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中抗痨合剂的应用及症状改善情况研究

2021-12-29 21:09甘绪容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0期
关键词:应用

甘绪容

【关键词】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痨合剂;应用;症状改善情况

肺结核是临床常见病,是指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临床症状容易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有必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确保他们的健康。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因此一旦发现肺结核患者,就需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1]。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肺结核发病率明显下降,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逐渐减少。单仍有部分患者仅用抗结核药物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找到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治疗患者。本研究探索了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中抗痨合剂的应用及症状改善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組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共70例,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14,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47.21±2.34)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13,年龄34~74岁,平均年龄(47.26±2.18)岁。两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用药处方是常规药物,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按照常规剂量服用。治疗12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抗痨合剂。抗痨合剂治疗包括麦冬15g,神曲15g,黄连10g,竹茹10g,北沙参20g,青蒿15g,陈皮10g,芦根30g,甘草5g,法半夏10g。1剂/d,患者分成早晚两次口服,治疗时间12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痰菌转阴的时间、结核病灶空洞合闭时间、肺部病灶吸收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学炎性因子指标、简明健康量表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

1.4疗效标准 治愈:痰菌转阴3个月以上,肺部病变无活动性,空洞完全封闭;显效:连续3个月痰菌转阴,肺部病变吸收1/2以上,空洞缩小1/2以上;有效:痰菌转阴1~3个月,肺部病变吸收1/4~1/2以上,空洞缩小1/4~1/2;无效:无明显改善。100%-无效率=总有效率[2]。

1.5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采取χ2统计,计量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痰菌转阴的时间、结核病灶空洞合闭时间、肺部病灶吸收的时间比较 观察组痰菌转阴的时间、结核病灶空洞合闭时间、肺部病灶吸收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治疗前后血清学炎性因子指标、简明健康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二组病患相关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学炎性因子指标、简明健康量表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改善程度(P<0.05),详见表2、表3。(注:#表示和护理前比较,P<0.05;*表示和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2.3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没有明显差异(χ2=0.00,P>0.05)。

3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可以侵犯器官,肺结核很常见。结核病作为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影响着每个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459/100000。目前,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为499万人。结核病防治的核心是切断传染源,即对感染性肺结核患者要及早发现,发现后及时让患者接受治疗。优质充足的药品供应只是患者治疗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3-4]。

西医以常规抗结核综合疗法为主,即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疗效一般。过去,肺结核患者多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虽然这些药物具有很高的临床疗效,但它们很容易刺激患者本身,并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5-6]。因此,有必要采取更有效、更直接的治疗措施。西医通常用于治疗肺结核患者。但通常情况下,药物对患者身体会产生更大的刺激性,且有较多不良反应,用药时间长,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耐药性。肺结核在中医中被归类为“肺痨”。抗痨合剂,具有补肝肾、强筋骨、补肺、止血、促进肌肉生长、抗凝、调脂等功效。抗痨合剂联合西医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继发性肺结核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抗结核治疗[7-8]。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患者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强短期用药疗效,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结核病治愈率。抗痨合剂中,黄芪具有补肾益气的作用,黄连具有清肺解热的作用,陈皮具有消食开胃的作用,青蒿具有抗结合细菌和抗炎的作用。上述中药组合具有杀菌、补精补肾、强身益气的功效[9-10]。

本研究的成果中,观察组痰菌转阴的时间、结核病灶空洞合闭时间、肺部病灶吸收的时间、治疗后患者血清学炎性因子指标、简明健康量表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综上,常规药物与抗痨合剂对于初治肺结核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肺部炎症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且未明显增加副作用,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