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本教学模式,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2021-12-29 10:09安徽省广德市实验中学张郑胜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1年6期
关键词:作文生活老师

安徽省广德市实验中学 张郑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但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作文课堂效率如同“钝刀子割肉”,耗时多却效率不高。之所以会这样,说到底,还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进行生动有效的作文课教学呢?笔者认为,还得从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出发,努力构建生本教学的新模式。

一、降低写作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作文难”,是事实,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扼杀了学生作文的创造性,学生惧怕写作文。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我认为:要降低写作难度。教学时,把课文当作范文,结合一些写作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化抽象为具体,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笔者就曾指导学生留意他们自身的成长过程,回忆有过怎样隐秘的内心世界?是否有过伤感?今天自己怎样看待曾经有过的内心秘密与伤感?我教《项链》这篇课文时,就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以“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反映日常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可以体现金钱与经济建设、道德观念的关系。诸如此类,学生对生活中的话题自然不陌生,写起来自然就不费力了。

二、广引生活之水,燃起学生写作的激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学生的作文往往空洞无物,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地观察生活。

当前,中学生由于课业繁重,竞争激烈,生活内容十分贫乏、枯燥、单调,除了学校、家庭,很少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这是导致他们写作兴趣不高、写作源泉枯竭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遨游,观察,体验,感悟,使他们情绪饱满地投入生活,观察千变万化的世界。留心校园、田野的一草一木,感受夏天的丰富多彩,分享秋天丰收的喜悦,体验冬天的宁静与圣洁,通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写作自然会文如泉涌,滔滔不绝。

三、高效指导,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要使信息保留在记忆中,并与已有信息保持联系,形成个体的结构性知识和知识结构,学习者必须对知识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认知和重组,其最有效的方式是讨论和解释材料,这就是认知心理学的“精制”理论。因此,成功的语文学习和作文活动应该首先培养全体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有事可想,有话可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上台演讲、发表意见、讨论交流、质疑答辩或是读文章、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对对联等,优化语言学习的环境,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并贯穿学生自主写作的全过程,从而使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学生取长补短,使其思维的深度、广度、灵活度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升自己思维的宽度、深度和高度,把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自主作文的意识增强了,写作潜力也就被激活了。

四、优化教学模式,追求高效的作文课堂

1.开放性的作文指导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老师讲得太多,可等老师的指导结束后,学生早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而开放式的作文指导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他们碰到困难时,老师再给他们以明确、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以达到写好作文的目的。

笔者的作文指导课操作具体如下:

①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曾尝试运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等多种作文导入方法:或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领略自然风光,或是观看影视作品,或是阅读报纸、杂志的……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为写作奠定基础,准备条件。

②自由创作。除了必要的命题作文训练之外,我的作文课大多数时候是不给题目的,不限制范围,不限制文体,让学生选择自己能写、会写的内容或体裁,自由发挥。可写大自然秀丽的山川,可写千姿百态的人物故事,可写自己的爱与恨、快乐与烦恼、理想与追求;或写小说,或写散文,或写小品,或写诗歌,文体也不再加以限制。

③学生讨论。学生之间是最有共同语言的。在提出作文要求后,我通常会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既可以是同桌之间,也可是几个人,也可以是小组,还可以是全班同学。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怎么写,也可以对别人的构思发表看法或提出参考意见。你的感受,我的认识,他的想法,在互相碰撞、互相补充、互相融合之中,就会迸溅出智慧的火花。

④精当点拨。我的作文指导不是滔滔不绝的满堂灌,而是把重点放在学生思维的“卡壳”之处。在学生有疑惑、问题时适时点拨指导,话不在多,而在于巧妙、精当。这种指导是“一对一”的交流与沟通,而不是“一对多”,针对性、实效性很强,很受学生欢迎。

2.创新性的批改形式。

一般常规写作教学是学生费一个小时独立写大作文,然后是老师精心批改,最后是老师耐心评讲。这固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事倍功半。为什么呢?因为一系列写作教学过程是以老师为中心。如果让学生当评改老师,不一定比教师差!让他们自己从找错别字开始,找错误的标点符号,找用得不恰当的字词,找病句,找开篇点题句或段,找过渡句或段,找有文采的句子,找有意蕴、有哲理的句子,找新鲜的素材,找扣住话题的中心,找结尾呼应开头的句子,找“凤头、猪肚、豹尾”等。坚持不懈,作文能力差的学生慢慢有了兴趣,也就真正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教学目标。

总之,作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学的内外课堂,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之间的交流,为作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积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掌握丰富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学生才能插上翅膀,自由翱翔,作文课堂的高效教学才能实现。

猜你喜欢
作文生活老师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