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2021-12-30 21:44王欣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1期
关键词:钢结构工程混凝土

王欣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领域新的建筑施工技术层出不穷,这不但在客观上刺激了行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化调整,同时也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条件。钢结构技术属于近些年来新兴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其伴随着自身良好的发展优势与发展前景快速得到推广、应用。从客观上来看,钢结构技术对比常规混凝土施工具有许多不错的优势,如韧性与可塑性更强、施工过程控制难度小等等,同时也具有环保性能优越的特征。

关键词:混凝土;钢结构工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技术管理的核心。现浇混凝土施工主要是指利用水泥、砂石、煤灰及其他添加剂等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成混凝土,之后再浇筑到相应的模板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应用到模板安装、钢筋连接、混凝土现场浇筑等相关技术,同时还要注意把控混凝土加工搅拌过程中的原材料品质及混凝土的运输过程,尽可能减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提高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水平。

1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优势

①为整体工程的承载力提升奠定基础。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等,两类工程建设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效能,在受力能力和承载力等相关方面都有着十分优异的表现和性能,为整体工程质量的提升和综合效能的体现奠定基础,特别是在承载力方面有更为明显的优势。②更经济适用,降低施工成本。在混凝土和钢结构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因为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施工材料中,占据比较大比例的是石料和砂土等相关内容,而此类材料有着十分显著的可用性特征,取材特别方便,更经济实用,可以切实落实就地取材的原则,因而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有效减少整体工程的施工成本。③确保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充分增强。在混凝土和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是结构整体灌注施工方式,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整体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在更大程度上增强整体建筑结构的抗冲击能力和抗震性能,使相关方面能够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在整体结构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等相关方面,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2.1安装施工技术

安装施工技术是钢结构技术实现的基本技术类型,主要涉及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钢结构的预埋件施工,其不但需要做好预埋件的轴线处理,提升轴线的预埋精度,还需要对整个项目进行全程控制,必要时做好相应的技术标准化与检测检验,为后续施工提供良好的依据。在安全检查时,需要配合安装过程特征进行处理,一旦出现锚栓故障,需要及时进行校正,如无法校正则进行更换,避免对后期的施工带来负面的影响。在做好螺纹检查检验工作后,还需要做好锚栓的保护,对标高垫块进行处理。混凝土的浇灌工作开展之前,需要采取标高垫块固定操作,并且结合实际的需求进行位置调整。如需要进行垫块处理,则应该将其均匀分布于施工区域内,达到施工设计标准与要求即可。施工人员需要正确面对锚栓位置偏差情况,一旦出现偏移则需要及时做好调整,确保钢筋不与振捣器产生直接接触,以此来避免锚栓跑位;另外一个部分是钢柱的安装,该环节要求施工人员做好柱脚与螺栓的位置调整,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装不到位的问题。如果出现细微的误差,需要等待螺栓拧紧后再进行最终的调整。在施工作业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钢柱的位置与施工设定的需要,力求达到行业规范与施工标准。针对第二节钢柱进行安装时,整个施工规范与标准应该与第一节接近,同步做好细节调试,确保垂直度与钢柱高度,此时需要特别注意焊接部分的要求是否符合行业规范,以此来提升整體控制标准。

2.2更科学合理的配置和搅拌混凝土

在确保混凝土材料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的基础之上,要针对混凝土进行科学合理的搅拌和配置,其搅拌配置质量如何对于后续的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对混凝土进行配置的前期,相关施工单位要和混凝土生产厂家进行严格细致的技术交底,安排专业人员严格检查混凝土原材料的相关性能规格指标等等,从根本上把控混凝土材料本身质量和性能。对于混凝土泵的进料斗,需安置网筛,通过这种方法更有效的规避粒径异物或大骨料而出现泵堵塞等相关方面的问题。针对配比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控,在实际的搅拌和配置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应用质量更优越的外加剂,要将混凝土抗渗标号提升一级,以此确保混凝土的可泵性与和易性进一步的提升。搅拌施工技术员要严格把控水灰比的具体情况,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维持在18cm±范围,对其坍落度实施间隔测试操作。

2.3施工缝留置

为了降低施工后内部应力得不到释放的问题,需要做好结构剪切力控制。柱部分需要留有水平缝,做好垂直管理,而柱施工缝则可以选择梁或者上端构件,在板边做好整体面梁管理,减轻底部的施工负担。如选择单向板,需要在平行于短边的部分进行调整,可以更好地体现施工缝留置的优势。面对大面积施工作业时,接缝的时间往往较长,此时可以选择二次振捣的方式来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强化。在第一次浇筑完成后即将终凝时再进行一次振捣操作,随后再进入到下一次浇筑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振捣施工之前需要对强度进行试验,保证整体强度的条件下再进行浇筑,该环节很容易受到温湿度的差异影响,所以具体实施时要考虑到温度差异与湿度条件。

2.4选择合适的吊装模式与校正途径

选择适应性更强的吊装方式,需要在垂直度、标准化程度上适应管理标准与控制要求。钢梁的上部需要做好临时吊装焊接,同时对于两端分别进行限位钢板设置。大多数情况下进行耳板吊装焊接时,可以选择在四分之一处进行处理,能够确保整体的承载能力。在进行中心位置钻孔后再进行限位钢板装设即可。限位钢板的厚度需要符合设计标准,尽可能做好内部固定调整;钢梁的吊装精度要想得到改善,则需要对于垂直度、轴线以及内部进行校正。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需要做好钢结构加工控制,包括对钢柱的上下端进行调整,随后以节柱上端为标准采用经纬度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对上下端进行基准调试,满足同一水平面的测量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标准节、特殊钢结构的安装完成后,需要对轴线进行重新标记,为更好地完成钢柱安装基准调控创造条件。

2.5提升施工人员专业能力及素质

要做好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关键在于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首先,施工单位必须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与检验人员参与全程的质量管控,从原材料品质到浇筑时的厚度控制,都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把关。其次,施工单位要细化人员分工,强化对现浇混凝土工人的教育和培训,比如设置振捣工、厚度测量工等,通过细化分工确保每一环节的规范操作,切实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

结语

伴随着钢结构技术的推广应用,其在标准化质量控制的背景下逐步得到行业内企业的认可。在进行钢结构技术应用时,需要特别关注安装施工技术与结构连接技术的应用,推广钢结构焊接与螺栓连接控制,并且需要尽可能选择匹配度较高的吊装模式,做好校正调整,最大限度地满足钢结构技术的控制需要,为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弓.刘新建.李世军.建筑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标准化,2020,2(10):86-87.

[2]任效.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7):153.

[3]江涛.建筑工程中钢结构安装焊接施工技术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11(37):40-41.

猜你喜欢
钢结构工程混凝土
浅谈商品混凝土使用控制技术措施
混凝土早期变形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自我修复的神奇混凝土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混凝土
浅谈钢结构工程吊装的安全控制措施
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钢结构工程设计问题的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