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众利用新媒体平台参与非遗建档路径探析

2021-12-28 12:33
兰台世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民间组织建档音频

黄 琴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档案,作为一种客观的记录方式,具有维护与还原历史真实面貌的功能,是最宝贵、最真实、最直接的记忆资源。以档案为载体依托,活性的非遗资源可以寻求到适合自身的固化保存方式,文化的发展性、多样性和包容性也因此得以见证。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把“建档”列为非遗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2004年,中国签约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正式将“非遗保护”纳入了政府职能范畴。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以及2011年我国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都明确提出“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一直以来,我国非遗建档工作的主体为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起初档案部门的参与度不高,随着建档工作的逐步规范,不仅需要档案部门的积极指导配合,发动社会群力参与非遗建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也日渐受到广泛关注。

一、社会公众的界定

1991年2月,联合国在《跨国界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估公约》中首次对“公众”进行了明确界定:“公众是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自然人或法人。”[1]1998年欧盟经济委员会也曾在《在环境问题上获得信息公众参与决策和诉诸法律的公约》(简称《公约》)中对“公众”作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界定,《公约》第二条第四项中规定:“公众指一个或多个自然人或法人,以及按照国家立法或实践兼指这种自然人或法人的协会组织或团体。”[2]从以上概念界定中可以看到,“社会公众”可以包含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诞生的个人,法律意义上被称为“公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法人则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从形式上理解,“社会公众”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组织或群体,作为一个日常概念还可以指“具有共同的利益基础、共同的兴趣或关注某些共同问题的社会大众或群体”[3]。

鉴于目前非遗建档工作的主体为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因此在本文中“社会公众”的界定是在遵循基本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参与非遗建档的实际,侧重广义的社会公众理解,具体包括一切非遗传承人、普通民众及各类组织、团体等。

二、社会公众参与非遗建档的必要与可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十五条规定:“缔约国在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时,应努力确保创造、延续和传承这种遗产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的最大限度的参与,并吸收他们积极参与有关的管理。”其中用了“最大限度”的表述,说明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九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第十条规定:“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作出显著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第三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一)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二)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三)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四)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以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影响最大的两大权威文件都对社会公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从以上相关法规政策可见:一方面,非遗建档是活态的非遗资源得以固化保存及合理开发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早已成为全球共识。因此,非遗建档作为非遗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众参与非遗建档不仅是非遗保护工作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也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公众生活的血肉联系。

三、新媒体平台的界定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平台一直在丰富与衍变,本文把目前社会使用率较高的新媒体平台大致划分为以下三大阵营。

第一阵营:微信、微博。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和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可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4]。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微信公众号行业市场经营风险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到2019年,微信月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11亿,全国14亿人口,微信月活跃就达到了11亿,是中国用户量最大的APP。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简短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5]。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微博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使用手机微博的用户数量达3.16亿人,而全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37亿人,占比高达93.5%。可见,使用微信、微博进行交际已成为人们的日常,通过手机登录微信、微博更是常态。

第二阵营:直播平台、视频平台、音频平台等。广播电视词典对“直播”界定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haobc)合成、播出同时进行的播出方式”。目前的直播主要都是网络直播,国内比较热门的直播平台有抖音直播、腾讯直播、斗鱼TV、虎牙直播、六间房直播等。尤其是抖音直播,作为直播平台中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兴平台,几乎所有手机用户都会安装这个软件,大有霸主之势。视频平台与音频平台分别是以传播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为主的平台,视频平台诸如抖音视频、好看视频、西瓜视频、快手等,音频平台诸如喜马拉雅、荔枝、一说等。

第三阵营:自媒体平台、问答平台、百科平台、论坛平台等。大众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以图片、文章以及视频音频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以上我们提到的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本质上都属于自媒体平台的范畴。但根据调研实际,我们把自媒体平台狭义地限定在流量比较大的百家号、头条号、企鹅号、大鱼号四家平台上。问答平台,顾名思义就是有问有答的平台,网络时代我们不知道的问题都会去网上求助,比较大的问答平台有百度知道、知乎、悟空问答、腾讯问问、天涯问答等。百科平台,对于公众而言是一种知识获取途径,但是由于许多百科平台采取众包编辑的形式构建后台数据库,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科学研究工作不建议依赖百科平台,但是对于社会公众解决日常性问题,百科平台则是很不错的选择。目前比较大的百科平台有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互动百科、360百科、搜狗百科等。论坛平台目前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大众的不同需求,论坛平台分为专题性论坛和综合性论坛。比较热门的论坛平台有新浪论坛、天涯论坛、百度贴吧、网易论坛、豆瓣社区等等。

