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印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对中国的影响

2021-12-28 21:54刘静静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9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挑战一带一路

刘静静

摘要:5月8日欧盟27国领导人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视频会议,双方同意重启自由贸易协定磋商,有意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以及交通和能源领域加强合作。双方在这三方面的合作恰好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华为5G技术、海洋安全问题相对应。欧盟对印政策演变可概括为:经济中心 - 政治经济并重-凸显安全利益,若欧印贸易协定落定,对中欧贸易具有一定的冲击,但远未达到替代作用;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领域方面双方步调需求不一,短期内恐难达成共识;数字化与海上交通安全符合欧印共同利益,合作前景明朗,对我国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在此背景下,我国需加快“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扩大、经营好沿线经贸人文合作,维护各方关系大局。

关键词:欧印自由贸易协定;一带一路;挑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4;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9-0037-02

1 背景

5月8日欧盟27国领导人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视频会议,双方同意恢复自2013年起搁置的自由贸易协定磋商,此次拟议中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名称为《广泛的贸易和投资协定(BTIA)》,双方在贸易、投资领域重点合作,主要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交通以及能源领域加强合作。

印度《经济时报》5月9日以《印度和欧盟在8年后恢复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启动全面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为题报道此事。印度是继日本后第二个与欧盟建立“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的国家。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说“此次峰会是双方关系的里程碑”。路透社、法新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德国电视一台等认为,中国的崛起让布鲁塞尔和新德里走得更近。3月中欧投资协定搁置,此次欧印双方重启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耐人寻味。

2 基本判断

欧盟与印度相互走近的主要原因如下:

(1)欧印关系升温具有理念基础。英属殖民地的历史,欧印语言的关联性,使得欧盟自然而然地倾向于将印度带入西方的政治体制、价值标准之中。欧盟发布的《国家战略文件2002-2006与国家指标项目计划》中提到“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政体”,这一思想基础使得印度与欧盟宣称它们是“天然的伙伴关系”。

(2)欧印关系升温具有经济基础。欧共体1963年与印建交,早期的欧印关系主要是发展经济联系,双方先后签订了《商务合作协定》《商务和经济合作协定》等多个双边经济协定。自1990年代初印度实施改革以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印度2021-22财年经济增长预期虽有所下调,但仍有望达到9.2%。欧盟官网最新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欧盟与印度之间的货物贸易额增长了72%,欧盟是印度的第一外资来源地,欧盟还是印度第三大贸易伙伴,2020年货物贸易额达628亿欧元,占印度贸易总额的 11.1%,可见双方在经济上的关联越来越紧密。

(3)欧印关系升温具有政治基础。在印度的“三环外交”格局中,欧洲的战略重要性较低,但欧洲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投资来源地,以及先进技术的来源地,所以在印度外交中它仍然具有重要地位。欧盟自1993年成立以来开始实施“共同安全和外交政策”,谋求在外交事务上“以一个声音”发挥影响力。进入21世纪后,欧盟与印度的政治关系发展迅速,2000年,欧印双方确立了首脑定期会晤机制,2004年,欧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欧盟选择与印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基于印度是现有的以及潜在的大国,其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2020年全球GDP总量排名中印度位列第六。欧印关系升温也是欧盟对中国崛起的一种反应:欧盟不想过于依赖中国,在中欧贸易不断扩大的背后,欧盟出于自身战略安全考量表示担忧,在2020年5月18日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85%的受访者认为“德国应该重新着手建设关键基础设施和生产必需品,即使会有成本上升的风险”。可见,不论是德国高层还是民众都有摆脱这种受限局势的想法,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尤其是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及印太战略后,印度获得了欧盟前所未有的关注。

3 思考与建议

经济上,欧盟是印度最大的外资来源地,2019年欧盟在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达到758亿欧元,但远低于欧盟在中国(1987亿欧元)的外资投入。2020年,欧印贸易额约为650亿欧元,而中欧贸易额为5860亿欧元,印度仅是欧盟第十大贸易伙伴,2020年占欧盟货物贸易总额的1.8%,远远落后于中国(16.1%),所以欧盟想借助印度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短期内不现实。此外,欧盟官网信息还特别提到,印度的贸易体制和监管环境仍然相对严格。技术性贸易壁垒 (TBT)、卫生和植物卫生(SPS)措施偏离国际标准和协议,以及印度基于立法或行政措施的歧视,影响了广泛的部门,包括商品、服务、投资和公共采购。由于欧印双方实力悬殊,全面开放市场将使印度企业根本无法抵抗欧洲企業的竞争,莫迪的贸易保护政策和一系列贸易壁垒限制着欧印贸易的增长,此次贸易协定谈判中双方在汽车以及制药业方面一如既往存在巨大的分歧。虽然双方重启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但是否能达成更深入的合作仍有待观察。

