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应用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向探讨

2021-12-30 21:13张钊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大数据应用高校教育探讨

张钊

摘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发生多个领域的转向。摒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补充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同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其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时代新人。大数据的有效应用,可以保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向走向新的成功,培育大批的优秀人才,将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本文特意分析了大数据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转向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大数据应用;高校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转向分析;探讨

引言:

必须坚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事而化的原则,有效开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人际互动模式以及人机互动模式的构建,全方位、多角度提升人类的主体效能,思想政治主动出击,应用大数据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社会问题,善于提出不同的看法,高校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随之增强,学以致用所学知识后,即可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人生。大数据也将推动着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转向,对此,笔者简单阐述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1、大数据应用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转向

大数据时代中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生思维转向的过程就是不断加深认知,不断积累经验,最终形成“经验性”以及“规律性”认识的过程。思维转向属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性、科学性不断提升的必然要求[1]。具体而言,应形成大数据思维,了解所有学生的发展情况,利用大数据优势,深入挖掘不同学生的内在潜能,整合相关的数据资料后,着重培养高校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应养成大数据思维习惯,运用数据引导高校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化发展,有效传播数据信息,使得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取得最优化效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题化建设,精准挖掘数据力量,提供精细化的数据服务,管理学生以及教育学生的过程当中,为其讲解数据发展的未来趋势,转化了高校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利于他们认知结构的完善构建,视野范围的不断开阔,可谓一举多得。

2、大数据应用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转向

需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转向。提升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价值性,开拓出全新的技术场域,助力学生们的创新发展,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通过抛弃垃圾数据,并且保留精华数据,打破高校学生的常规思维,帮助他们学习正确的政治观点,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不再单一化,更具价值化、层次化等特征,大多数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全新的认知,有助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化发展。不妨应用大数据,构建“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建立各内容之间的要素关联,成功揭示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后,开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篇章。

3、大数据应用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转向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颇高,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转向,推动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智能化发展,进行个案的分析,精准把握着不同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轨迹等,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个性化”及“差异化”优势[3]。大数据可以结合高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倾向、价值体系,以精准数据直接展现他们的能力水平,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这些信息,创新工作方式的同时细化工作流程,再追踪观测不同学生的日常表现,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努力转化所有学生的行为过程,师生沟通“形式化”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智能化发展的前景将一片大好。依赖智能化设备,提升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智能化水平,智能技术引导着所有学生突破自我、挑战自我,他们学习了典型案例,分析了相关问题,养成了自主的探究习惯,抗挫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会有更大程度的提高。

4、大数据应用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转向

大数据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转向提供了很大便利,实现“精准化”教育理念的全面渗透,改善数据信息的传播环境,思想政治工作的大众化、平等化发展就打下了坚实基础[4]。首先,大数据技术可以精准定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时间、内容等,定位精准性越高,数据信息的传播能力就越强。其次,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不同人的精神需求,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倾向,方便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学生的思想特征以及行为特点,更好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思想政治相关内容的精准化传播。最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精准化”特征,牢牢把握不同学生的成才规律,给予他们及时有效的关怀指导,通过定制“文化供给”“知识套餐”等,呈现出“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充满吸引力,他们主动接收数据信息后,即可构建起最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了实现多主体传播以及平等化教育,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应发生思想优势的转变。具体而言,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要再用“权威”标签,要求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与安排学习知识、参与活动。应该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听取不同学生的意见,积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之处。尊重高校学生的主体意愿,赢得他们的充分信任,高效传播数据信息,更容易实现各类数据、信息内容的有机整合。大数据背景下,多主体传播数据信息成为了必然趋势,通过掌握各方意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融合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形成家校合作的育人模式,社会力量也加入到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了各方控制,即可建立起强有力的思政格局。加强控制数据信息的传播过程,积极引导高校学生主动学习,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变得一帆风顺,真正适应圈群文化环境,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时代新人只是时间问题[5]。现阶段,我们应在高校学生圈群文化创新发展能力的培养上下足功夫,引导学生们学习感悟正向舆论,搜集整理关键信息,学会使用大数据技术的筛选功能,及时筛选出有价值的数据信息,高校内部形成了良好的数据传播形式,学生们的主流意识、发展观念更加健全,数据传播也具备一定的安全保障,得以降低安全風险,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整体优化,极有利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性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必须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内容、方式、传播的转向,进行大数据的有效应用,高效完成数据采集、信息管理、安全教育等。推动着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大数据就是发展关键、重要着力点,主动出击,紧抓机遇,充分展现了大数据的功能优势,可以满足所有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让他们的人际互动更便捷,人机互动更高效。深入研究大数据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意义及推广价值,仍需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晓辉.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J].知识文库,2020,08(02):60-61.

[2]赵梦华,江水平,兰君.大数据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及方式的转向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1(09):134-135.

[3]张丽.大数据应用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转向的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2019,13(12):47-48.

[4]蔡旭阳.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6(10):289-290.

[5]孔源,张志磊.试论大数据技术支持下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发展方向[J].中国校外教育,2019,07(01):245-246.

猜你喜欢
大数据应用高校教育探讨
大数据与图书馆管理创新
科学大数据的发展态势及建议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大数据分析实例研究
美军大数据技术应用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