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籍修复中油污的处理办法

2021-12-28 12:33唐明玉
兰台世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有机溶剂污损油渍

唐明玉

在中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纸质文献典籍流失、缺损,对于当代文化界来说,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损失。想必古人也十分痛心,故而晋代以前就出现了最原始的修复手法——“裱褙”,但由于晋以前的裱褙技术并不完善,可以推测当时在古旧字画的装裱保护技法上,应当是较少地对其进行清洗工作的,等到了“宋时范晔始能装背”[1]148,始有了清洗——修复——装裱/装帧这么一个流程。此外,唐代的张彦远还明确的提出了使用皂荚水来清洗古籍的办法[1]150,在古籍字画的修复工作当中,清洗便成为了修复工作的流程之一。

一、古籍产生油渍污损的原因

自纸张被发明以来,纸张就作为传统书写记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政治历史等的记录,也有诸如黄历、话本等市井常用书籍,所以其使用收藏既有士大夫阶级的珍而重之,也有寒门落魄家族的随意对待。除去自然灾害、战乱等导致古籍残损、污染的因素外,还有一些污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正确的阅读习惯导致的,这种随意的对待就会逐渐产生各种污损,比如油渍、水渍、虫鼠噬咬等等。其中油渍污损的情况多因古人的不良阅读习惯所导致,如随手将翻阅之后的书籍放置在灶房等易污染油污处、在进食的时候看书、手上有油污未洗净就直接翻阅书籍等。就笔者所接触并修复过的有油渍污损的古籍而言,大多是由这几种因素所导致的,其中又以民间收藏为主,尤其以农村旧式家庭收藏居多,藏品多为家族的谱系图或风水黄历、话本小品等书籍为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印泥晕染的油污、圆珠笔等笔迹油渍、铅印走油等情况都会使得古籍出现油迹污损。古人有“……及油污,譬之杂毒入心,不能去也”[2]253的定论,由于油渍污损难以除尽,可结合多种方法除之。

二、古籍去油污的意义和目的

尘埃、油、水等脏污对古籍的侵染损害是非常大的,而通常受到油污损害的古籍都会出现颜色暗沉、纸张老化,并且在油污部位的纸张明显有发硬甚至是酥脆的现象,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成为霉菌、虫卵等有害物质生长繁殖的温床,进而诱发霉变和虫害。由此可见,油渍损害大大降低了古籍的寿命,所以为了延长古籍寿命、避免书叶因酥脆掉落而遗失,从而达到利于保存、使用的目的,都必须在修复工作当中对存有油污损害的古籍进行去除油污的工序,待修复完成后再将其进行妥善保存。

三、去除油污的方法

1.物理热烫法。热烫法又称熨烫法[3]92,94,一般多用于去除油斑、蜡斑等小面积污损。其常规操作手法是,在待去油污的书叶上下各垫一张滤纸,上面用热熨斗进行反复熨烫,利用熨斗所产生的热量将纸张纤维中的油污融化,直至滤纸将融化的油迹吸附干净,但是在熨烫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书叶的实际情况,及时移动或更换滤纸,以免吸附到滤纸上的油污又重新污染书叶,对古籍造成二次污染。如若修复对象的纸张纤维糟朽脆弱,笔者建议可以使用非蒸汽的电熨斗。

有的古籍会由于保存不当、自然灾害等各种原因而导致出现纸张纤维的絮化或者脆化现象,此时若是有水汽洇过去,即便隔着一层棉纸,脆弱的书叶也会被含有水汽的棉纸带起,从而不利于下一步的修复工作,甚至还会对古籍造成难以逆转的损伤。但这类电熨斗的缺陷在于温度较蒸汽熨斗低,较难溶解纸张纤维中的油渍,所以修复工作者在选用熨斗的时候,需根据古籍纸张的性质来决定。同时,由于熨烫的动作是反复挤压,所以为避免滤纸在吸附油污之后会将书叶连带起来,在选择滤纸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表面较为粗糙且吸水性较强的棉纸,例如毛边纸、文昌纸等[4]100。

如果在没有熨斗的情况下必须要对古籍进行去除油污的操作,笔者建议可以利用灌满开水的圆润玻璃瓶或其他导热性能良好的容器来作为熨斗的替代品,但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漏水和人员防烫的措施。

