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困境与突围
——以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1-12-31 09:24王晶晶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4期
关键词:财经大学馆员策划

王晶晶

(浙江财经大学 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00)

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浅阅读时代”。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模式。食堂、教室、寝室、图书馆……高校的任何空间都不难见到学生沉迷手机,以前传统的纸质阅读独领江山,现在却和电子阅读平分秋色。借助新媒体,阅读真正打破时空的局限,做到了“无处不在”。然而,大学生的阅读也呈现出碎片化、肤浅化、娱乐化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就有着双层意义:一方面,我们需要将馆藏资源“推出去”,将学生“引进来”;另一方面,要与以倡导浅阅读、全民阅读为主的书店、公共图书馆区分开来,要承担起引导学生从接受信息式被动阅读向自主求索式主动阅读转变的使命。

1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困境

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行业交流及文献查阅,发现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在团队组建、活动实施、媒介依托方面还存在一系列困境。

1.1 团队组建

缺乏稳定、专业的阅读推广团队,人手不足,能力不强。李曦等[1]曾通过调研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得出结论:建立了阅读推广的专门部门、团队的工作效率更高,工作成绩也更为显著。据笔者了解,不少高校图书馆还未成立独立的阅读推广部,如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由读者服务部的两位老师兼任。有的高校图书馆虽成立了独立部门,但人才、资源没有到位,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部,也只有3位老师。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开展日常工作尚可维持,但对于将阅读推广深度化、精品化确实有心无力。深度阅读推广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人才的数量、质量两者不可偏废。阅读推广涉及专业积累、组织策划、媒体运营、海报制作、数据分析等多方面能力,而不少馆员的能力比较单一,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捉襟见肘。

1.2 活动实施

重过程、轻策划、轻分析。“图书馆阅读推广,是图书馆通过精心创意、策划,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海量馆藏引导到小范围有吸引力的馆藏,以提高馆藏的流通量和利用率的活动”[2],王波对于阅读推广的理解,有三点值得关注:①图书馆是否精心策划;②活动是否具有吸引力;③是否达到提高馆藏流通量和利用率的推广效果。这三点分别对应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3个时间段的工作。三者本应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然而在实践中,三者却常常存在重此轻彼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重活动过程,轻活动前的策划,活动后的效果分析。以真人图书馆活动为例,目前是流程化操作,策划形成固定模式,没有亮点,活动后主要是固化成果,停留在照片、视频的存档和新闻稿的宣传,而没有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如报名者众、到场者少,低头玩手机者众、认真聆听者少等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这种重此轻彼的做法,难以将阅读推广活动深度化、精品化。

1.3 媒介依托

阅读推广媒介不够多元化。目前,浙江财经大学主要利用的阅读推广媒介为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官方网站,而对微博、视频等媒介没有给予重视。其实,微博更具及时性、互动性,视频更具生动性,与我们目前所使用的媒介可形成互补,达到更好的阅读推广效果。

2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突围

2.1 组建稳定的阅读推广团队

稳定的阅读推广团队,是阅读推广活动深度化的前提条件。一方面,要加强专业馆员团队建设。团队应该包含三类人员:①对阅读推广工作有浓厚兴趣、文化素养深厚、组织能力较强的阅读推广人;②有丰富经验、有创新意识、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策划人;③懂摄影、剪辑,会海报制作,学习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团队组建后,以团队交流为主,馆内培训为辅,不断提升能力,做到一专多能。 另一方面,要加强图书馆的部门联动。由于阅读推广涉及各项活动、工作复杂,需要部门间常沟通、多协调。以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基于微信平台的阅读推广活动为例,目前图书馆供稿的部门有采编部(芸悦读、畅想电子书),咨询部(每周炫库)、办公室(新闻、通知等)、特藏部(十二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学术月),对于版式的统一、推送留言的回复等问题需要沟通。而真人图书馆、深度文化之旅活动的开展,则有技术部、办公室的支持。为了加快信息流通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每部门推出一个阅读推广助手,建立阅读推广工作群。 最后,要善于依托学生组织,积极联系对口院系、部门。已经固化的常规活动的实施可以依托于学生组织,减轻专业馆员的压力,提供活动创新、提质的空间。具有高专业性的阅读推广活动可以与对口院系、部门联系、合作,如推广财经类馆藏时,可与财经相关院系合作,让在学生中“人气”较高的教师拟出一份荐读书单。专业教师开书单,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已经尝试过,阅读量也都比较高。

