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特细面砂在混凝土中应用研究

2021-12-28 09:50孙涛付启新
商品混凝土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性能指标细度颗粒

孙涛,付启新

(淮安固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江苏 淮安 223300)

0 引言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原材料的使用量日益递增,长江流域的禁采力度再次加强,导致建筑原料砂的供需矛盾又一次升级。目前市场普遍使用机制砂搭配特细砂(细度模数 0.6~1.0)的混合砂进行生产,该混合砂使用技术相对较成熟。但不断加强的砂禁采令直接导致特细砂的产量急剧下滑,价格直接上涨数倍,诸多因素对预拌混凝土企业造成极大的挑战。如何寻找一种产品解决目前特细砂缺少的囧境,是混凝土企业最急需解决的事情。

在长江河床下面,有一层细度非常细的面砂暂称为“特细面砂”。该资源较为丰富,价格较低。因此对该长江特细面砂进行试验研究,验证其是否可用于混凝土的生产,既可以缓解目前砂资源的紧缺局势,又可以为使用长江特细面砂提供参考。

本研究采用长江特细面砂和机制砂相混合的方法,拌制 C30~C40 泵送混凝土。在同一强度和相同配合比下,使长江特细面砂和机制砂混合使用,验证是否能配制出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较好的混凝土,同时找出两种材料最佳搭配比例。

1 原材料试验

1.1 试验用原料

(1)水泥:采用淮安海螺 P·O42.5 级水泥,主要性能指标如表 1 所示。

表1 水泥主要性能指标

(2)矿粉:采用淮安行健 S95 级矿粉,主要性能指标如表 2 所示。

表2 矿粉主要性能指标

(3)粉煤灰:使用淮安当地华能电厂Ⅱ级粉煤灰,主要性能如表 3 所示。

表3 用粉煤灰主要性能指标

(4)机制砂:采用本地某公司生产的机制砂,主要性能如表 4 所示。

表4 机制砂主要性能指标

(5)碎石:采用山东 5~25mm 连续级配碎石,主要性能指标如表 5 所示。

表5 试验用碎石主要性能指标

(6)长江特细面砂:采用长江流域开采特细面砂,细度模数 0.1,亚甲蓝 MB 值 2.0。

(7)外加剂:采用南京建昌生产的 JC-1 型高效泵送型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 22%,28 天抗压强度比108%。

(8)水:市政自来水。

1.2 机制砂与特细面砂颗粒级配对比分析

根据 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对机制砂和特细面砂进行筛分析试验,并根据颗粒级配情况进行分析。表 6 为机制砂和特细面粉筛颗粒级配的对比。

表6 特细面粉砂和机制砂颗粒级配对比

从表 6 可以看出,试验所用的机制砂颗粒在 0.6~2.36mm 较多,而 0.3mm 以下的颗粒较少,属于中粗砂范畴;而特细面砂颗粒基本集中在 0.15mm 以下,这两种砂单独使用生产混凝土均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是从颗粒级配分布来看,如果将其进行合理地搭配遂能弥补对方的缺点。

1.3 特细面砂和机制砂按固定比例搭配颗粒级配分析

根据机制砂和特细面砂颗粒级配的特点,将特细面砂按照 10%、20%、30%、40%、50%、60% 的替代比例掺入机制砂中,对混合砂进行筛分析,分析颗粒级配情况如表 7 和图 1 所示。

表7 不同搭配比例混合砂累计筛余百分数 %

当特细面砂按照 10%、20%、30%、40%、50%、60% 这六种比例掺入机制砂中,其细度模数分别为2.8、2.5、2.3、1.8、1.6、1.2。从图 1 可以看出,当特细面砂掺量为 20% 时,混合砂的颗粒级配较符合 GB/T 14684—2011《建设用砂》规定的Ⅱ区砂,其余搭配情况下的混合砂均存在细颗粒偏多情况。20% 掺量下的细度模数较符合预拌混凝土中对于砂颗粒的要求。仅从砂的性能来看,混凝土砂的性能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可以用于预拌混凝土的生产。

图1 特细面粉砂不同掺比下的级配

2 混凝土性能试验

2.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结合日常预拌混凝土生产中主要以中低强度等级生产为主,为此试验预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强度等级 C30、C35 和 C40 进行验证试验。观察预拌混凝土的状态、混凝土的强度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因掺量 40% 时混合砂的细度模数低于 2.0,不适合配制中高强混凝土,试验选定特细面砂分别代替 10%、20%、30% 的机制砂进行试配。具体配合比见表 8。

表8 试验预拌混凝土配合比 kg/m3

依据 GB/T 14902—2012《预拌混凝土》的相关规定检测以上试配试样的部分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指标。

2.2 混合砂配制预拌混凝土性能试验对比

C30、C35 和 C40 试配试验预拌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分别如表 9 所示。

表9 试验预拌混凝土性能

从表 9 可以看出,当特细面砂的掺量为 10% 时,混凝土初始和易性不好,有不同程度的泌水状况,这与混凝土中骨料细颗粒部分缺少有关。因为混凝土中细颗粒含量较小,骨料的包裹性较差,混凝土粘聚性较差易出现离析、泌水情况。随着特细面砂掺量的增加,当掺量大于 20% 时,混凝土中细粉较多,混凝土变粘而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混凝土的损失变大,同时预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也下降。所以依试验来看,特细砂的最优掺量应在 20% 左右。依据机制砂和特细面砂的具体颗粒级配进行适当调整可以满足生产、质量的需求。

3 特细面粉砂的经济性分析及应用前景

从技术角度而言,特细面砂用于预拌混凝土具有可行性。目前市场对于砂的需求量很大,天然砂的价格昂贵,而混凝土市场竞争激烈。特细面砂的成本相对较低,与机制砂混合使用能满足生产同时能大大降低原材料成本。因此使用机制砂和特细砂搭配,能大大降低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因此经济上具有很明显的优势。特细面砂与机制砂的单价相差约 80 元/吨左右,以 20% 替代比例计算,一方混凝土能节省约 10 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4 结论

(1)特细面砂在 20% 替代率与机制砂混合后,其混合砂的性能满足 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的规定,可以应用于混凝土中。

(2)特细面砂与机制砂搭配使用时,特细面砂的掺量在 20% 时,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最佳。

(3)在经济上,特细面砂其单价远低于天然砂和机制砂,因此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解决砂资源紧张的窘境,因此其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猜你喜欢
性能指标细度颗粒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anyi granules (免疫Ⅱ颗粒) for reversal of immune nonresponse follow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a randomized,double-blind,multi-center,placebo-controlled trial
原料煤细度对焦炭反应后强度的影响研究与实践
中国颗粒学会简介
沥青胶结料基本高温性能指标相关性研究
基于灰色模型的锅炉煤粉细度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涂料细度测定的影响因素探讨
某公司铜炉渣选矿磨矿细度工艺参数的探索和研究
北斗卫星空间信号故障与监测性能指标定义
基于近场散射的颗粒粒径分布测量
疏风定喘颗粒辅料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