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孝文化的当代价值考察

2021-12-31 20:34彭雪容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家庭文化

彭雪容

(四川外国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031)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与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精神支撑,也是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则是显著优势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慈孝文化以血缘亲情为基础,以亲恩和报恩的“双向交往”互动为基本范式,是“孝老爱亲”的深层根基,也是“仁者爱人”的生发前提。从“孝”的字形来看,由在上的“老”和在下的“子”构成,译为子承老之身。《说文解字》做了进一步阐释:“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要求晚辈善事长辈。《礼记·大学》中指出:“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慈孝”是“慈”与“孝”的融合,兼具二者内涵,“孝”是对晚辈的要求,“慈”则是对长辈的规定。长辈慈爱和晚辈孝敬是有机统一的,“父慈子孝”,这是根植于人类生命延续与血缘关系的自然逻辑。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孝文化曾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促进家庭和谐、加强社会管理等重要作用。历经时代变迁,慈孝文化不断与时俱进,新的时代内涵融入其中。在当代,慈孝文化既是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笔者将从四个维度阐释慈孝文化的当代价值,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一、修身立德:厚植高尚品德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五节》)。家庭是国之基础,个人是家庭之根本。在中国人的精神图谱中,国家与家庭、国家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个人价值的体现与对家庭、社会做贡献是有机统一的,对家庭、社会的贡献越多,个人的价值才会越大。中国人民历来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践行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的首要前提。个人思想品行、道德修养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紧密相关。国无德不兴,人无德则不立,立业先立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2]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是加强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着力点。[3]

慈孝文化蕴含着“报本反始”的感恩之情,彰显着待人宽厚、崇德向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美德,体现了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道德规范的基石,也是个人提升道德修养和品格的重要思想源泉。近年来,“全国慈孝之乡”“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将慈孝文化作为居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坚持以慈孝润育人,着力提升人们的精神文明素养,成效显著,涌现出一批批慈父慈母、慈孝模范、道德模范和最美人物等。这种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使注册志愿者人数不断提升。例如,重庆市统景镇全镇就有23支志愿者分队,注册登记的志愿者有3000余名。[4]他们用实际行动传承和践行着“敬老慈幼”“孝老爱亲”以及“仁者爱人”等中华传统美德,涵养了道德情操,提升了道德素质,形成了和谐助人、团结向上的新风尚。这些都为人们厚植个人品德、传承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公德等提供了学习榜样。在当代,慈孝文化在提高人民道德水平、人文素质、精神境界,引领道德风尚,夯实德治基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守望幸福:构筑优良家风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这主要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社会关系从亲亲开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5]国家由千万家庭构成,家庭同国家和民族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家庭和睦、幸福,则社会和谐稳定,千万家庭好,国家和民族才能好。慈孝文化围绕家庭中最基本的亲情关系展开,所倡导的尊老爱幼、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家庭的生活依托、社会功能以及文明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因此,慈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构筑良好代际关系、维系亲情血脉、引领家风建设等方面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一是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是慈孝文化的内在要求。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2.6%。[6]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4.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7]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尽管时代在变迁,家庭结构在发生变化,但家庭依然是老人获得支持的主要单位和生活的重要依托。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显示,家庭仍然是老人最主要的照料资源,94.0%的老人的首要照料者为家庭成员,71.9%的高龄老人的首要照料者是子女家庭。大力弘扬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既是家庭幸福美满的前提,也是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保障。

二是让青年成长成才是慈孝文化的应有之义。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家庭是他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则是第一任老师。古人有云:“爱子,教之以义方。”(《左转·隐公三年》)。父母慈爱子女,既要给予成长所需的物质基础,更要坚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青年向上向善,孝老爱亲。这样有助于培育家国情怀,激励青年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到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可见,慈孝文化作为亲情之爱的文化基础、家庭和睦幸福的粘合剂,为优良家风建设注入了丰厚的道德滋养。例如,近年来,重庆开展了一系列慈孝文化引领家风活动,举办了以“家风、教训”“节俭养德”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和敬老爱老活动;举办了“慈孝家庭”“慈孝之星”“慈孝少年”“好公公”“好婆婆”“慈孝榜样”等评选活动;不定期开展传承家训家风培训。同时,编辑出版家风建设相关图书作品等等。这样的实践探索效果明显,形成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等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传承弘扬了优良家风。

三、促进和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慈孝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慈孝文化不止是小家小爱,还强调“仁者爱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治国、天平下”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在某种意义上,慈孝文化所展现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思想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对家庭关系,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8]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正深刻变革,不同阶层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发生变化,社会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例如,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范现象;一些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突破公序良俗底线、妨害人民幸福生活、伤害国家尊严和民族感情的事件时有发生。[3]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正确解决这些问题,既要依托于制度立法这些“硬约束”,也要坚持以文化润育人,用传统文化精髓来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慈孝文化作为一种道德“软约束”,依托道德准则和规范滋养心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社会及个体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这能有效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解决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失序以及道德失范等问题,找回淹没于金钱、利害关系背后的真情、善美。同时,慈孝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在社会中拥有广泛的价值认同与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有助于进一步整合社会意识、凝魂聚气,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例如,浙江省仙居县的实践便是一个成功的例证。仙居县在创建“慈孝仙居”的过程中,将传承和发展慈孝文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抓手,凝练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逻辑统一、道德标准同一的仙居人共同价值观:“慈爱、孝敬、为善、有信”。仙居县的实践探索效果显著,2013年底正式命名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2016年9月底仙居县人民政府获全国敬老志愿服务模范先进县、2017年成功创成省级示范文明城市。这就进一步助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也增强了价值观自信。

四、彰显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强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强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远、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9]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才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孕育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并传承至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历史和现实证明,轻视传统文化,割断历史的联系性,当代文化就会成为无根落叶、无源之水,中国文化就会枯萎[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和国家传承、发展之根本,这一精神命脉不能割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慈孝文化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在传统与现代的时代交融中,慈孝文化彰显了爱家爱国相统一的情怀,是文化自信的内生力,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研究阐释工作,坚持扬弃地传承,厘清慈孝文化中可以传承至今的优秀部分与应该放置于“历史博物馆”的古代部分,深入挖掘和阐发慈孝文化的时代价值,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又要对慈孝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结合时代要求和新进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与现代表达形式,并及时对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不断增强其生命力、感召力、影响力和吸引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进一步提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意义重大。

五、结语

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既要筑牢我们的文化之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革命文化、着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熔铸精神之魂。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家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家庭“煮”夫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谁远谁近?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