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心肺复苏的护理研究进展

2021-12-30 14:06李娴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4期
关键词:心肺复苏急诊进展

李娴

摘要:在急诊救治过程中,多数收治的患者病情较重、急,或是需要进行院外救治。但因此类患者的病情发生较为突然,且病情较为危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干预,以此来保证抢救效果。心肺复苏是目前急诊最常用的一种急救措施,其主要用于急诊收治的心脏疾病患者中。但临床为了提高急诊心肺复苏效果,采取了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此来实现抢救目的。本文就以急诊心肺复苏的护理措施展开综述,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照。

关键词:急诊;心肺复苏;护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4-01

急诊收治的患者多数病情较为危重,且变化较快,如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会导致患者死亡[1]。特别是一些急性心脏疾病,其的抢救时间较短,急诊为了提高此类患者的抢救效果,特采用了心肺复苏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呼吸、心脏骤停的患者来讲,在抢救中需要抓住5分钟最佳抢救时间,其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与重要环节[2]。据统计,多数的心脏骤停的发生均在院外,院内出现此症状时会被护理人员所发现,但不论是在哪里,均需要心肺复苏来帮助患者恢复心跳。实践表明,在心肺复苏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升抢救效果,故本文针对急诊心肺复苏的护理措施展开综述,现阐述如下。

1.病情判定

在开展心肺复苏时,需要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首先需要明确患者有无呼吸、咳嗽或是是否出现身体反应,此时即可以明确是否有心跳、呼吸骤停等现象,如患者还有喘息现象,此时说明患者可能出现心脏骤停现象,需要及时开展心肺复苏[3]。此外如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颈动脉消失等,同时还伴有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时,则说明出现心跳骤停表现,此时需要实施心肺复苏术。

2.心肺复苏术的实施过程

在患者抢救中,如不能明确触摸到的是颈动脉搏动,需要立即开展心肺复苏。有研究表明,在心脏骤停1分钟内开展心肺复苏,成功率可以提高至60%,如在3分钟后开展心肺复苏,成功率会低于60%;如在心跳骤停5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生存率可达45%左右,如心跳停止10分钟后,脑内的氧储备会耗尺,此时会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改变[4]。因此,为了争取黄金时间,护士条例中也表明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抢救患者的生命,需要先开展紧急救护。而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术属于提高复苏成功能的关键。在开展心肺复苏时,需要先让患者保持仰卧位,背部下放硬板,头部先后仰,但不能高于心脏,将患者的下颌抬高,抬高下肢,按压胸骨中、下交界处,垂直下压4-5cm,以能扪及患者的颈动脉搏动、收缩压超过70mmHg时为有效[5]。如患者年龄超过8岁,按压的次数要在每分钟100次,并在开展心肺复苏时将腹部反搏插入,有助于促进循环恢复。在开展心肺复苏后,及时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即药物治疗干预,正确、合理的选择心肺复苏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巩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如碱性药物、呼吸兴奋剂、扩容药物、肾上腺素等。

3.心肺复苏时的护理措施

3.1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

在开展心肺复苏前,首先需要护理人员明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呼吸与心跳骤停等,同时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与意识情况,并对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有预见性的评估,以上护理评估措施需要在5-10s内完成。

3.2生命支持护理

在心肺复苏前、后,均需要做好生命支持护理,即在患者生命体征评估后,立即开展急救处理措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同时对于开展心肺复苏患者来讲,因引发心脏骤停的原因较多,当患者出现此反应时,需要快速判断患者是否为心搏骤停者,同时还要分析相关原因,并配合关键的抢救措施。在心肺复苏中需要重视患者气道通畅度,对于昏迷的患者来讲,呼吸道阻塞原因较多,故在开放气道时,需要为患者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头部偏向一侧,帮助患者清理掉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6]。在心肺复苏中,胸外按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可以保持心脏的血液灌注有效性,恢复循环,减轻脑组织损伤。及时开展电除颤,最佳时间为室颤后4-8min内,心跳骤停后3min内开展除颤,患者的生存机会较高。

3.3心肺复苏后护理

开展心肺复苏的目前主要是为了复苏脑,常见的脑复苏方法有脱水治疗、高压搓治疗、低温治疗、神经保护剂等。在心肺复苏后,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对护理问题进行评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意识状态、血压、出入量、体温、皮肤等,对机体的血气情况进行分析与了解,检查血电解质等,认真做好记录。因心肺复苏抢救的患者会出现机体抵抗功能下降、昏迷等症状,再加上抢救时的一些侵入性操作,如静脉切开、导尿、气管切开等,易引发并发症,故需要在心肺复苏中做好无菌处理,合理应用抗生素[7]。此外,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进行密切的监测,如有异常,及时上报医生处理。

结束语:

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而言,为其赢得有效的抢救时机,对提高治疗与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呼吸心跳骤停属于临床中最危重的情况,在开展心肺复苏中,护理人员作为第一应对者,需要配合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因此,急诊护理人员需要为心肺复苏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随时了解患者的生命动态,提高心肺复苏的治疗成功率,重视脑复苏的治疗、护理,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心肺复苏配合护理,在更好的抢救患者中提高急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赵武超.行为护理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心房颤动的预防作用[J].黑龙江医学,2021,45(18):1954-1955+1958.

[2]孙静.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生命体征恢复的促进作用[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4):357-358.

[3]马佩文.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響[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7):94-95.

[4]吴小娟,邹素华,黄媛媛,等.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171-174.

[5]陆丽丽.优化急诊科心肺复苏护理流程在临床上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8):128-129.

[6]罗伟芳,余景建,陈申好.急诊心肺复苏抢救护理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4):137.

[7]薛姣,吴青,卢祖静.急诊心肺复苏临床护理研究[J].饮食科学,2018(08):56.

猜你喜欢
心肺复苏急诊进展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2020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April Fool’Day愚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