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

2021-12-30 21:44李营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李营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对城市住房建设的需求。从建设项目的发展角度来看,所涉及的建筑不僅要具有较强的结构质量,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的整体质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合理引入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为避免永久变形缝而采用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整体结构,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保留临时条形施工缝一段时间。主要适用于需要功能和模型的高层住宅、超长结构和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关键词: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

引言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建筑伸缩缝的数量,同时保证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功能,提升超长建筑本身的美感。

1中超长后浇带施工工艺概述

工程中的施工缝称为后浇带。中超长后浇带在施工期间应用浇筑混凝土可提升施工质量,同时在使用期间应避免出现混凝土收缩或沉降不均匀,从而导致裂缝。为了防止裂缝,应基于建筑结构设计标准要求,实行施工缝结构的科学合理布局。中超长结构中,在整个浇筑区域工作量相对较大,并且容易产生裂缝,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有效减少由于混凝土收缩和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质量问题,可将后浇带安装在上层的紧密连接部分中,后浇区实际施工中要有效设置支撑模板,严格控制施工工序,针对后浇带施工期间出现的沉降和收缩变形,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以保证建设项目的整体施工效果。在建筑工程应用中,有必要合理设计后浇带。在设计中超长结构后浇带时,应根据施工原则,尽可能降低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通过消除应力的方法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同时,中超长结构后浇带设计中保留的位置须基于特定的技术参数和建设项目的建设标准,确定后浇带预留间距时,需对后浇带位置进行科学设计,完成后浇带的浇筑操作,以有效减少变形。

2建筑工程中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2.1施工准备

在技术设备的准备过程中:首先,在施工前对施工材料和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以确保其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达到设计和制造的标准;其次,根据不同部位功能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制定符合标准和工艺要求的施工技术措施;最后,熟悉施工技术标准及相关技术程序。施工前,技术人员要仔细检查图纸,了解后浇带的留置形式、位置和加固,以确保其合理性。技术人员需要参加图纸审查,澄清相关的技术问题,并对不合理的部分提出建议。对于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和监督。在施工工程中,砂的类型不是海砂,而是硬而洁净的粗砂,砾石类型持续性好、形状好、洁净。此外,还要满足试验强度的要求。粉煤灰应在二级以上。其质量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的要求。水泥应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或32.5MPa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外加剂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的质量要求。与混凝土混合的水应该是饮用水,也可以是地下水、地表水等,但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搅拌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要求。止水器应持有出厂证明、质量检验报告和样品检验报告。水膨胀橡胶密封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它的扩张速度应该小于最终扩张速度的60%。

2.2钢筋施工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钢筋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尤其对于后浇带这种关键部位的钢筋材料,在开工之前务必要仔细检查钢筋的数量、型号、规格和位置接口等指标。下料之前,要做好后浇带放线工作,确保钢筋的定位准确,底层钢筋绑扎完成之后要安装好聚苯板和橡胶止水带,消除渗漏隐患。全部钢筋绑扎完成后要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以免钢筋在模板搭设或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移位的现象,导致整个后浇带钢筋分布不均,无法合理受力。

2.3后浇带混凝土分级浇筑

当中长型结构采用后浇带施工时,施工现场无法满足大面积混凝土的要求,对于浇筑工作,需采取某些措施来完成施工工作,另外,在浇筑施工时,通常使用高强度膨胀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分级浇筑应严格注意混凝土的配制,选择最佳混凝土配合比,并控制使用的材料数量,这样可以进一步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建筑施工的基本要求。避免因搅拌不均匀而引起混凝土膨胀不一致的情况出现,从而进一步影响施工质量。同时,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离浇筑后传送带应保持9cm距离,发生故障时应停止机械振动,并使用手动振动方法继续操作,直到浇筑后混凝土施工质量符合建筑施工要求为止。

2.4竖向施工缝浇筑

垂直施工缝在浇筑施工期间,应采用搅拌的方式,促使混凝土能够不断达到初始的状态,然后在此基础上使用高压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碎屑,并将骨料暴露于表面。用手按压混凝土以检查其是否已达到初始设置状态,通过用手按压的方法检查是否会留下指纹,检查合格后,就可保证混凝土凝固且不变形,此时才可以移除模板。

2.5验收管控

超长结构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必须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要求,在施工完毕之后,必须严格按照钢筋混凝土设计和施工验收的相关规范对其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应配备专业的质检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建材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工程结束之后,应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检查,重视细节位置的质量检测,如:底板后浇带等隐蔽部位,应要求质检人员留存图像资料,同时地梁、墙板交接处等部位都要重点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2.6工程质量的控制

应确保后浇结构主筋在接缝处的连接效果保持不变。如果有必要断开,请确保主钢筋的长度。应注意的是,节点应错开,并应根据具体设计要求增加钢筋。后浇混凝土施工工作完成后,将后浇带覆盖12h,强化养护效果。对后浇带的强度、混凝土强度及后浇带可能发生的渗漏进行综合测试,预留混凝土试件,为检测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对于后浇带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要保证其符合施工标准,有效地避免相关问题的发生。另外,后浇带施工所需的材料对施工质量也有决定性的影响。为此,施工企业在施工前还应合理选择原材料,积极开展专业检验工作,为施工质量提供必要的保障。

2.7推进施工标准化管理

为确保项目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施工人员须按照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业标准和管理制度进行作业,后浇带两侧应设置高挡土墙,且应严格检查密封性能,以防止污水进入后浇带。按照分层浇筑法进行施工,为保证混凝土振动器的有效性,可以使用钢钎焊和施工接头技术控制施工质量,并根据特定施工条件进行处理,根据混凝土浇筑材料的收缩性,合理控制具体浇筑时间。为保证建设项目的全面实施,须检查设备的性能,以确保其符合施工规格和参数。

结语

在混凝土结构中,可以通过设置后浇带进行砌块施工,以加快施工进度,它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由于不存在永久变形缝,可以简化建筑结构的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减少影响工程使用寿命的漏水等不稳定因素,保证施工质量。后浇带技术在我国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可以解决不均匀沉降问题,有效避免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裂缝和变形问题,从而大大降低温度应力变形的概率。因此,施工企业应重视后浇带施工维护改造工程,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监督管理。此外,还应进一步优化施工工程,愿意延长建筑施工工期,确保后浇带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苗青.建筑工程中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20,18(20):75-77.

[2]龙永焯.建筑工程中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低碳世界,2020,10(06):119,122.

猜你喜欢
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土建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探析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