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桑钢琴练习曲op111.no6演奏技术研究

2021-12-30 09:01母丹
艺术品鉴 2021年9期
关键词:八度练习曲指法

母丹

一、练习曲发展的历史性

在贝多芬走上音乐舞台之前,钢琴统称为古钢琴或键盘,钢琴音乐并没有专门的练习曲,首先因为作曲家本人就是演奏家,作曲家只演奏自己的作品,偶然穿插演奏别人的作品,其次是因为这个时期不存在职业钢琴演奏家。巴洛克时期对钢琴演奏的技术要求并没有像18、19 世纪那样高,所以即使不需要练习曲也完全可以从事教学。

18 世纪钢琴音乐的技巧难度大大发展,这个时期的钢琴技术主要在八度范围内进行,不论单音双音还是音阶琶音和弦等,其音程跨度都不超过八度。

19 世纪是钢琴技术发展的鼎盛时期,钢琴演奏中大多数技术种类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发展。这个时期的练习曲以技巧训练为目的,通常每首练习曲都承担着某种技巧课题,能够在音乐会上所演奏,这个时期的练习曲具有独立的音乐性,正是这些练习曲的出现大大推动了钢琴演奏技术的发展。

与贝多芬时代相比,19世纪的钢琴演奏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如八度的大量应用,连续的八度运用在浪漫时期的作品中较为常见,除此之外,琶音及分解和弦在19 世纪的钢琴演奏作品中也被大量运用,与18 世纪不同的是,18 世纪的分解和弦大多在八度范围内运动,而19世纪的分解和弦大多都超过八度范围来进行。连续饱满的大和弦在19 世纪的钢琴作品中也较常使用,以及快速音阶、双音、托卡塔式双手交替等,19 世纪这些崭新的钢琴演奏技术在圣桑的这首作品中均有体现。

二、圣桑钢琴练习曲的创作背景与目的

圣桑是位在钢琴领域十分高产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圣桑为钢琴创作并出版的练习曲共有三套:《练习曲六首》Op.52、《练习曲六首》Op.111 和《指法练习曲六首》Op.135,这三部练习曲都是圣桑创作鼎盛时期的作品,它们都体现了作曲家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每一首都富有标题。

圣桑所处的历史时期是19 世纪30 年代至20 世纪20 年代,这段时期是法国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圣桑的《练习曲六首》Op.111 创作于1899 年,其中的第六首《托卡塔》改编自他1896年创作的《F 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这是一部体现了作曲家晚期创作技巧与风格的代表性作品。在创作Op.111 作品的前三年,圣桑的作品《F 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103)等作品在普莱耶尔音乐厅进行首演,圣桑受到了空前热烈的欢迎并得到了很高的评价[3]。

钢琴练习曲作为一种音乐体裁,最初的创作目的是为了训练演奏者的演奏技术,随着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逐渐派生出一种技术与音乐为一体22 的音乐会练习曲体裁,音乐会练习曲通常有着优美动听的旋律和较为困难的技术片段,浪漫时期的练习曲具有很浓厚的炫技性,这个时期的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不仅对钢琴演奏技术有着更艰深的要求,而且还需要更有表现力的音乐来反映。

三、演奏技巧的训练

圣桑《六首音乐会练习曲》Op.111 No.6“托卡塔”是一首复三部曲式,调性F 大调,快板。这首练习曲采用了托卡塔形式作为这首练习曲的音乐载体,主要是以双手快速均匀交替进行演奏为演奏目的。在这首作品中出现了许多较为复杂的技巧,如三度双音、音阶与琶音的快速跑动、分解八度、托卡塔式两手交替八度、半音阶式八度和连续的大和弦运用等技巧在这部作品中均以体现。

(一)三度双音

双音是由两个音同时发出声音,所以声音的整齐是很重要的,而声音的整齐就需要手指下键的统一。双音是钢琴演奏技巧训练中较为困难的技术类型之一,人只有五个手指,在弹奏双音的过程中被分割成两组。在这首作品引子部分的八个小节,运用了双手三度双音模进进行,随后又是四个小节的连奏双音。

1.合理安排指法

图1 谱例1

图2 谱例2

图3 谱例3

图4 谱例4

鲁宾斯坦层曾说过:“演奏钢琴最大的秘诀是,在正确的地方,用正确的指法,弹奏正确的琴键”[1]。在练习三度双音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指法,在钢琴演奏中指法的问题往往不被重视,在练习时常会出现指法不固定或指法设计不当等情况,在练习时、良好的触键和规范的坐姿之外,指法的合理运用也是极其重要的,指法作为最基本的钢琴技术之一,在学习一首新的钢琴作品时,首先就是要确定一套合理的指法,使用合理的指法可以帮助我们减轻技巧上的困难,还可以有效提高练习效率帮助背谱,我们在练习一部新作品的时候就要记下正确的指法,在参考不同版本中所注明的指法之外还要根据自身手的大小长短等情况选择最佳的指法来练习,并通过慢练进行固定下来,在确认固定指法后不要随意更改指法,以此避免错音的出现。

