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相关探讨

2021-12-29 12:39杨智峰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0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治疗效果

杨智峰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治疗效果;服务满意度

在老龄化进程加深的当下,慢性病的发生率逐年攀升,慢性病的发生主要会损伤患者脑、心、肾等器官,这些器官均为机体十分重要的脏器,一旦发生损伤必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该类疾病病程长,易反复迁延,会一定程度增加家庭、社会负担。相关研究资料之处,慢性病受到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影响,例如,长时间食用高糖、高盐食物,嗜酒、吸烟等,加之缺乏运动,基于此负性情绪的发生,会直接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所以,加强该类患者的病情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行推动了慢性病管理系统的发展,有效减少的医疗成本,提高了治疗效果,还提升了患者治疗依从性。本文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间开展本次研究,选取100例社区慢性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探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间开展本次研究,选取100例社区慢性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依照干预模式不同均分两组,一般组(n=50)和观察组(n=50)。入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研究,均满足临床慢性病诊断标准;排除精神异常者,排除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者,排除不配合者。一般组男女比例28:22,年龄处于43岁至78岁之间,年龄均值(60.8±3.7)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5例、高中12例、初中15例、小学及以下8例,病症类型:慢性支气管炎8例、高血脂9例、糖尿病12例、高血压15例、其他慢性疾病6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9:21,年龄处于43岁至79岁之间,年龄均值(61.4±4.3)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4例、高中13例、初中16例、小学及以下7例,病症类型:慢性支气管炎7例、高血脂10例、糖尿病13例、高血压15例、其他慢性疾病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症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可以对照比较。

1.2方法 一般组采用常规诊疗服务,观察组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具体内容如下:①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小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如病症类型、病情现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家庭环境等,同时侧重调查社会居民对于社区管理的需求和期望质量。②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平台和管理团队:信息化软件的应用应当根据使用者不同谁不同端口,例如手机端和电脑端,以及区分为医生端、管理端、居民端,可以实现不同设备登陆,同时可以让服务对象自行免费下载软件使用,同时依据患者文化程度不同予以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其可正确使用软件,并完善基础信息;软件内会提供定位功能,可根据患者位置为其寻找附近家庭医生团队,并展现家庭医生团队的基本信息,如技术研究成果、临床经验等,同时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线上预约、药事服务等项目。在签约过程中同时实现医生端、居民端患者基本信息的构建,特别是与疾病相关的指标,经由医护人员检验后在进行上传。③依据不同慢性疾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通过一对一服务的形式为患者提供优质、舒适的管理服务;在平台上为患者提供不同的健康知识,依据患者疾病类型进行推送,以免患者错过疾病复诊、用药管理、健康保健等知识;指导患者定期复诊方法,以及合理用药方法、健康保健知识的应用措施,由专业医生为患者制定运动方案、饮食计划,例如,高血压患者指导患者合理控制盐分摄入[1]。④家庭医生定期与患者沟通交流:主动了解患者疾病情况,及时整合患者诊疗项目;针对病情异常者可知道患者去综合医院进行生化检查、超声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为慢性病患者构建资料数据库,以分析患者治疗情况,不断提高服务效率。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规律运动、健康饮食、遵医嘱用药等依从性指标评分情况,分值越高效果越好;观察组间患者服务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评定本文研究结果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并以此开展数据分析,使用SPSS18.0版本,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利用t检验;使用“例(%)”表示计量资料,采用c2检测;通过分析如果P值小于0.05,则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依从性指标评分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00%,明显优于一般组的66.00%,组间差异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通过干预,组间患者规律运动、健康饮食、遵医嘱用药等依从性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价值(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服务满意度为92.00%,一般组服务满意度为78.00%,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组,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相关资料表明,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慢性病患者就诊、自我管理依从性均偏差,所以,设置专门的慢性病管理机构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情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可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助于改善慢性病患者病情,一定程度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價值突出。

慢性病多见老年群体,多数患者选择在社区卫生中心进行检查,由此社区诊疗服务水平会直接影响慢性病患者病情。所以,推进社区慢性病管理系统的构建,为患者提供优质舒适的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为社区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健康宣教、预约就诊等服务,具有预防疾病、普惠性、监管性的特点[4]。该模式组建专业家庭医生团队,依据患者病症情况、个人情况以及家庭情绪,积极有效管理患者病症情况,改善患者相关指标使其趋于稳定。同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依据不同疾病患者为其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并完成慢性病数据库的构建,能够直截了当的了解患者病情恢复、病情进展情况,有助于家庭医生开展下一步治疗管理措施[5-6]。此外,家庭医生还需定期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近期病情表现,有利于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构建,同时能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由此可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夯实疗效,改善患者预后中发挥着突出价值。

综上所述,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突出,可提高患者疗效和依从性,值得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治疗效果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家庭医生能破解“看病难”吗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新加坡逾六成基层医疗医生 成功注册为家庭医生
中国式家庭医生:源于社区易,再进社区难
三金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