四、社会公众利用新媒体平台参与非遗建档的路径

本文“社会公众”主要界定为非遗传承人、普通民众、其他事业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等;“新媒体平台”主要界定为目前新媒体平台的三大阵营,即第一阵营微信、微博,第二阵营直播平台、视频平台、音频平台,第三阵营自媒体平台、问答平台、百科平台、论坛平台。

1.非遗传承人运用新媒体平台参与非遗建档路径。所谓非遗传承人,是指“能熟练掌握国家或地方政府认定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在本领域内有较大影响力,为公众所认同,并能积极开展传承活动的个体。”[6]非遗建档的客体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非遗项目申报与保护中形成的档案、非遗本体档案以及非遗传承人档案。其中,非遗传承人档案是指记录和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自然状况、文化背景,说明传承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状况、传承状态,以及在传承人认定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非遗传承人档案作为非遗建档内容的主要模块之一,决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非遗建档工作中的高参与度。

(1)非遗传承人参与非遗建档的环节。从非遗建档的各个环节具体内容来看,非遗传承人参与非遗建档工作主要集中在收集与利用环节。首先,非遗建档收集环节中收集的内容不仅包含了非遗传承人认定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还涵盖反映非遗传承人自然状况、文化背景及传承活动状态的各类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形式多样,除了文字材料,其中有一大部分为视频、音频等格式。其次,非遗建档利用环节中提到的非遗档案展览和非遗档案数字化建设内容也需要非遗传承人的积极参与。其中,非遗档案展览常常需要传承人的现场展演;非遗档案数字化建设中需要传承人的配合才能采集到数字化建设素材。所以,从环节的角度看,非遗传承人参与非遗建档主要集中在收集与利用环节。

(2)非遗传承人参与非遗建档中新媒体平台的运用。非遗传承人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整体学历偏低,初中、小学,甚至文盲的占比比较高,对于新媒体及各类平台的运用力不从心。结合新媒体三大阵营的民间使用情况,建议非遗传承人可通过手机或电脑适当选择微信、视频平台、音频平台参与非遗建档。

①非遗传承人可自行将非遗项目拍摄成视频。非遗传承人可以通过自行拍摄录制视频的方式参与非遗建档收集环节。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在建档过程中需要先收集非遗本体档案,这部分档案需要组织专门团队深入民间进行采集。而对于非遗传承人来说,其本身就是数据采集的对象,因此,非遗传承人在主动参与非遗建档工作中也可自行将非遗项目进行拍摄录制,形成非遗本体档案。由非遗传承人自行拍摄录制的非遗本体档案与专业团队拍摄录制的内容虽然在格式、取景、整体质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由非遗传承人本人在日常生活状态下录制的非遗项目更具有真实性、生动性的特点。如前所述,目前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众多,而且现在智能手机已基本取代传统手机,加上手机普遍都具有录像、录音、照相等功能,因此,对于年龄偏大的非遗传承人,日常运用手机进行非遗项目录制已基本不成问题,更不要说年轻的非遗传承人。

②非遗传承人通过微信参与非遗建档。鉴于非遗传承人对新媒体使用的特点,操作复杂繁琐的新媒体形式不建议使用,但是我国公民基本都能熟练使用微信,所以,在非遗传承人参与建档工作利用环节中,建议非遗传承人通过微信各项功能分享和推广非遗项目。可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将前期拍摄录制的非遗视频进行分享,利用非遗传承人的独特身份进行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非遗的认知与保护意识。

③非遗传承人通过视频平台、音频平台参与非遗建档。我国的许多视频、音频平台通过注册登录后,用户都可以自行上传视频和音频。非遗传承人可根据非遗项目本体内容拍摄或录制视频或音频,选择视频或音频平台进行分享。目前,比较火的视频平台有抖音、快手,这两个平台的操作简易、功能强大;音频可以选择喜马拉雅、荔枝。这些都是社会公众使用频率较高、操作较为熟练的平台。而关于直播平台,在直播间进行非遗项目的即时展演对于非遗传承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年轻、素质较高的非遗传承人可以尝试此类平台。