第9-12 小节连续的双音弹奏需要频繁的换指,每组双音弹下去之后立即准备下一组,转指的时候手臂手腕要充分配合,后一组双音从保留手指的上方跃过,前一组保留的手指同时放掉(图1)。

2.保证上声部连贯

在弹奏的过程中,双音的上声部要保持清晰且突出,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可以分手和分声部来进行练习,保持各声部清晰,体现各个声部的独立意义,练习的时候低指贴键练习,手腕和手臂处于放松状态,利用手腕的弹性来带动手指进行跑动,由于双音在连接上比较紧密,若过度的强调高抬指练习会造成音与音之间缺乏联系,要低指贴键练习,每个手指紧贴着琴键柔顺地横移,做到真正弹到每一个音,最后在弹奏的过程中要充分保留音的时值,若不保持足够的时值会使线条断裂。

3.慢练

慢练在钢琴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慢练是克服一切技术障碍之本,慢练可以放大乐曲中的一切细节[1]。慢练要慢于原有速度的八倍时值来练习,在慢练的过程中,要确定指法、分句、动作走向和弹奏方法,慢练不仅可以提升读谱的准确性,还能增强手指的独立性,对掌握作品中的技术难点和提升速度统一也有一定的帮助,在技巧难点的音乐片段也可以通过慢速练习来逐一突破这些技术难点,从而达到全曲速度的稳定与统一。

(二)音阶与琶音快速跑动

音阶和琶音是钢琴技术中最基础的两种技术,在演奏任何时期的作品都离不开大量的音阶和琶音。音阶和琶音是钢琴作品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想真正熟悉键盘,每日音阶和琶音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在练习时需做到分手练习,然后双手合弹,分别用慢速和快速两种方式去练习。

在本首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快速跑动,手指快速跑动是手指技巧中最为重要的技巧,而快速跑动技巧的基础就是训练手指独立性和手指均匀性(图2)。

1.手指独立性

手指独立性的定义是在需要去做出相应的触键动作时,每一个手指都能单独顺利完成。人有十个手指,每个手指的长短不一、粗细不一、力量不一,人的十根手指每根手指都有各自的弱势。大指是最为粗壮的一个,其他四个手指都是上下垂直的运动,而大指却是左右水平方向的运动;二指是最为懒惰的一个,我们在练习快速经过句的时候可以发现,二指经常懒于重复动作把音漏去;三指是五个手指中最长的,正因为它的长所以会显得不太敏感;四指夹在三指与五指之间,它的支撑力最差,抬起和下键都较困难,动作较迟缓;五指是最短最弱且要承担外声部的重任。训练手指的独立性要针对不同手指各自的特点对症下药,使大指学会上下垂直运动和左右水平运动的运动方式;使二指克服惰性;使三指变得富有力量;使四指能够从三指与五指之间分开,锻炼其独立性与灵活性;使五指逐渐具备支撑力。

训练手指独立性的方法,首先要以手在最自然松懈的状态下去触键,然后末触键的手指离键抬起,不允许手指有任何的依赖,让每个手指都独立地承受着手臂力量的支撑。其次保持音的练习也是训练手指独立性的好方法。保持音是指一个手指弹下去保持不动,其他手指继续弹奏,弹下去的手指要保持稳定,不能因其他手指的抬起而离键。手指独立性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把五个手指组织成一个统一体从而进行灵活快速的跑动,把声音弹均匀是建立在手指的要求之上的,把每个手指都训练的能够弹出同一种力度的音。

2.声音的均匀

钢琴演奏中声音的均匀的含义一是音乐节奏的时值要准确演奏;二是演奏声音的力度与音量要均匀。如何把声音弹的均匀,首先要根据音乐的需要来处理强弱轻重,如大指为弱音,那么我们就控制大指不允许弹出重音,如小指为重音,那么就单独训练小指的支撑力,使小指变得和其他手指弹奏的声音一样均匀。其次是节奏重音的训练,通过重音的训练,可以弥补强弱指的先天不足,如四指五指天生力量薄弱,通过节奏重音训练可以得到锻炼,而大指通常在弹奏时容易出现重音,通过节奏重音训练大指在弹奏弱音时的力度得到了控制。手指的均匀从钢琴演奏的意义上来讲不仅仅是手指本身,手腕和手臂等参与演奏的全身部位都对弹奏时的均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快速弹奏的准确性

快速弹奏的准确性是建立在手指动作熟练基础之上的。手指的快速跑动是受大脑支配的有意识的活动,如果不经过大量有意识正确的练习,那么弹奏的准确度会大打折扣[2]。在慢速练习时要清楚的感觉到音与音之间的距离感,还要通过听觉来加强训练,对听觉进行刺激,在多次聆听之后会对正确的音高进行条件反射,在弹奏中出现错音会及时改正。

在快速跑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紧张等问题,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肩膀、手臂、手腕、手指要放松,在四音为一组的十六分音符中,在弹奏第一个音时可以运用手臂,用手臂放下去弹,以此为支撑,随后再带动其余的音。