Macrotrends官网发布的《印度制造业产出1960-2021》显示,在过去10年,印度制造业仅仅增长1.7倍左右,2019年印度制造业产值为3915亿美元,还比 2018年下降1.06%,同年中国制造业产值为39019.6亿美元,实际增长5.7%,所以印度制造业目前不具备取代“中国制造”的竞争能力。

政治上,此次会议提到双方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交通、能源方面的合作。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认为“此举是应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举措”。印度旨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内经济增长,欧盟旨在通过此举增强在印度的政治影响力,双方步调不一,而且目前还未有具体的可持续的方案支撑这一计划实施。

双方提出在全球数字标准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包括5G及其更高版本。应该看到,印度拥有强大的IT人才储备,其支撑能力对我国信息化数字化前沿发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印度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需求很大,双方拟在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方面开展新工作计划,以提高能源效率,合作开发智能电网和存储技术,实现电力市场现代化。但是正如彭博新能源财经政策法律顾问Vandana Gombar撰文指出,目前印度能源转型的政策导向和现实挑战好比一只“多头鸟”,印度在控制污染物排放和实现绿色发展进程中面临国内强大的阻力,污染与经济发展间矛盾重重。印度当前能源转型并不迫切,且在诸多气候问题多边谈判上,印度并不积极,欧印双方恐怕难以达成共识。此外,因为欧印40%的双边贸易要经过印度洋,确保印度洋的海上安全也是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在。8月2日德国军舰“巴伐利亚”号护卫舰启程奔赴印太,对中国施加威慑,可见双方有意以此对抗所谓的中国在海上围堵印度的“珍珠链战略”施压中国,扩大在印太地区的影响。

意识形态上,现在欧盟的对外政策更为务实。德国电视一台提出欧印双方在“对抗中国”上存在共同利益,对于中国的“影响力扩张”,布鲁塞尔和新德里不能“袖手旁观”。《南德意志报》指出:中国的崛起使印度和欧盟走得更近,在地缘政治上,欧盟与印度相互需要,但欧盟认为印度一直是一个复杂的伙伴,印度的民族主义使双方之间的合作变得并不容易。6月3日德国前总理格哈德·施罗德说:“在巨大的动荡和变化时期,我们应努力建立稳定的国际关系,保护自己的利益。基于价值观的概念固然重要,但绝不能成为制定外交和经济政策的唯一标准。我们必须参与对话,强化多边框架。这是最好的合作方式。”由于印度的人权以及贪污腐败问题多次受到欧方指责质疑,所以欧印的“天然的伙伴关系”未必是恒温的。

4 结语

欧盟与印度总体利益趋同,但不可能百分之百一致。无论搁置8年的欧印自由贸易协定最后结果如何,我国都应积极拓展经贸合作圈,避免对欧盟经贸和技术的依赖,5月德国FDP议会党团副主席兰姆斯多夫(Alexander Graf Lambsdorff)在接受德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明确表示:“由于政治冲突,未来十年内西方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将会恶化。”此次欧盟加强与印度关系,介入印太地区事务,也是未雨绸缪,展现自身政治影响力的一种需要和体现。随着中国的崛起,欧盟方面特别是德法两国也有崛起之势,与印度的合作除了经济诉求之外还凸显安全利益。印度也非歐盟的唯一目标,欧盟近年来实行“转向非洲”政策,旨在提升自身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彰显欧盟力量,维护多边世界秩序,为了实现供应链和市场的多元化,避免对中国的过渡依赖。对于欧印自由贸易协定我们政治化,但要加快“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亚投行不断结出硕果,确保中欧班列稳定增长,维护中欧关系大局,妥善管控分歧,避免中欧经济“脱钩”。同时,要正视中印边境争议,但不把印度视为“敌人”,避免将印度推向美国一边。

(责编:陈静姝)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挑战一带一路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叽咕乐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