综上,非遗传承人要根据自身对各类新媒体平台的运用能力进行平台选择,在充分利用智能手机录像、录音和照相功能的基础上,借助新媒体平台中第一和第二阵营,相关平台参与非遗建档收集和开发利用工作。

2.普通民众运用新媒体平台参与非遗建档工作路径。普通民众是“社会公众”中覆盖面最广、层次最复杂、可能性最多的群体。由于社会参与平台和民众参与意识与能力等因素,目前民众个人参与非遗建档工作积极性不高。然而,就新媒体平台的实际运用来说,普通民众参与的可能性与潜力是不可低估的。

(1)普通民众参与非遗建档的环节。非遗建档工作中有一个模块是非遗本体档案,这部分档案主要是指记录和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原貌的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材料以及相对应的实物与场所等。本体档案不仅是建档工作的重点对象,而且由于非遗的活态性,这部分档案还应该不断更新与补充。在非遗本体档案的收集工作中普通民众是可以积极参与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因为普通民众可以随时利用手机、相机、DV机等将非遗项目真实地记录下来,民众日常记录的非遗本体内容与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专门组织拍摄录制的内容相比,虽然在规范性与专业性上没有优势,但是在非遗本体内容的真实性与生动性上却具有明显优势。另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中需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网站建设的互动反馈,而互动反馈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广大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因此,从非遗建档环节上看,普通民众参与非遗建档工作仍旧主要集中在收集与利用环节。

(2)普通民众参与非遗建档中新媒体平台的运用。普通民众由于数量多、层次多给这个群体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普通民众对新媒体的运用能力高低跨度较大,因此,在本文重点讨论的新媒体阵营中,民众参与非遗建档对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基本可以涵盖三个阵营。

①普通民众运用手机、相机、摄像机等参与非遗建档收集环节。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基本使用的都是带有摄像、拍照、录音等功能的智能手机。虽然手机自带的摄像、拍照、录音等功能无法与专业的相机、摄影机等媲美,但是完全可以满足日常需求。因此,民众可以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运用自身携带的设备将自己发现的非遗活动进行真实记录,并将记录下的非遗内容进行保存备份,必要时提交给文化部门进行归档。值得注意的是,民众在参与收集非遗档案活动中应更加注重数据采集的视角,在尊重非遗项目原貌的基础上突出角度的新颖。

②普通民众通过微信、微博参与非遗建档。微信和微博作为当下拥有巨大流量的两大新媒体平台,虽然都兼具社交和媒体属性,但两者在核心理念与运营方面仍旧存在明显差异。微信强关系,比较偏向点对点的人际交流,注重传播的深度,追求“关系”;微博则弱关系,比较偏向点对面的人际交流,注重传播的广度,追求“关注”。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可以同时利用微信和微博进行非遗项目的分享,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博推文、上传微博视频音频等让身边的朋友和更广泛的社群了解和认识非遗项目。

③普通民众通过视频平台、音频平台等参与非遗建档。本文新媒体平台第二阵营包括视频平台、音频平台等,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操控利用这些平台来实现非遗档案的开发利用是轻而易举的。民众可视个人习惯选择抖音视频、好看视频、西瓜视频或快手等视频平台,或喜马拉雅、荔枝、一说等音频平台进行参与。可以将前期收集到的非遗项目上传到各类平台进行分享,也可将在各类平台上浏览到的非遗项目进行转发推广。

④普通民众通过自媒体平台、问答平台、百科平台、论坛平台等参与非遗建档。本文界定的自媒体平台主要是流量比较大的百家号、头条号、企鹅号、大鱼号四家平台上;问答平台有百度知道、知乎、悟空问答、腾讯问问、天涯问答等;百科平台有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互动百科、360百科、搜狗百科等;论坛平台有新浪论坛、天涯论坛、百度贴吧、网易论坛、豆瓣社区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自媒体平台、问答平台、百科平台和论坛平台。普通民众在这些平台中的活跃度很高,而且根据年龄、职业、兴趣、工作等不同,个人使用这些平台的偏好也不同。民众不论习惯使用哪些平台,都可以在这些平台的使用中根据需要把自己收集到的非遗项目内容放到平台上,实现非遗项目的分享与推广。

综上,普通民众对于新媒体平台的运用适应性很强,所以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收集到非遗项目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的基础上,借助新媒体平台中第一、第二、第三阵营相关平台参与非遗建档的收集和开发利用工作。