2.化学擦拭法。此法同物理热烫法一样,比较适用于小面积的油污去除,但由于此法使用了化学试剂,所以在去除油污之后必须要用清水进行反复清洗,直至化学残留最大程度地去除干净为止,而其通常使用的化学试剂有苯、汽油、乙醚、甲苯、乙酸乙酯(即醋酸乙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都是可以直接使用棉签或棉球进行蘸取擦拭的。此外,也可以使用2:1的丙酮与乙醚溶剂进行反复擦拭来去除油污[5]87,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圆珠笔等笔迹油污而言,虽能去油却不能去除笔迹色素残留,还需使用其他去污类试剂对其进行二次清洁方能将污渍去除干净。但是针对因植物油所污染的古籍,就需要使用清洁效果更强的吡啶以及“四氯化碳和醚1:1、四氯化碳和三氯甲烷1:1、苯和醚1:1”[3]193,这种进行了严格调配的混合溶剂,才能作为有效的有机溶剂来使用。由于吡啶具有强毒性且难以降解,人体在吸入后会产生不适反应,所以在实际修复工作当中,即便通过测验确定了古籍油污的性质,选择使用吡啶作为有机溶剂还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样,作为易燃易爆品的乙酸乙酯对保存和操作的要求都极严,难以完全保证文献收藏单位藏品的安全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至于四氯化碳,是相对吡啶和乙酸乙酯而言比较好的一种有机溶剂,但须注意不可使其遭遇明火和高温,否则会产生强致癌性气体,严重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6]。所以笔者是不建议将这三种有机溶剂作为常用的去除古籍油污的化学试剂备选项的,如必须使用这些有机溶剂来去除古籍上的油污,也必须即用即买、少量采购、严格操作和保存。至于苯和汽油等有机溶剂是目前在古籍去油污工作当中使用得最多的化学试剂,也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尤其是汽油,在当今文献修复工作当中,不仅可以用作中文古籍去油污的有效有机溶剂,而且在西文古籍的去油污工作当中使用得更加频繁。

通常在实际工作当中,为保证有机溶剂不会对古籍字迹等造成二次损伤,是不建议直接使用有机溶剂在书叶正面对油污进行溶解操作的,而是需要将书叶正面朝下放置在预备好的滤纸上(为更好地吸附油污,建议将绵纸的粗糙面朝上与书叶相合),再使用蘸取了有机溶剂的棉球或棉签对油污处进行适当力度的擦拭、轻按操作,当油污被溶解之后,其正面的油污会被滤纸吸附,其背面的油污则会被棉球带离,所以此法也同样需要经常更换滤纸和棉球[3]92,94,192。但不论使用何种有机溶剂,都需要根据所修复古籍上的油污的性质来确定,且所选用溶剂不能对书叶字迹造成诸如脱墨、晕色之类的损伤,所以在实际修复工作当中,一定要做针对性的实验才能将其使用在待修复古籍上。如在选用有机溶剂时可以采用“溶滴挤压试验”[4]100,即将滴有有机溶剂的棉纸按压在古籍上有油渍污损的部分(建议尽量选用有字迹的部分),并进行大力按压的实验,通过观察此棉纸上有无字迹脱墨等现象来判定所选用的有机溶剂是否可用,有条件的,还应当对清洗之后的样纸做纤维检测(包括强渡、拉力等),若发现该试剂在进行了反复去除化学残留清洗之后对纸张损害较大,应当及时更换试剂。

3.有机溶剂清洗法。古籍书叶的清洗,通常是指使用温度适宜的清水进行清洗,主要有浸泡法、刷洗法两种,前者一般适用于脏污面积较大或整本书都需要清洗的情况,后者一般适用于脏污面积较小的书籍,而针对有油渍污损的古籍,则需要根据古籍具体破损和脏污情况来决定使用哪一种方法清洗。但不论使用何种方法,都必须在清水里面添加适当的有机溶剂来溶解书叶上的油渍。笔者建议,在有油污古籍的护叶或掉落的碎片上进行该有机溶剂去油污效果的实验,即通过对空白护叶进行正常有机溶剂清洗工作,以确定对象古籍能够承受该有机溶剂的最大清洗程度是多少、事后又需要多少清水来去除该有机溶剂的残留物,避免因清洗过度或未洗净残留的有机溶剂而对纸张产生二次伤害。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纸张状况良好的古籍,对于纸质脆弱的古籍则不建议使用。再则,在此法不能全力去除油污的情况下,切忌勉强为之,可配合化学擦拭法、物理熨烫法等方法共同使用。一般来说,油污面积大且严重的,可先擦拭或熨烫,再进行有机溶剂清洗工序,这样既能减少清洗的次数,也避免了过度清水清洗的情况(例如先用有机溶剂清洗后再进行擦拭的,不仅需要等书叶干燥后进行,还需要再次通过清水清洗来去除化学试剂的残留物,既浪费时间,又造成了过度清洗的状况)。

