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罗哌卡因浓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

2021-12-29 09:09张磊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0期
关键词:麻醉效果罗哌卡因超声

张磊

【关键词】超声;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罗哌卡因;不良反应;麻醉效果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成功率高等优点,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清晰显示患者目标神经分布情况,能更加精准、快速地找到目标区域,提高麻醉成功率,减少对周围血管及肌肉造成的损伤,安全性更高,在上肢手术中具有较多应用[1-2]。罗哌卡因是常用局麻药物,可抑制心肌细胞钠内流,达到神经阻滞作用。然而罗哌卡因合理、安全的用药浓度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争议。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罗哌卡因浓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35例。A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41.08±5.26)岁;手术部位:前臂手术13例、上臂手术11例、手部手术11例。B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1.02±5.21)岁;手术部位:前臂手术12例、上臂手术12例、手部手术11例。C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41.13±5.27)岁;手术部位:上臂手术12例、前臂手术13例、手部手术10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对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无手术禁忌症的患者;②依从性较差患者;③无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②对罗哌卡因过敏的患者;③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④沟通障碍、精神疾病的患者。

1.3方法 三组患者入室后进行常规心电监护,辅助患者取仰卧位,放松手臂,于患侧肩下垫一薄枕,常规消毒铺巾,利用B型超声诊断仪(三维医疗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规格:SW-1200A)对患者锁骨上臂丛神经进行扫描,获得高清声像图,结合平面内技术确定穿刺点,于锁骨中点垂直刺入穿刺针,向内、后、下方向寻找第一肋骨,待针尖到达目标神经周围后注入不同浓度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AspenPharmacareAustraliaPtyLtd,批准文号H20140766,规格:10mL:20mg)进行麻醉,神经阻滞显效后开始手术。若患者麻醉效果不佳,还需静脉推注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SufentanilCitrateInjection,批准文号H20150126,规格:1mL:75μg(相当于舒芬太尼50μg))0.5ug/kg及咪达唑仑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160301、20170501,规格:2mL:2mg(以咪达唑仑计))0.07mg/kg进行辅助麻醉。A组注入30mL的0.2%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进行麻醉。B组注入30mL的0.2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进行麻醉。C组注入30mL的0.3%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进行麻醉。

1.4评价指标 ①麻醉效果:注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0min后用针刺方法对患者各神经支配区域疼痛程度进行检测,优:术中患者无痛感,无需其他药物辅助镇痛;良:术中患者感到些微疼痛,加用其他药物辅助镇痛后可完成手术;差:术中患者感到剧烈疼痛,需行全身麻醉方可完成手术。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三组麻醉起效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麻醉起效时间:药物注射完毕到神经阻滞区无针刺痛感的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神经阻滞区无针刺痛感至患者感到手术切口疼痛的时间。③不良反应:观察兩组患者注射麻药后恶心呕吐、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三组间方差比较用单因素方差检验,组间两两比较,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麻醉效果 三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麻醉起效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 B、C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A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不良反应 A组发生谵妄1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71%(2/35),B组发生谵妄1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57%(3/35),C组发生谵妄5例,恶心呕吐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8.57%(10/3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C组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6.437、4.629,P=0.011、0.031);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000,P=1.000)。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适用于上臂、手部及肩部各种手术,在超声引导下于锁骨处进针给药可使药物准确到达目标区域,利于提高麻醉质量[3-4]。罗哌卡因为外周神经阻滞药物,具有麻醉持续时间长、镇痛效果好,心脏毒性较小等优点[5]。但不同药物浓度产生的麻醉效果也各不相同,因此为保证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选择合适浓度的罗哌卡因尤为重要[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均较高,B、C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A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A组,且B、C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对比相差不多,说明0.25%与0.30%的罗哌卡因麻醉效果较理想,麻醉起效较快,镇痛持续时间较长;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C组最高,A、B两组相差不多,表明0.30%罗哌卡因的安全性较0.20%、0.25%罗哌卡因差。分析原因在于,罗哌卡因作为临床常用局麻药,可阻断钠离子内流,抑制神经细胞内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达到麻醉及镇痛效果[7]。罗哌卡因的吸收是完全的,高浓度的罗哌卡因进入人体后起效更快,麻醉效果更好,患者术后镇痛时间更长[8]。但0.30%罗哌卡因药物阻滞范围较0.25%更大,阻滞平面更高,易对患者颈交感神经节产生阻滞,增加患者心肌及上臂丛神经周围肌肉的损伤,从而引发恶心呕吐、谵妄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预后[9]。另外,0.3%罗哌卡因神经阻滞时间较0.25%长,易增加术后尺神经损伤、皮肤压伤等并发症发生的潜在风险,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0]。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浓度越高,麻醉效果越好,麻醉起效越快,但0.30%罗哌卡因不良反应较高,而0.25%罗哌卡因具有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麻醉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麻醉效果罗哌卡因超声
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分娩镇痛及对母婴安全影响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临床评估和处理
探析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烧伤休克期的麻醉作用探讨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术后硬膜外镇痛6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