(三)八度与和弦练习

1.八度音阶

八度音阶是钢琴演奏八度技巧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钢琴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织体,总是频繁出现在各类八度技术作品中。八度训练有两种触键方式,一种主要是靠手腕发力,以腕部作为轴心,手腕的灵活尤为重要,这种弹奏法适合音量柔和速度较快的连续八度演奏;另一种是以肘部为轴心,依靠手臂和上身的力量,这种弹奏法适合弹奏浑厚有力的八度,多在演奏情绪饱满力度较强的段落中使用,要根据演奏需要结合两种弹奏法。

在这部作品中使用了托卡塔体裁左右手交替八度模进,作者在谱面上标记了重音记号,在小节的重拍或次重拍可以运用手臂的力量去弹奏,在非重音八度的地方使用手腕灵活的去带动(图3)。

2.分解八度

两手交替的分解八度在弹奏中需要大指与五指快速转换,分解八度的音区移位很容易使手臂僵硬,把位较困难,需要手和眼睛的相互配合,肩、手臂、手腕和手指要完全放松,运用手掌和手腕的左右摆动,在练习时从慢练开始,逐渐加快速度(图4)。

3.八度旋律

柔美的旋律主题以八度的形式出现,弹奏的时候要注重旋律的歌唱性,使旋律富于流动性,八度音要尽量弹满时值,每个音都要做到首尾相连,运用手腕的力量去带动旋律,注意句子之间的呼吸,保证主题旋律清晰且突出(图5)。

图5 谱例5

在弹奏八度时手掌长时间保持张开的状态,若长时间练习很容易造成肌肉疲劳,过度练习还会导致手部受伤,因此在练习过程中需要科学的掌握训练时间,八度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若出现疲劳感可以通过调整手腕的高度来缓解。由于八度演奏通常用的是大指和五指,而五指天生的弱点就是短小且力量小,为了能使五指变得像其他手指一样有力量,可以单独训练五指的力量,大指保持不动,对五指进行抬指与落指练习,使五指逐渐具备支撑力。

4.和弦

和弦同音阶琶音一样也是钢琴演奏中最基础的技术。在古典主义避免使用过多的八度与和弦,而在19 世纪的钢琴作品中和弦的使用随处可见,连续的大和弦也是浪漫主义时期作品常用的手段。

这首作品中有大量两手交替演奏的和弦断奏部分,在弹奏的时候要注重两手配合的均衡性。左手快速地从右手上方跨越并迅速找到和弦位置,弹奏要整齐且声音集中(图6)。

图6 谱例6

图7 谱例7

图8 谱例8

四、踏板的运用

鲁宾斯坦曾经说过:“踏板是钢琴音乐的灵魂”。在钢琴演奏中踏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确合理地使用踏板可以为乐曲增添光彩,使音乐更富有感染力。

在钢琴演奏中常用到的踏板踩法有三种:节奏踏板、切分踏板、抖动踏板。节奏踏板也称重音踏板,使用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演奏中突出节奏,使声音变得更加宏亮。切分踏板也称音后踏板,在音弹下去之后使用踏板,可以使音乐听起来更加流畅,切分踏板一般在抒情性的作品中使用,可以增加旋律的歌唱性。抖动踏板是通过脚尖不断的更换踏板,抖动踏板的运用可以增加音响效果,同时能有效的避免音响浑浊,使音乐更富有节奏感。

踏板的使用原则可以根据和声和节奏的变换使用踏板、根据乐句及音乐的呼吸使用踏板、根据强弱使用踏板、根据作品的时期风格合理使用踏板。

作者在这首作品谱面的多数地方都明确标记了踏板的使用(图7)。

第169-180 小节的八度连续跑动可以根据重音来变换踏板,在每个下方标记重音记号的音上使用踏板,在没有标记重拍的音上则不需要使用踏板。第169 小节至176 小节下方标记的强拍与次强拍上使用踏板,在177 小节-180 小节则为一个小节使用一个踏板,踏板踩满整个小节,乐谱上有明确标记。如果从八度连续跑动的开始在每个音上都使用一次踏板或踏板踩满整小节则会造成声音的不连贯和浑浊,若只在重音记号上使用踏板可以很好的避免声音的不连贯与浑浊,还会与后边一小节使用一个踏板形成强烈的音色对比,增加浓厚的音响效果和烘托氛围。这里要根据乐句中旋律的变化使用踏板,若不使用踏板会使旋律变得不连贯,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对旋律进行哼唱,这样可以清晰的体会到乐句中旋律线条的起伏与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图8)。

五、结语

英国钢琴教育家托拜厄斯·马太曾在钢琴演奏理论中提出:技巧服务于音乐,技巧是为音乐服务的,是达到音乐目的的一种手段。钢琴演奏是思想情感的表达,只有将娴熟的技巧同于音乐表达时,才能获得最佳演奏效果。

猜你喜欢
八度练习曲指法
bB 调大号指法研究
单簧管演奏中指法的合理运用
八度法在钢琴演奏中的难度与训练措施分析
练习曲
简析莫什科夫斯基15首钢琴技巧练习曲部分作品
单簧管新指法的研究与有效运用
论指法运用在巴赫键盘作品中的重要性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试论音乐表演中如何进行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浅探肖邦练习曲的技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