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民营美术博物馆的收藏体系*

2021-12-30 09:01李静荣
艺术品鉴 2021年9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馆藏藏品

李静荣

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非营利性质的民营美术馆开始出现。民营美术馆的出现对国有美术馆的各方面都是一个很好的补充。[1]民营美术馆由个人或企业出资建立,民营美术馆展示的多是现当代艺术及文化。民营美术馆相较国有美术馆来说在其运营、策划以及选择藏品的方向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独立性。[2]民营美术馆需要应用这些特点,使得美术馆的收藏体系更加完善规范。

收藏体系的建构是决定民营美术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让民营美术馆在艺术领域脱颖而出。

一、现今民营美术馆收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展览而轻典藏

据文化部、智研咨询整理统计,2017 年全国各级各类的美术馆数量多达800 余家,其中民营类美术馆是300 余家,这个占比可以说明民营美术馆在这20 多年间的发展势头。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机构通过评估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评选出一些国家中心城市,其中排名前五的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近3/5 数量的民营美术馆分布在这些地区。据华夏经纬网显示,北京今日美术馆馆藏品应有近5000 件;据东方收藏网显示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的馆藏品有1300 余件;上海龙美术馆的馆藏数量虽不可知,却从它举办的各种特展、馆藏展、专题展中可以看出龙美术馆的藏品数量丰富。中心城市中的民营美术馆能保证在一年中有一定数量且高品质的展览输出(从图1 可以看出),但不难发现其中的大部分美术馆缺乏馆藏资源的建设,馆藏展较少,没有永久性展示藏品或常设展展示藏品。

图1 部分民营美术馆2019—2020的展览数量和馆藏展数量分析

美术馆普遍存在重展览而轻典藏的现象,不间断地举办各种短期性的展览来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却忽略自身馆藏相关的问题。[3]其他城市民营美术馆更没有意识到藏品对一个美术馆的重要性,有的只是打着美术馆的招牌,却在规格上达不到美术馆的标准,将美术馆当作建筑空间,对场地进行出租、与商业机构联合举办活动。

搭建民营美术馆的收藏体系在美术馆的战略规划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收藏体系决定着美术馆的专业水平。民营美术馆只有构建收藏体系,它整体的知识系统才能完善,从而逐渐向美术博物馆过渡。

(二)收藏定位不明

民营美术馆的收藏定位是该美术馆特色的体现,早在2010年由国家文物局、民政局、财政局等政府机构联合颁布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在其内容的结尾处提到民办博物馆要将博物馆的特色和品牌建设作为民办博物馆的生存大事抓好;2014 年的《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办法》(修订稿)中第三章第十七条具体谈及到藏品数量与质量时明确提到美术馆的馆藏资源要与该馆的特色相符合,并形成与美术馆学术方向相一致的收藏体系。

民营美术馆存在收藏定位不明确的现象,民营美术馆的收藏多为现当代艺术作品却少有固定的收藏条件的限制,如年代、材质、题材等。美术馆都愿意收藏杰出的艺术作品却不曾想与自身馆藏的定位是否相符,一味地追求藏品会出现美术馆运营资金困难的现象还会因收藏的同质化,导致收藏资源的重复。

民营美术馆应结合馆内文化资源背景、运营资金状况等从多方面去思考适合自身美术馆发展的收藏定位。民营美术馆只有确定了收藏的定位,典藏工作才能顺利向前发展,完成对馆藏资源系统性的整合与更新。

(三)缺乏藏品管理意识

由于民营美术馆的藏品数量不多,民营美术馆对藏品管理的问题便有所忽视。藏品的管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藏品的保管和藏品的整理。从藏品入库开始美术馆藏品管理工作就随之进行。

藏品管理意识缺乏,则会导致藏品收集工作徒劳,藏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湮没或损毁,更不利于藏品日后的展陈与研究。

二、民营美术馆收藏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民营美术馆在前行的过程中总有优秀的“领头羊”带路,以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海龙美术馆以及武汉合美术馆为例,对民营美术馆收藏体系建立的必要性进行阐释。

