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2021-12-28 10:51琳,李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27期
关键词:扬中市培育互联网+

罗 琳,李 翔

(1.江苏省扬中市农业农村局科教信息站,江苏 扬中 212200;2.江苏省扬中市八桥镇农业农村局,江苏 扬中 212200)

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显示出整体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进步。但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劳动力大大减少,当前的农村人员类型结构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为了切实提升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中共中央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统筹兼顾好城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城镇化的步伐不断推进,应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提升综合水平,缓解城市发展的压力。

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与建设过程中,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的转换,对于全面提高劳动力来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关键环节,努力实现创新驱动的转变,将互联网技术与农民素质培养工作做到深度结合,培育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发展[1]。因此,要大力倡导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整体的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

1 扬中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经验

从开展新型农民培育工程以来,扬中市以多措并举的形式切实推进农民培训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走在了江苏省前列,具体工作经验如下:

1.1 加强组织领导

扬中市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成立了专业的项目领导团队,开展本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由市政府牵头,明确工作职责,农业相关部门开展好贯彻落实,组织相关单位全程参与工作,实行项目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整体的培训效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系。

1.2 统筹规划安排

扬中市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培训工作计划,组织开展专家团队进行评审,编制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工作方案,选取合适的培训专业教材,加强日常实用技术的管理培训,满足多样化的时代发展需求。

1.3 加强师资建设

扬中市主动谋求创新工作,建立了农民培训信息资源库,定期组织师资库的专家参与上级的日常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质量,安排专业人才进行集中授课,结合培训的相关工作安排开展好现场观摩,不断提升培训的成效。

2 扬中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存在的困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扬中市非常重视扶贫工作,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工作。在2015年期间,扬中市总共累计投入的资金约达1100万元,主要用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整体培训覆盖面达到了1/3,总共开展了技术培训场次达到了近200万人次。通过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工作,大大提升了扬中市农民的劳动素养,不断强化技术水平提升,转变传统的劳作观念,在带领扬中市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但当前也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之处:

2.1 教育培训主体规划不到位

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扬中市拥有着较为丰富的农村培训工作资源,但是由于该类资源分属于不同的机构,存在着教育部门、职业院校以及人力资源市场等多种融合的情况,各个不同机构之前缺乏有效的相互联动,基本上都是以独立自主开展相关活动为主,导致整体的培训资金使用相对比较分散,产生的规模收益差距比较大。从一定层面上来看,对于职业农民培训缺乏政府的主导作用,存在着多头经营管理的情况,缺乏统一的规划安排,导致了整体的市场运行不够科学有序。

2.2 培训模式相对比较单一

当前,扬中市对于农民培训工作基本上是以讲课的形式为主,根据不同的培训主体进行合理科学的分配,组织农民接收专业化培训,通过聘请专家学者等形式进行讲授,通过课堂测试等情况完成相关的工作培训任务。对于该种模式没有具体明确的工作要求,要结合不同乡镇的具体情况开展培训的针对性服务,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导致整体激励措施不够到位,对于当前的农民培训缺乏一定的资金支持力度,导致未能在培训过程中发挥较好的地位与价值[2]。

3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为了不断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步伐,扬州市充分结合互联网的时代发展大背景,努力构建全新的培养工作机制,探索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3.1 明确工作培育目标

扬中市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进行需求补充的模式,始终将农民摆在首位,明确扬中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具体工作目标,结合当地的产业经济发展要求,建立多个层次的培育体系,努力打造一支以扬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要求,构建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提升新时代扬中职业农民的专业文化素养。从扬中市2016年至今的发展情况来看,每年定期向农业类院校招募100名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努力构建全新的职业农民,每年人数达到1.5万人次左右,截至2020年底整体的新型职业农民覆盖程度达到了一半以上,构建了全新的动态管理机制。

3.2 打造职业农民创业的各类平台

结合当前扬中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规模要求,针对产业升级与产品销售等多个难题,要加强对于创业平台的构建工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合,减少对农民利益的损害。一是扬中市要大力推行一村一品的项目建设工作,努力引导农民开展自主创业,以新型的现代农业为发展基础,注重对新技术的引进工作,形成高效的农业生产规模,为扬州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较大的助力。此外,还需要注重对农产品加工市场的结合,不断完善产业链发展。二是构建全新的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规范,促进土地所有权的改革工作,确定具体的土地入股的具体对策,努力创造有利于产业转移与发展的工作机制,不断盘活土地资源,构建全新发展平台。三是扬中市要出台相关的创业支持力度,加大对于资金的投入力度,鼓励广大新型农民通过申请小额贷款的形式获取资金来源,努力构建全新的创业平台,缓解资金欠缺的情况。四是要构建服务管理平台,结合扬中市的相关政策要求不断优化政府的服务效能,制定科学的优惠工作对策,在成果、贷款等多个方面形成支持,为广大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开创绿色发展道路。

3.3 转变教育发展理念

借助互联网这一时代产物,扬中市要主动转变新型职业农民的思想理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扬中市要引导农民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的方式与办法,将互联网作为日常学习与提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过程中,要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强化对于互联网文化的接收程度,努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全新观念与思维,提高其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加强日常的技术教学培养,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努力争当时代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这也是当前扬中市开展三农工作的基础。

3.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扬中市要加强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不断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的网络体系建设。

发展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的首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加大对于农村网络信息的安全维护与建设工作,扬中市要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人民对于互联网知识的落后思想[3]。同时,还要加强日常的扶持政策,不断完善现代化物流的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物流配送渠道,打通扬中市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壁垒,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此外,扬中市还要借助大数据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不断提高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水准。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将整体的建设重心转移到农村中来,让农村的未来发展与建设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道路的全新探索。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努力开展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对于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以更加科学化的手段与方式分析当前整体培育工作的进度与情况,引入适当的对策与手段,不断提升整体工作的实际效果,促进中国的农业发展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猜你喜欢
扬中市培育互联网+
扬中市灵新风机氟塑有限公司
扬中市灵新风机氟塑有限公司
扬中市“两个百分百”守牢安全底线
扬中市欧美同学会“白、扬”村企结对帮扶活动成功举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