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研究

2021-12-30 15:13张文平王丹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4期
关键词: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研究

张文平 王丹

摘要:非洲猪瘟是一种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导致的疾病,具有严重的传染性,在发病后会出现高度接触性,热性以及急性,出血性等特点。随着我国出现非洲猪瘟病例后,给我国生猪养殖业造成极大的损失。疫情防控部门加强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预防非洲猪瘟的传播。

关键词: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4-01

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动物疾病,很容易感染生猪,造成大量生猪死亡[1]。非洲猪瘟的传染源主要为隐性感染的猪,病猪。在传播过程中主要通过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流行本文主要讲解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以及治疗方法。

1 非洲猪瘟概念

非洲猪主要通过与病猪进行直接接触或者短距离的空气接触就会造成感染,其中病毒主要存在于体液,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组织中分布[2]。另外,非洲猪瘟病毒还可以通过间接传染的方法进行传播,比如通过污染的生物媒介,泔水,饲料,衣物,车辆,栏舍,器具等。在发热前,病猪会在鼻咽的位置上进行1到2天的排毒,其中隐形带毒的猪以及康复的猪都可能会终身带有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可以在人体中潜伏40天左右。根据病猪的症状,可以将非洲瘟猪分为慢性,亚急性以及急性三种。急性非洲瘟猪的生猪,会出现41摄氏度到42摄氏度的高烧,并且可以持续4天。患病生猪会出现脉搏加快,食欲不振,呼吸加快,腹泻,呕吐,咳嗽等症状,病猪的鼻部,眼部会出现黏脓性以及漿液的分泌物。在早期,病猪的血小板以及白细胞的数量会降低,还会减少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中性粒细胞。另外,病猪的腹部无毛或者少毛的位置会出现不规则的瘀斑,坏死斑,血肿,还会出现发绀,皮肤充血等症状。在发病后怀孕的母猪会造成流产,在发病后6天到13天会死亡。

2 非洲猪瘟的科学防控措施

2.1封闭化养殖,实行严进严出

在养殖生猪过程中,需要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严格控制易感的外来人员,易感动物以及车辆[3]。对于进出的车辆,主要有运猪车辆,私家车以及饲料运输车等进行严格消毒。另外,进出养殖场的人员,需要更换专门的消毒衣,还需要进行严格消毒。使用封闭化养殖,从而预防非洲猪瘟传播。

2.2建立牢固的免疫防线

在养殖场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法,提高身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在防控非洲猪瘟时,需要落实疫苗免疫工作,加强生猪的免疫能力。将各种猪瘟以及蓝耳,伪狂犬等疫苗打好。

2.3提高生猪的生物安全防线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提高隔离防护措施,禁止吸血昆虫,蜱以及周边蚊子,野猪与生猪进行接触[4]。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控制养殖环境,加强驱虫以及杀虫的工作,还禁止饲养宠物,做好灭鼠的工作。非洲猪瘟的传染源主要各种污染的物品,排泄物以及隐形带病毒的猪,发病的猪等。因此,当发生非洲猪瘟病例后,立即进行隔离封锁,对疫区外3千米内的范围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将病猪的污染物以及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让养殖场进行空置,并注意加强消毒。

2.4加强产地的检疫

对于需要入境的生猪,需要加强检疫的力度,对于非法携带相关动物制品以及动物的行为进行严格打击。通过加强产地检疫,切断非洲猪瘟跨境进入传播的概率,提高港口以及国际机场的安全。在防疫非洲猪瘟过程中,需要将各个部门工作进行协调,促进疫情防疫工作的完成。通过联控,联防机制进行操作,加强报告及时性,促进疫情防疫工作进行。

2.5加强非洲猪瘟的日常监督监测

非洲猪瘟病毒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并且流行的速度较快,在发病后病猪的死亡率较高,在康复后也可能会终身携带病毒,对当地的生猪养殖产业造成极大的损失,还会对社会稳定性造成影响。在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中,政府工作需要提高重视度,积极进行各种防疫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调动辖区内的人民进行疫病防治活动。相关县的畜牧管理部门需要有效开展非洲猪瘟的检疫工作,还需要控制住边境的站点,加强送样以及抽样的工作,充分了解非洲猪瘟的感染的情况,了解免疫的情况,深入分析非洲猪瘟病毒的潜在风险,加强防控工作。

2.6加强防控技术人员的培训

对于防控非洲猪瘟的人员需要进行培训,提高防控技术人员对于非洲猪瘟的认知,将疾病的类型分辨出来,掌握疾病防控的关键。对于防控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扩大培训的知识范围,对于与疾病进行接触的人员也需要进行培训,提高防疫人员的专业知识。

2.7加强生猪的规范化养殖技术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使用规划化管理,控制养殖环境,切断非洲猪瘟的病毒的传播途径,如果出现病猪,立刻进行隔离[5]。在生殖养殖过程中将标准化规范化养殖技术进行推广,引入检疫以及引种的工作。在外地进行引种过程中需要加强规范化管理,还需要坚持进行自养自繁原则。在引入猪种的早期需要加强隔离喂养,观察猪种的情况,在保证猪种身体健康后,可以将猪种放入其中进行喂养。在生猪饲养准备饲料时,需要进行科学管理,并禁止直接使用泔水进行生猪的饲养。在养殖场中,需要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预防非洲瘟猪等疫病的发生。

3 结语

非洲猪瘟疾病是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导致的传染性疾病,会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的损伤。在防疫工作中需要使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更好地控制疫情,预防非洲猪瘟疾病的传播。通过封闭化养殖,实行严进严出,建立牢固的免疫防线,提高生猪的生物安全防线,加强产地的检疫,加强非洲猪瘟的日常监督监测,加强防控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生猪的规范化养殖技术。

参考文献:

[1]闫利兵.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对养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的影响[J]. 今日畜牧兽医,2021,37(3):13.

[2]姚柳钻. 非洲猪瘟防控难点及主要防控措施分析[J]. 畜禽业,2021,32(4):36,38.

[3]刘彦欣.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管理及改进措施[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1):38-39.

[4]刘文浩. 浅谈中小养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J]. 中国畜禽种业,2021,17(3):139-140.

[5]王玉琴.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及强化措施[J]. 兽医导刊,2021(3):49-50.

作者简介:王丹(1990-03),女,壮族,广西省南宁市,本科,质检经理,从事生物制品检验。

猜你喜欢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研究
双汇遭遇“非洲猪瘟”
我国东北首现“非洲猪瘟”,食用患病猪肉会致死
猪科宿主对非洲猪瘟传播的作用比较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四川省非洲猪瘟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