民营美术馆收藏体系的构建影响着美术馆的收藏定位。以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海龙美术馆以及武汉合美术馆为例,他们都积极参与着中国当代艺术的进程却在收藏定位上同中存异。今日美术馆始创于2002 年,它是中国第一家注册为非政府组织的民营美术馆,同时也是被国际美术馆联合会唯一认可的中国艺术博物馆。今日美术馆收藏的更多的是具有艺术史价值(记录着社会发展过程中事件的作品)或影响着人们审美的作品(如在美术史上会有争论的作品,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价值加以凸显的作品)。[4]由以上这些收藏的作品和今日美术馆的数字化虚拟馆藏作品及捐赠作品共同构成了今日美术馆的收藏体系。龙美术馆是由刘益谦、王薇夫妇共同创立。上海的龙美术馆处于“一城两馆”特殊的艺术环境中。龙美术馆的馆藏起初源于夫妇二人各自的收藏爱好,随着藏品在此基础上的不断完善,龙美术馆的定位逐步清晰。浦东馆以中国传统艺术和“红色经典”的艺术作品作为收藏的对象,西岸馆则注重收藏现当代艺术,重视策划国际性大展、特展等[5]。两馆的馆藏体系共同构成了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古今的对比,形成了特别的、多元化的收藏定位。武汉的合美术馆没有今日美术馆、龙美术馆那么丰富的馆藏资源,但它在现有的馆藏资源上也发掘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相较于艺术家的成名作,合美术馆更侧重收藏艺术家成名后持续创作的作品。同时,合美术馆致力于收藏当代艺术的文献、档案、艺术家绘画手稿与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合美术馆在馆藏体系思想方面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民营美术馆收藏体系的构建影响着美术馆的收藏陈列展/馆藏展和基于收藏体系而策划的各种主题展。今日美术馆自2014年起便开始整理年度报告,年度报告会很清晰地呈现出来该年的展览项目、新增馆藏等。每年都会有新的作品注入今日美术馆,据年度报告显示,从2014 年到2019 年可以看出今日美术馆新增的馆藏共119 件。2017 年由今日美术馆学术中心策展,展出为时一个多月的馆藏展陈列(精选)。合美术馆在2014 年开馆时已经意识到收藏陈列展的重要性,承诺要尽快举办收藏陈列展。于是2018 年合美术馆收藏展顺利举办,展期长达一年。展览共展出37名艺术家48件作品并按艺术家年龄把展览分成了两部分:20 世纪60 年代以前(包括20 世纪60 年代)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和20世纪70年代以后(包括20世纪70年代)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虽展览两部分艺术家的年龄差并不大,却也能从整体作品的梳理中发现区别,从中可以感受到时代环境在他们创作上的影响。

龙美术馆馆藏体系已经足够完善并且能够灵活地利用馆藏资源开展各种主题性的展览。以2019 年龙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为例,有节日纪念性展览:2019 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龙美术馆从馆藏中精选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时期与建设项目相关的20余件作品,来庆祝祖国70周年的生日;有专题性展览:《踱步:七十年的走过》该展览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出,展览时长达4 个月之久,展览分成六个专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术发展与作品表现题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作品同时让我们对70年中国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回顾,给我们留下了历史的参照;有个案性展览:《旧王孙——龙美术馆藏溥儒书画展》等。基于丰富的馆藏资源,龙美术馆的馆藏常设展也必不可少。《东方气质:龙美术馆藏中日韩当代艺术展》,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当代艺术作品,体会各国当代艺术的表现特征与文化内涵。

民营美术馆收藏体系的构建影响着艺术品的捐赠。目前艺术家极少愿意将自己的作品捐赠给民营美术馆,有一部分原因是艺术家担心自己的作品进入到美术馆后得不到善待,没有适合作品保存的环境;另一部分原因是艺术家担心自己的作品进入美术馆后的展示机会少。这就需要美术馆通过自身的行动去赢得捐赠者的信任。

民营美术馆可以通过系统的收藏体系去感动捐赠者,让捐赠者了解到美术馆对馆藏资源方面的重视度和责任感,从而吸引高质量的社会捐赠,使美术馆的收藏体系形成良性的循环。

三、建构收藏体系的措施

(一)固定或有一定持续性的资金支持

任何机构的运营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民营美术馆也不例外。民营美术馆需要有循环良性的资金支持链条,才可能获得更优质的艺术作品填充馆藏。民营美术馆在一年的运作上需要大数目的资金投入,在此基础上还要扩充自身的馆藏体系,就需要更多的资金。目前政府对民营美术馆的扶持力度较小,因而民营美术馆需要多渠道地去扩展资金来源。除微薄的门票收入、衍生品收入等自身造血能力外,民营美术馆需要去寻求企业赞助、社会捐助,建立有关本馆运营的基金会或资助人体系,制定出细致的收藏资金计划。

