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殖 增产增收 助力青海藏羊大发展

2021-12-31 08:08孙武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科学院母羊青海省

孙武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 810016)

青藏高原比较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落后的经济,严重限制青海高原畜牧业的发展。为了大力发展青海,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带下,经过几代人的拼搏努力,青海人民已经由原来的“吃不饱”、“吃不好”转变为现在的“选择性消费”。青海省高原畜牧业,尤其是养羊业已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为更好的总结经验、助推藏羊产业新发展,回顾我省藏羊育种历程显得尤为重要。

1 藏羊育种历程及取得成就

藏羊是青藏高原主要优势家畜,也是青海省最具代表性的家畜品种,青海省存栏藏羊约1100万只,饲养量居全国首位。“西宁大白毛”、“世界藏毯之都”、“中国藏羊之府”一系列品牌和战略定位,足见藏羊在我省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藏羊对严酷自然环境适应性极强,具有其它绵羊品种无法替代的优良品种特性,但在传统自然放牧方式下,受季节性畜牧业生产影响,藏羊繁殖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一胎,一胎一羔,双羔率极低。因此过去无论是学术界和生产界,均认为藏羊为季节性、单胎绵羊品种。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藏羊固有的繁殖性能、繁殖方式及生产效益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为解决藏羊繁殖性能低下的关键技术问题,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于1986年就与澳大利亚科工组织合作,在青海省首次进行了双羔疫苗(Fecudin)的实验研究工作,1997年又利用国产的绵羊TIT双胎素进行了绵羊双羔技术的试验和推广,1997—1999年连续三年在青海东部农业区和环青海湖地区进行了绵羊双羔素的免疫试验,从试验结果看出,无论牧区还是农区均获得了较满意的免疫效果,说明TIT免疫效果与母羊所处生态环境无关,只要是正常的年景使用TIT就可获得较好的双羔率。其双羔率在10%~17%之间,羔羊成活率在53%~100%之间,平均双胎率达14.36%,羔羊平均成活率为78.74%。通过试验示范,获得了推广该技术的一些重要的配套技术措施和推广应用所应具备的条件。