3.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等运用新媒体平台参与非遗建档工作路径。“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等”包括除目前正在从事非遗建档工作的各个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以外的其他事业单位、各类民间组织、团体等。这部分参与主体中既包含事业单位,也包含民间各类非营利性组织。与非遗传承人、普通民众相比,单位与组织在参与非遗建档工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功能。

(1)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等参与非遗建档的环节。其他单位和民间组织、团体虽然不是我国非遗建档工作的行为主体,但是他们的参与却在我国非遗建档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就参与环节来说,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参与到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利用的整个流程。

首先,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可根据自身优势专长进行非遗档案的收集。这里的“根据自身优势专长”的意思是指根据各自单位和组织的实际工作任务与范畴,尽量从自身单位和组织优势出发,有选择性地收集。比如各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自身馆藏优势通过史料挖掘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工作,史料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可以辅助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过程;比如一些艺术团,可以利用团体优势将非遗项目带入社区、乡村,保护和传承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形成大量非遗档案素材。

其次,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可根据自身实际进行非遗档案的整理、鉴定与保管。目前我国非遗建档工作主要由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负责,但是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也应根据自身优势对收集到的非遗档案进行及时的整理、鉴定与保管,并及时向当地文化部门报备,以便日后进行档案资源的整合。

最后,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要积极参与非遗档案的挖掘利用工作。与非遗传承人和普通民众相比,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都更有优势,在挖掘利用非遗档案方面除了日常的展览、编研、数据库建设等之外,应该更多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其他社会公众的互动。通过保持良好的互动,了解社会公众需求,同时提高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挖掘利用非遗档案工作的质量。另外,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之间还应加强交流合作,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形成合力,配合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做好非遗档案的网络化建设。

(2)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等参与非遗建档中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与非遗传承人和普通民众间虽存在集体与个人的差异,但在本文重点讨论的新媒体三大阵营中,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参与非遗建档对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同样基本涵盖三个阵营。

①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重点运用相机、摄像机等参与非遗建档收集环节。与个体相比,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可以依靠自身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单位与组织自身专长,运用精良设备进行非遗档案的收集。在收集环节,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等可以与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非遗建档工作接轨,按照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相应规范和标准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

②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通过微信、微博参与非遗建档。微信与微博不仅支持个人注册使用,同时也支持单位、组织、企业等注册使用。因此,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同样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服务号或运营微博来推广与分享非遗项目。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单位、团体等集体性质组织运营的公众号、服务号和微博比个人运营的公众号和微博更具有权威性,更能引起社会大众对非遗项目的关注与重视。

③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通过视频平台、音频平台等参与非遗建档。新媒体平台第二阵营包括视频平台、音频平台等,对于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而言,同样能操控利用抖音、好看、西瓜、快手、喜马拉雅、荔枝、一说等平台来实现非遗档案的开发利用。单位组织在视频、音频平台按照流程要求注册并完成认证之后,可以将非遗本体档案部分通过平台进行分享。

④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通过自媒体、问答、百科、论坛等平台参与非遗建档。在新媒体平台第三阵营里,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可以在百家号、头条号、企鹅号、大鱼号等自媒体平台上完成注册与认证后进行运营,同时在知乎、百度知道、天涯问问、维基百科、新浪论坛等问答百科论坛平台上积极参与。通过自媒体平台运营,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可主动将收集整理好的非遗内容进行分享利用;而积极参与各类问答、百科、论坛平台则有助于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与社会大众保持良好互动,及时了解社会大众对非遗项目的意见与需求。

综上,其他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凭借自身各类资源的优势可以积极参与非遗建档的整个流程,重点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三大阵营中相关平台参与非遗建档收集和开发利用工作,能较好地与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进行非遗建档工作的对接。

公众参与非遗建档日益受到国家与社会重视,由于社会公众的内涵复杂,在实践中就必须区分人群、平台、环节进行参与。以上对社会公众参与非遗建档路径的探讨是在分别对社会公众和新媒体平台进行了粗略分类的基础上,结合非遗建档模式中的具体环节展开研究,而实际工作中涉及的社会公众与新媒体平台一直在发展变化,公众参与非遗建档的路径也必然随之发展衍变。

猜你喜欢
民间组织建档音频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数字化测绘建档技术助力历史建筑保护
“红心向党·创新报国”建档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柏韵音频举办Pureaudio 2021新产品发布会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能建档生娃了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株洲市民间组织参与精准扶贫问题及对策分析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
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现状浅析
发挥民间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