1992 年张宝全创建的今典集团以房地产运营为主,同时涉及度假、电影、艺术产业及公益事业,今日美术馆就是今典集团艺术产业之一,故今典集团会提供今日美术馆一定的企业资助。除此之外,今日美术馆机构设置较为完善,理事会进行总体监管(包括资金去向),把握美术馆整体运营;今日美术馆有独立的资金发展委员会,由募捐、捐赠得来的物、资或会员交纳的会费、票务、观众服务的收费等资金会由基金会统一管理,用于美术馆的发展规划。寻求战略合作伙伴、设备赞助商、媒体合作等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达到品牌互赢、资金节流的效果。由此,美术馆的资金才能持续地运作。

(二)馆内与社会联合建立收藏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在美术馆机构设置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美术馆的学术策划起着重要的作用。馆内与社会联合建立收藏学术委员会,有利于把握美术馆的收藏标准与收藏方向,发掘更多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审视已有馆藏,在馆藏的基础上开发藏品更多的可能性。民营美术馆是传达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平台。正所谓“群策群力”,艺术理论家、策展人及各馆馆长要经常在一起分享经验,沟通民营美术馆的发展方向,借鉴国际知名美术馆的管理,邀请国际美术馆行业的专家进行讲座,探索出适合中国本土化当代艺术美术馆的经营之路。

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从2013 年开始举行截至目前已经举行了四届,每次论坛都会确立一个讨论的主题,从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之路到第二年探讨美术馆的战略定位与运营策略,再聚焦到美术馆的制度建设、专业创新、学术定位、公共教育。论坛的逐年举行,让美术馆的建设思路更加清晰。各民营美术馆的收藏学术委员会也可以通过论坛或者其他的形式,就民营美术馆收藏体系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

(三)藏品的收集

目的性与针对性:美术馆中的藏品有通过长期性购买得来的;艺术家及其亲属或收藏家等捐赠得来的;部分藏品来源于展览。民营美术馆在藏品收集的过程中要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不能盲目跟风收藏。如收集地域性的艺术文化作品;具有艺术史价值的艺术作品;表现社会文化热点的艺术作品;具有社会教育性质的艺术作品;具有美学价值的艺术作品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民营美术馆藏品收集的方向,从而使艺术作品的收藏更加多元化,同时为风格各异的艺术家们提供了展示作品的机会。

主观能动性:藏品的收集要发挥美术馆的主观能动性,收藏部的工作人员要随时与艺术家保持信息沟通,了解艺术家的动态,增进艺术家对美术馆的好感度和信任度;美术馆要及时了解艺术市场的动向和艺术方面的政策,方便第一时间获得艺术品收藏的信息[6]。

民营美术馆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与许多艺术机构或单位进行合作来承办展览或引进国外优秀的展览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美术馆的高层管理人员就需要带有敏锐的洞悉力和果断的执行力去通过购藏或以闲置的馆藏品交换的方式去获取与本馆收藏方向一致的艺术品。

(四)藏品活化的进一步研究

在藏品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民营美术馆收藏体系基本建立。民营美术馆不能因此放松,而应再接再厉进一步深究藏品的更多可能性。藏品信息梳理成数字化的藏品档案和藏品目录、在馆藏的基础上多角度思考展览呈现的方式、美术馆成立自己的艺术文献研究中心以及进一步对藏品衍生品方面的开发等都是对藏品活化的研究。

每个民营美术馆还可以通过虚拟馆藏的方式来填充馆藏,达到资源共享。同时活跃了美术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更多的人提供欣赏艺术的机会。2007 年亚洲杰作虚拟收藏(Virtual Collection of Asian Masterpieces )开始推出。它是亚欧博物馆网络的一个项目,近40 个亚欧国家的140 余家博物馆参与,共同在线上贡献出2700 余件杰出的亚洲艺术品。在此网络平台上,中国共有15 个博物馆贡献出了作品。该网站的运营已经足够成熟,在网站上点击一个地区博物馆,网页就会呈现出该博物馆的介绍及在该网址上的虚拟收藏;直接搜索时可以选择国家、城市、时期会对应出现相关博物馆和艺术作品并将艺术作品细致地分成20 类。

民营美术馆也可以成立民营美术馆联盟,在线上构建一个属于中国的当代艺术分享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当代文化。民营美术馆通过不断探索,构建出与自身收藏定位相一致的收藏体系,未来我们便会有一套完备的当代艺术史。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馆藏藏品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