基于青海省藏羊繁殖力低下等问题,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借助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海北综合试验站和青海省羊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在省科学技术厅、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下,自2009年开始进行藏羊两年三胎繁殖调控技术试验研究,经过近5年的时间,探索出青海放牧藏羊两年三胎繁殖调控技术规范,该规范包括组群、繁殖调控、母羊营养调控、羔羊补饲技术、羔羊快速出栏等技术。该项规程用于青海省高原型藏羊放牧条件下两年三胎繁殖调控技术指导。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联合海北州牧科所开展藏羊“两年三胎”高效繁育综合配套技术繁殖试验示范,在海北州海晏县、祁连县、共和县、刚查县大规模示范推广并取得成功。主推的藏羊两年三胎技术对于环湖藏羊的提质增效以及当地牧民创收增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挖掘青海省藏羊繁殖潜力,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藏羊育种团队在2014年就开始藏羊多胎育种工作的摸索。一方面开展了杂交选育工作,引进纯合子GG型FecB基因小尾寒羊种公羊12只,组建500只母羊群。研究发现小尾寒羊引进到高海拔严寒地区适应性良好,血红蛋白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升高。项目引进小尾寒羊与500只藏母羊开展杂交,利用传统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导入多胎基因,繁活寒藏F1代羔羊1504只,繁殖率达152.43%,双羔率达到50.48%。项目在海北州实施,选留形成了携带多胎基因的种羊群,为海北州藏羊生产提质增效提供了示范。另一方面,开展了纯种选育工作。育种团队科研人员经过调查藏羊群体多胎羊分布规律,发现藏羊52.25%的羊群中存在多胎繁殖母羊,通过将分散分布的多胎繁殖母羊集中起来进行多胎性能选育,发现多胎母羊可连续繁殖,繁殖性能可遗传给后代。2014年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海北州牧科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及祁连县畜牧兽医站在省科学技术厅支持下联合实施了藏羊多胎性能选育及杂交改良研究与示范项目,先后投入科研经费688万元,在完成藏羊多胎调查基础上,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特定群体开展多胎基因检测,首次发现藏羊群体中存在与多胎性相关基因突变,并开始组建多胎选育群,开展跟踪研究,逐步扩大多胎藏羊群体规模。2018—2020年在省科学技术厅和省农业农村厅支持下,继续开展扩群和分子方面深入研究。现已完成多胎性藏羊核心群、扩繁群组建、系谱档案建立、选种选配、后裔测定等育种前端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研究。截至2020年,海北藏族自治州已建立藏羊多胎群7群,共计1850只,基础群规模已达到具备开展多胎藏羊新品种(系)培育基本条件,并且集成创新了藏羊多胎性能挖掘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体系,开创了藏羊多胎选育先例。多年来,为进一步挖掘藏羊繁殖潜力以及解决藏羊繁殖性能低下的关键技术问题,经过探索研究,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联合海北州牧科所攻关的多胎藏羊选育技术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成果显著。这项技术成果,为青海省草地畜牧业科技创新发展探索出了新路子,是对传统藏羊养殖产业及生产方式的重大挑战,也是对建立藏羊产业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尝试,在藏羊养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藏羊的选育工作得到省委、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2021年2月3日,由海北州农牧和科技局、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主办,海北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管委会和海北州农牧科学研究所承办的高级别研讨会议,邀请到省科学技术厅和省农业农村厅主管厅长、相关处室、省级业务单位的领导以及省内外畜牧方面的专家参会,对海北州多胎藏羊选育技术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现场观摩和研讨,与会领导和专家对这一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肯定了海北州多年来致力于草地生态畜牧业及藏羊养殖科技技术创新发展、引领青海省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所作的贡献。专家组还对此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总结和现场评估,一致认为该项技术集成创新了藏羊多胎性能挖掘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体系,开创了藏羊多胎选育先例。相关部门负责人强烈建议,在“十四五”期间正式步入多胎藏羊育种工作,培育适合青藏高原发展的高繁新品种。

海北州是我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存栏藏羊数量达到273万只,藏羊存栏多、分布范围广,是广大农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产业。通过建立多胎藏羊纯种繁殖核心群和扩繁群,借助科学的选育手段,研发出多胎羔羊保育圈等改进多胎羊饲养管理方法,逐步扩大群体规模,在适宜地区示范推广,将大幅提高藏羊繁殖率,带动生产效益,助力畜牧业提质增效。

2 体会和感悟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一直是畜牧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初心和使命。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藏羊育种团队始终秉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科学思想,致力于藏羊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科学技术厅、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现代畜牧业发展、以争创全国畜牧特色强省为目标,在科研人员努力奋斗中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畜牧业又好又快的高质量发展。纵观整个藏羊育种历程,从1986年的双羔素育种,到2009年藏羊两年三胎繁殖调控,再到2014年引进小尾寒羊杂交选育,到如今的多胎藏羊新品系育种,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人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在藏羊育种上取得显著成效,对当地牧区藏羊乃至全省有机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21年正值建党100周年,作为畜牧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巩固已取得的成绩,保持谦虚之心,将藏羊育种产业继续稳步向前推进,争取培育出藏羊多胎新品系,为当地人民创造出更多福利。青海省人民政府2020年6月出台了《关于加快藏羊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意见》的公告,明确提出要加快藏羊育种进程,到2025年要全面推动藏羊产业实现质量向效益型发展。并要确立青海在全国藏羊产业的中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畜牧业是现代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青海省的畜牧业总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55%。以上政策法规文件的颁布给我们畜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全省畜牧科技工作者要一如既往的“守初心、担使命”,继续将青海高原畜牧业持续推进,为建设“新青海”、“大美青海”增添亮丽色彩,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猜你喜欢
科学院母羊青海省
青海省高速公路集中监控运营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省海南州诗歌作品小辑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
繁殖期母羊饲养管理技术
吃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