作,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服务乡村振兴计划。

猜你喜欢
实训电子商务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新丝路电子商务公司办公室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