传统的有机溶剂是食用碱,它能与油污产生皂化反应[6],从而对油污进行溶解,但由于碱性水解之后会中和生成酸,所以使用食用碱作为有机溶剂的时候,一定要对其与水的比例严格控制,通常所用的碱与水的比例为2.5:100。但是对于油污特别严重的古籍而言,这个比例的碱水溶液的清洗力度并不够,这个时候就需要增加食用碱的含量,但也须将比例控制在4:100之内[4]96,否则碱性水解之后的酸会对古籍造成酸化损害,得不偿失。同理,使用皂荚水或通过提取其胰皂质所制成的清洗液也能有效去除古籍上的油迹污损,并且皂荚还具有抑菌杀虫的作用[7]158,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纸张起到保护作用,但也同样需要使用清水进行二次清洗。

除传统有机溶剂外,还有许多比较“现代化”的有机溶剂,例如氨水、十二烷基硫酸钠、石油精等,但是氨水是一种温度越高水解速度越快的有机溶剂,其分解后会产生有害气体且易爆,而根据古籍的脏污程度,有时会使用一定温度的水溶液对其进行烫洗,以便将书叶纤维中的灰尘等脏污除去,所以笔者是不建议使用氨水来给古籍“洗澡”的。同时,笔者结合前辈以及自身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发现大面积或整本书都需要去油污的情况,多半会选择使用洗洁精的水溶液来作为有机溶剂,而洗洁精主要成分就是无毒且易溶于水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其具有较强的去油污能力且对纸张的伤害较小,所以它在一些字画清洗工作中也较为常用。建议使用质量分数为1.2%[8]30的水溶液进行浸泡清洗,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油污古籍进行清洗之后的“纸张白度明显上升、pH值上升;纸张的撕裂度、耐折度和抗张强度有所下降;清洗后油渍红外光谱特征峰减弱,油渍明显变浅,基本达到了油渍的清洗要求”[8]29。通过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工业大学的一项“模拟油渍清洗”的实验结果,可以得知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油污古籍的清理效果和具体的使用比例,通过实验数据和笔者亲测,证明了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可用性。至于石油精,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有机溶剂,因为它虽然不溶于水,但是却可以溶于汽油、苯等有机溶剂,其通常是不会对纸张的性质和字迹产生直接损害的,所以可直接将书叶浸于石油精中,以达到去除古籍上的油污的目的。因此,使用石油精作为有机溶剂对书叶进行漂洗的方法,也被称之为“浸除法”[3]193,但需要注意的是,石油精一定不能接触明火,不能置于高温环境之中,必须严格密封,避免发生泄露、燃烧等情况。

就笔者的实践经验而言,热烫法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清洗法能够有效应对大多数古籍的一般油污损害,而油污严重的则需要使用化学擦拭法或加大清洗法。虽然古籍遭受油污的污染情况并不少见,但是修复工作者选择去除古籍油污的方法和试剂必须严格根据所修复古籍的纸张特性来决定,尽可能降低一些化学试剂在修复过程中对纸张纤维产生的不可逆的损害。同时,由于油污难以从纸张纤维当中除尽,所以在清除古籍油污的过程当中也不可“吹毛求疵”,进而对古籍纸张造成过度的损害。

猜你喜欢
有机溶剂污损油渍
基于视觉显著度的污损图像缺陷识别方法研究
厨房里去油渍,我用小苏打粉
我国沿海港口的微观生物初期污损调查
假面
污损土地如何修复
雅安市制鞋业有机溶剂监测情况分析
不同纯度的有机溶剂对2株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第一次洗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