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2021-12-30 06:58李萍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4期
关键词:脑出血治疗

李萍

摘要:目的:分析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医院共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84例,纳入清除术组,同期,采用微创引流术治疗77例,纳入引流组。对比近远期预后指标。结果:清除术组2周后NIHSS评分低于引流组、CT复查血肿清除率与末次随访ADL高于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除术组与引流组,均未见死亡,清除术组出现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率70.9%,引流组6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等出血量,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尽管不能降低后遗症并发症发生风险,但血肿清除效果更好,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关键词: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4-01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6年12月,医院共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84例,纳入清除术组,其中男56例、女28例,年龄(68.4±5.6)岁。静息发病21例,活动中发病63例。出血量30~82ml,平均(56.4±12.6)ml。入院时昏迷指数(GCS)(6.1±1.7)分。入院时初次CT检查病灶CT值43~73Hu,平均(61.5±8.4)Hu。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10.1±2.5)分。基底节区出血74例,其他12例。血肿破入脑室18例。入院时均伴有高血压,合并高血糖17例,血脂代谢紊乱56例,高尿酸血症45例。合并症:均伴有原发高血压,糖尿病14例、冠心病5例、支气管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例。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14例。同期,采用微创引流术治疗77例,纳入引流组,其中男50例、女27例,年龄(67.5±5.5)岁。静息发病18例,活动中发病例59例。出血量32~90ml,平均(57.5±11.5)ml。入院时GCS(6.0±1.5)分。入院时初次CT检查病灶CT值42~71Hu,平均(60.4±8.1)Hu。入院NIHSS(10.4±2.6)分。基底节区出血66例,其他12例。血肿破入脑室16例。入院时均伴有高血压,合并高血糖14例,血脂代谢紊乱46例,高尿酸血症39例。合并症:均伴有原发高血压,糖尿病11例、冠心病5例、支气管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例。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12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出血量、出血部位、入院NIHSS评分、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清除术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入院时对症治疗,进行脑保护,控制血压、颅内压,避免过度通气,待病情稳定后,进行CT检查,进行微创治疗,选择微骨窗(n=50)、小骨窗(n=36)微创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开窗的位置根据血肿的部位、范围。气管插管全麻,仰卧位,头架固定,显微镜下操作,避免功能区,开窗后,清除血肿,保护重要的侧裂血管、大脑中动脉分支、静脉窦,利用吸引器等器械显露血肿,保护脑组织,术中控制麻醉深度,预防脑膨出与再出血,清除血肿后,人工硬脑膜或自体肌筋膜扩大修补硬脑膜,若血肿较大,可先不完全清除,术后放置引流管。引流组:CT定位,在血肿中心的垂直距离,选择穿刺点,局麻,颅骨钻孔0.8cm,硬脑膜“十”字形剪开医科小口,脑穿刺针进入血肿腔,抽出陈旧性血液,沿穿刺通道置入引流管,注射器抽取剩余40~60%血肿,缝扎固定引流管,引流袋引流,尿激酶溶解冲洗引流,持续2-3次,CT评价血肿清除效果,16例血肿破入脑室,侧脑室穿刺引流。

1.3观察指标

首次复查血肿清除率、2周后NIHSS评分,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卒中90日内,死亡率、并发症与后遗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血肿清除率等指标通过正态分布,采用()表示,引流组与清除术组比较采用t检验,死亡、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率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清除术组2周后NIHSS评分低于引流組、CT复查血肿清除率与末次随访ADL高于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清除术组与引流组,均未见死亡,清除术组出现并发症、后遗症61例(70.9%)(医院感染2例、脑积水1例、癫痫1例、认知功能障碍2例、偏瘫57例),引流组并发症、后遗症发生51例(66.2%)(医院感染1例、癫痫1例、认知功能障碍3例、偏瘫4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对于出血量在30~90ml的对象,微创血肿清除术组较引流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升末次随访ADL评分,2周后NIHSS评分更低,这可能与血肿清除术可提升血肿清除率有关。

微创血肿清除术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充分利用CT评估患者病情,不仅需要考虑出血量,还要考虑患者耐受,根据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情况,特别关注占位性病变、进行性病变、脑室受压重、中线结构明显血肿,综合考虑患者的获益,避免盲目手术;②动态监护颅内压、脑灌注压力、脑血流,有部分患者伴有凝血与纤溶系统异常,容易出现继发出血,避免盲目手术;③设计合理入路、骨瓣,不同患者的病情差异较大,避免大骨窗手术,移位较明显的对象,需要注意冲洗,以复位脑组织;④蛛网膜下腔积血可能会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脑积水,所以若条件允许,可缝合硬脑膜;⑤早期需要联合应用多种方法降低颅内压,保护脑功能,如控制体温、抬高床头、输注甘露醇、预防过度换气、脑脊液引流等;⑥设计皮瓣时,其基底足够宽,保护浅动脉,预防皮、肌瓣翻折缺血;⑦对于硬膜下的积液或水瘤,不应盲目处理。

小结:对于中等出血量,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尽管不能降低后遗症并发症发生风险,但血肿清除效果更好,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参考文献:

[1]邹胜华.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7):1296-1297.

猜你喜欢
脑出血治疗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再发性脑出血25例临床分析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