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2-31 09:24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4期
关键词:水表创新型创新能力

杜 倩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竞争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党的十九大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同时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目前,我国正处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首要任务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创新型人才的聚集地,如何通过创新教育和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期赋予高校新的任务。高校必须改革人才发展机制,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不仅要培养和发掘创新型人才,还要充分调动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首先在3个水厂中,分别选择1个口径为150mm的水表,在200mm口径管道缩150mm管道上进行试验,并按照150mm的水表检定流量。然后在2个水厂中,分别选择1个口径为100mm的水表,在200mm口径管道缩150mm管道上进行试验,并按照100mm的水表检定流量。结果显示:①缩颈处理后,安装不同厂家的水表,对常用流量、最小流量、分界流量的影响均提高,偏差约为4%。②缩颈比例增大后,水表计量偏差相应增大,两者具有正相关性。③对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水表,缩颈安装对计量准确度的影响类似。

1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模式比较单一

我国高校传统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培养的内涵和标准比较模糊,单一的培养模式导致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呈现大众化、没有创新性。学生只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知识面狭窄,而在实践中需要的创造能力表现很差,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薄弱,很难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2]。

王婆什么观察力也失去了!不自觉地退缩在赵三的背后,就连那永久带着笑脸,常来王婆家搜查的日本官长,她也不认识了。临走时那人向王婆说“再见”,她直直迟疑着而不回答一声。

1.2 教育理念缺乏创新

我国高校教育的主体目标是传授已有的文化知识,教学方式以灌输式为主,整个教学过程是知识的积累过程,而学生本身的创造力没有被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被淹没。因此,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急需创新。

1.3 专业和学分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忽视了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导致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在学分设置方面也没有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仍然被动接受学校安排的学习,整个学习过程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课堂教学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的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由于目前许多高校忽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受实践环境的影响,学生不能高质量完成实践活动。因此,高校应该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可以与企业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使学生都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教学过程注重实践环节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受到限制,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因此,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要转换成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可以灵活转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3 注重创新课程体系设置

①教育理念要新。创新教育理念,关键是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②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当前高校的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高校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国家培养综合性人才。③要树立新型人才观。当前教育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围绕这两个问题我们需要树立新型人才观,要转变学生评价标准,由原来的以课堂评价转变以社会评价,转变培养模式,由原来的专业人才培养转变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4]。

3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3.1 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创新环境的建设是影响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境的建设应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创新型教育环境的建设应遵循物质环境是基础、制度环境是保障、文化环境是关键的基本原则,实现创新教育环境的协调发展[3]。①加强高校物质环境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教学、科研和实践提供物质保障,在教师和学生科研和实践中加大资金投入,为教师和学生教学提供基础保障。②加强高校制度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宏观制度环境,高校应不断完善创新管理制度建设,为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制度保障。③积极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氛围,努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积极营造自由、轻松、团结的文化氛围,为教师和学生教师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3.2 加强创新教育环境建设

目前高校都在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主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高校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创新教学行为,发挥创新驱动作用。首先,高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邀请企业行业有创新经验的行业领军人物来校对教师进行创新方面的培训,充分调动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其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国内外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来校教学,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带动其他教师创新积极性;再次,构建创新团队,由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以老带青、以青促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优势互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最后,高校为创新型教师提供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创新型教育教学改革。

3.3 构建创新型教育体系

当前我国高校开设的课程包括专业课和选修课,还有一些为专业教育服务的课程,比如思想政治、外语和高等数学,除了这些已有的课程还可以开设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程,也可以开设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科技前沿信息和相关的边缘学科的前沿信息,这些课程可以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同时,随着以物质需求为主的基础需求相对满足,对自我价值或虚荣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技术进步使竞争加剧且成功率极低的社会很容易使人失落,缺乏幸福感。这种现象在前人工智能的当代已经表露。上述分析可以局部解释当代发达国家的某些社会现象,例如,美国抑郁症患者比例极高,日本陷入低欲望社会。未来,随着技术的日益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的进步,强竞争社会带给人类的不幸福感、失落感和失败感会越来越严重,这不限于那些失败者和不成功者,也包括部分成功者。

添加水分后饲料的水分活度能控制在0.7以下时会有较好的保水效果。这会有效提高经调质、制粒、冷却过程中的保水能力。

3.4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②开展创新活动。学校为学生举办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将创新实践融入其中,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③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体现专业特色,又要兼顾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多设置一些跨专业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5]。④为学生提供更多便利条件。高校都设有图书馆和实验室,这些都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免费开放,充分发挥场所的重要作用,让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得到充分发挥。

4 结束语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同时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紧跟国家战略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拓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综合性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水表创新型创新能力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水表检定装置不确定度分析计算的相关思考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防冻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