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2021-12-30 05:34李玉华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1期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

李玉华

摘要:装配式建筑工程体现出绿色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的特点,有利于实现生态环保与节能减排。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结合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特点,明确管理要点,以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引言

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构件可以预先在工厂完成预制,运输至施工现场只需要对预制构件加以吊装与拼装即可。与传统的建筑形式相比,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十分凸显,但在施工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非常注意的要点,尤其是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极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即设计因素、生产因素、协同因素和人为因素,均会对装配式建筑的工程管理效率与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考虑到这些因素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影响较大,因而务必积极落实项目管理工作。

1装配式建筑工程的优势

①装配式建筑工程可以在提高建筑质量的同时,提高劳动的生产效率,主要是因为装配式建筑在生产的过程中,就对其中的构件进行了装配,进一步提高了安装的效果;②此工程还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模板以及脚手架,可以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③装配式建筑工程对之前的流程进行了优化,可以效缩短施工工期,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强对其中资源的合理应用,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④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可以实现对不同的资源的有效应用。

例如,某个装配式建筑工程,在具体施工中,对模板器材进行了再次应用,不仅节约了资源,还有效预防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因此,在新时代,装配式建筑工程具有非常多的发展优势,需要加强对其中具体内容的管理,优化安装流程,发挥其优势,减少成本的支出,合理缩短施工工期,从而保障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1管理意识影响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开展中,只有工作人员能够具备较强的管理意识,同时,对于自身工作能够有正确认识,才能实现管理工作的更好落实,提升管理水平。但从实际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不难看出,很多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较强管理意识,对于自身管理工作重要性没有正确认识。在管理工作开展中,仍然采用传统管理思维以及管理方式。传统管理方式,并不适合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甚至会制约建筑施工各项工作的更好落实。

2.2管理制度影响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不断落实中,管理制度可以为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引导。但在目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并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尽管有部分施工部门能够意识到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并且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但是,以往管理制度已经不符合当代装配式施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优化。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很多工作人员对自身应该肩负的责任没有正确认识,管理工作的落实受到很大影响。

2.3专业人才缺乏当前建筑行业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对于施工進度与质量有着严格要求。部分施工企业为减少开支,裁减管理人员,导致专业人才缺乏。部分施工企业存在身兼多职的情况,一些管理人员对于装配式建设工程缺少了解,导致管理低下。

2.4构件质量无法保证

装配式建筑使用预制构件完成施工,因此,构件的质量会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质量。工程管理要针对构件的各个环节进行管控,包括生产、运输、装配等,以保障构件的质量,避免装配质量受到影响。国内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生产预制构件的企业良莠不齐。一些生产企业无法保证预制构件的尺寸以及质量。另外,预制构件的运输也是特别关键的环节。对于预制构件如果缺少保护会造成其损坏,会影响到安装效果。

2.5协调沟通不到位

装配式建筑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需要严格的组织管理,因此,建筑企业要与各个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例如,要和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建筑的设计单位加以沟通。另外,施工企业还要与监管部门与业主协调,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协调沟通在保证工程管理效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企业需要提高沟通质量。

3强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策略

3.1创新管理理念与模式

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创新工作对落实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必须始终给予高度的重视。在管理理念创新中,需要及时去转变管理理念,要彻底改变以往存在于传统现浇建筑的管理理念,需要做到及时转变管理理念,让技术前置和管理前移。具体来说,装配式结构的实施效率是项目效益的基本保障,在管理工作中要将设计、生产和施工等诸多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为例来说,均要严格按照产业化要求来施工,转变以往的建设方式,注重设计规范化、标准化,尽可能地去形成一种一体化的建设模式。为确保各个生产工序可以与单位协调配合,可以结合生产加工周期、安装时间和工程工期等因素,通过倒排的方式来制定设备和材料的采购计划,并事先确定好重要构件的技术参数,提升对各方面因素的管控能力。在管理模式创新上,装配式建筑可以尝试使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和EPC(工程总承包)施工模式。以EPC施工模式为例来说,项目可以落实五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对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和BIM一体化加强管理,确保整个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通过应用这样的管理模式,势必可以保证和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管理水平。

3.2引进先进技术

就当前阶段装配式建筑在技术上的应用情况来说,最具应用优势和发展潜力丰富的技术当属BIM技术,有很多的施工单位会选择使用BIM技术,通过发挥好BIM技术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和优化性优势,可以确保装配式建筑设计和管理工作的质量。具体来说,施工单位通过应用BIM技术,可以为工程的协同设计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施工单位可以此来进行各项信息的整合,构建BIM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人员可以凭借BIM软件的可视化和模拟化功能,来评估协同设计是否具有足够的可行性、科学性和经济性,以此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除此之外,在工程管理过程中,BIM技术的共享特征可以将各个生产部门紧紧联系起来,建立一种动态、协同化的管理体系,这可以为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和施工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对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效率与质量有十分大的裨益。

3.3提升管理人员素养

管理人员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管理能力与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为管理工作的更好落实打下良好基础。在实际提升管理人员素养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1)定期做好管理人员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工作的更好落实,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掌握更多管理知识。同时,对于有关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等能够有正确认识,在管理工作开展中,能够将自身专业能力发挥出来,确保各项工作的展开都是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进行。(2)为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可以制定奖惩制度,对于在管理中表现较好的给予奖励,提升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为未来企业更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总而言之,装配式建筑工程作为我国建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大对施工的管理力度,通过对预制构件生产过程的管理以及对先进技术的应用,构建管理平台,实现不同业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装配式建设质量,从而避免在使用中出现安全、质量隐患。

参考文献:

[1]丛亮.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居舍,2019(32):140.

[2]范力豪.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河北农机,2019(11):52.

猜你喜欢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
建筑工业化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由GS地产服务质量事件反思电力工程管理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浅析电力工程中的技改大修工程管理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