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全周期流动党员管理显成效

2021-12-31 07:23祝萍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21年12期
关键词:象山县象山乡音

□本刊记者 祝萍

“退伍20多年了,我终于找到了组织!”安徽籍个体户马洪泉说起自己第一次参加“红色乡音”新爵溪人党支部党组织生活时,依然难掩激动。马洪泉是象山县爵溪街道党工委近期通过象山县流动党员管理系统发现的一名来爵溪务工多年的“隐形”党员。

2021年3月以来,宁波市象山县通过该系统摸排出流出党员2112 名,流入党员759名,其中70%以上来自两新领域,80%以上来自非公企业,90%以上的流入党员分布于小微企业。为破解管理难落实、来去难掌握、活动难参与、作用难发挥等难题,象山探索“排查、入库、分类、管理、考评、处置”全周期流动党员管理机制,确保小微企业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机制长效运行,真正让流动党员从“包袱”变“财富”。

“乡音说事”解决生活“小事”

象山县爵溪街道流动党员在“乡音说事”会客厅议事交流

行走在象山县爵溪街道的街头,耳边时常会传来江西口音。作为“中国针织名城”,这个本地常驻人口不到1 万的海滨小镇,却拥有来自江西鄱阳县乐丰镇、莲湖乡、万年县梓埠镇、湖云乡等地3 万流动人口。多年前,街道党工委主动赴江西,促成4 个乡镇相继建立“驻爵流动党支部”,借助外来流动党员力量,实现“以外管外、以外治外、以外引外、以外服外”,外来人口管理逐渐从硬性管理向柔性服务转变。今年数字化改革后,“隐形”党员、“口袋”党员更是在爵溪街道流动党员管理系统里“满血复活”。

乡音是拉近距离最快的方式。爵溪街道矛调中心有个近千平方米的“乡音驿站”,这里的“乡音说事”工作机制特别受“新爵溪人”欢迎。大家用家乡方言向流动党支部表达利益诉求、反映困难问题,积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乡音说事”促成异地服务“跨省通办”,帮助外来人口解决驾驶证年检、户口申报、身份证遗失补办、医保社保报销、学籍证明等诸多生活“小事”。今年9 月份开展以来,“乡音说事”共开展集中说事12 次,帮助解决62件乡亲诉求。员工生活安顿了,企业发展更有劲。

人才“双培养”成就“新家园”

随着两地交流加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2006 年前,我们老家几乎没有人自主创业,如今在象山办企业的有22家,其中不少都回到家乡做公益。”58岁的张光是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驻爵流动党支部书记,他对爵溪街道“乡情招商”感触颇深。爵溪街道党工委书记丁华介绍,街道有20 名流动党员担任街道招商助理,通过党员联老乡、老乡带项目,爵溪引进现代生态社区、天熙新材料等项目3个,预计可带动周边3000余人就业。

“爵溪不仅是我们的谋生场所,也是成才的热土和梦想的摇篮。”来爵务工的江西人夏功党告诉记者,20 多年来,他已从一名普通的车间工人成长为宁波恒大针织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近年来,象山县围绕化管理“包袱”为发展“财富”,积极搭平台、建舞台,引导流动党员在建设他乡、回报家乡、服务老乡上比作为。在这里,从打工者成长为企业管理人员的,比比皆是。

象山阿姆达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姚龙宗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爵溪成功创业,今年3 月,他又通过人才“双培养”被推选为江西省万年县湖云乡驻爵流动党支部书记。姚龙宗说,街道为“新爵溪人”创业创新、成才成功提供优越的社会氛围,他的家乡有6000 余人在爵溪工作生活,这片包容的土地早已成为大家的“新家园”。

猜你喜欢
象山县象山乡音
象山无象
天下无敌手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叫醒太阳公公
有些水声,像乡音
象山
象山县教师作品选登
乡音
乡音不改
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