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

2021-12-30 11:28张婷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4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临床

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猝死危险因素与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的关系。方法纳入本院8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为样本,其纳入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通过回顾性方法分析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及各种危险因素。结果通过统计和分析得出,患者在入院后的2~3周最易发生心源性猝死,其发生率为77.50%,且患者在白天(0~6点、7~12点、13~17点)时间段内的发病率最高,高达75.00%。另外,所有患者中其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和高血压性心肌病的发病率均较高,分别为52.50%、17.50%。并且,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情绪易激动、长期吸烟史、嗜酒、剧烈运动、排便用力等,均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结论导致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不同时间段、疾病因素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等,相关医务人员需根据各种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性措施,以对患者予以针对性的治疗以降低心源性猝死病发率的发生风险,为患者带来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临床;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4-01

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时间较短,会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死亡,其病情发展也较快,且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并无明显的征兆,仅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气促、疲惫等情况[1]。该病多由于心脏疾病导致,其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直接关系,需进行有效的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8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为样本,其纳入标准:(1)均符合心源性猝死相关诊断且均为老年患者;(2)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其家属签署告知书;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2)精神异常或行为过激者;(3)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或中途退出者。男女比例4:3,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62岁,均值(74.12±5.37)岁;病程时间均值(24.28±3.49)个月,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满足研究指证。

1.2 方法

对80例样本患者进行各种资料的分析和统计,包括年龄、病史、病情、治疗情况、护理情况等一般资料,而后对所有患者的家属进行采访,以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等,而后对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总结。

1.3 观察指标

(1)统计患者的发病时间。

(2)统计患者的发病原因。

(3)统计和分析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录入数据至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统计患者的发病时间

通过分析得出,患者在入院后的2~3周最易发生心源性猝死,其白天的发病率高于晚间发病率,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统计患者的发病原因

通过分析得出,导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主要有肥厚性心肌病、冠心病、肺心病、风湿性心肌病、高血压心肌病以及急性心肌炎等,其中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肌病的发病率最高,其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2.3统计和分析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

通过分析得出,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剧烈运动、长期吸烟、嗜酒、情绪激动、排便用力以及其他未发现的因素,其差异均显著(p<0.05),详情见表3。

3 讨论

心源性猝死主要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病死率较高,且抢救成功率均较低,对患者的生命危害非常大[2]。心内科老年患者中出现心源性猝死的几率较高,因此,护理人员对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因素进行探讨,而后再予以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该病的病死率,为患者带来高质量的治疗和护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研究得出,①发病时间的统计:患者在入院1周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为10.00%,在入院2周内的发病率为12.50%,在入院2~3周的发病率为77.50%,另外,0~6点的发病率为32.50%,7~12点的发病率为22.50%,13~17点的发病率为17.50%,18~0点的发病率为25.00%,可见,入院后的2~3周最易发病且白天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晚间。②发病原因的统计: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为7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數为42例、肺心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为3例,风湿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为2例,高血压心肌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为14例以及急性心肌炎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为12例,可得出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肌病的最易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发病。③危险因素的统计:患者因剧烈运动而发病的发病率32.50%,因长期吸烟的发病率为11.25%,因嗜酒的发病率为10.00%,因情绪激动的发病率为35.00%,因排便用力的发病率为8.76%,还有其他未发现的因素,其发病率为2.50%。

综上所述,心源性猝死疾病的发病原因较复杂,其危险因素较多,医务人员需对患者予以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以有效降低心源性猝死的病发率,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水平,对该病的防控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罗世红,刘建平,林明仙.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1):1687-1689.

[2] 曾林飞.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探讨[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6):56-57.

作者简介:张婷,女,汉族 陕西省商洛市,1998年12月9日,本科,西安外事学院(710077),研究方向:药学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临床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临床用药不得不说的抗生素耐药性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临床一得
临床一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