2.2 统筹阅读推广活动全过程

统筹阅读推广活动全过程,是阅读推广活动深度化的保障。优质的阅读推广活动策划是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优良效果的前提;活动过程是否顺利、妥帖、反响良好反映着活动策划是否全面、周密、有创意,是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活动后的效果分析,是促进策划完善、优化活动过程的动力。三者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在阅读推广工作中,应全面统筹。

2.2.1 精益求精,打磨策划方案。发挥人才资源,发挥合力,定期收集馆员对阅读推广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有条件可以定期会面,进行头脑风暴;结合馆情,向阅读推广工作出色的其他图书馆学习、借鉴;将本馆历年的活动策划去粗取精、增加亮点,彰显活动特色,打造精品活动。

2.2.2 以人为本,优化活动服务。 图书馆究其本质,是一个服务性机构。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也需要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展现人文关怀精神,不断优化服务。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依托学生组织书友会开展的名著分享会服务模式可以借鉴。名著分享会主题以中西方经典著作为主,时间为每周日下午,参加人数限定为30人,以茶话会形式进行小范围的交流分享。服务亮点在于:会前以短信形式通知报名参加的同学,会中营造温馨、轻松的活动氛围,会后向参与人员发放纸质感谢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贴与尊重,优化活动体验。此外,为了增加交流的深入性,可以将传统的扫描二维码签到,转化为建活动群,入群签到的模式,在活动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发起话题讨论,增加参与感。

2.2.3 助力提升,重视绩效评价。 可依靠大数据对活动的阅读推广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真人图书馆活动为例,活动前会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宣传和预报名,可报名人数和实际到场人数常常相差甚大。学生愿意报名,表示对活动还是感兴趣的,最后为何未到场,排除学生自身的因素,可能是图书馆通知不到位。再如主题书展,书展前后书籍的借阅率情况需要重视。本馆只停留在数据统计阶段,而没有进一步分析数据。如果书展后借阅量没有提高,则意味着书展没有达到提高馆藏流通量的效果,那么,书展的形式、内容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思考如何进行优化。这样长期坚持,便可利用数据分析促进活动质量提升。

2.3 运用新媒体进行多元化阅读推广

数字化时代,可顺势而为,运用新媒体进行阅读推广。在充分运用原有媒介的基础上,发掘具有互补功能的新媒介。微博与微信相比,受众更多、信息传播更快、互动性更强,适合用于阅读推广。运用微博进行阅读推广,不仅可以加强图书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展示推荐图书馆资源,还为热爱读书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郑州大学图书馆就开了一个阅读推广的专题微博“大学生阅读分享平台”,通过设置微话题引导读者阅读经典,设置名人读书,介绍名人的读书方法,此外还有书籍推荐、活动直播、体会分享栏目。虽然微博文字精简,但如果形成固定栏目、系列推送,也是深度阅读推广的新尝试。

在短视频媒介上也可以进行深阅读推广。一些公共馆在抖音上开通了官方账号,国家图书馆推送了“百部经典”系列短视频,上海图书馆推出了“馆员荐书”系列短视频,杭州图书馆推送主题书单等。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有不少活动可以与短视频结合,迸发新的活力。如“读百本书”活动的优秀读书心得,“微书评”大赛的优秀作品,可以制作为学生荐书栏目;历年优秀的馆员书评,可以制作为馆员荐书栏目等。

传统的视频网站,如优酷、爱奇艺、哔哩哔哩等,特别适合作为优秀阅读推广活动展示的窗口。与短视频相比,它没有时长限制可以容纳更多内容。其实视频网站上的很多电视读书节目,如《开卷8分钟》《一千零一夜》等已经是利用视频进行阅读推广的成功案例。高校图书馆可以展示的更多,比如一场精彩的讲座、一首深情的朗诵、一场热烈的活动等。

3 结束语

浅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应主动担负起阅读推广的使命。然而,阅读推广是个宏大的课题,可以深入研究的角度有很多,如学生对于阅读推广活动的需求、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评价等。笔者仅就图书馆自身角度分析深阅读推广存在的困境,并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以期促进高校图书馆深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财经大学馆员策划
穿行城市中
考古发掘类展览策划的观察与思考
王梦媛作品
Analysis on themes of Enemies
沈豪杰、孙占平作品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