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地域特色民居的活化研究
——以福建永泰庄寨IP化为例

2022-01-01 18:55李文震林孔团
关键词:永泰民居村民

李文震,林孔团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区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民居是特定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物质载体,在乡村社会中承担了为家族内部治理和传承文明乡风提供场所的重要作用,但是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人们对高质量生活水平的追求使得传统民居实现居住功能的可能性逐渐丧失,部分传统民居伴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而被荒废、甚至被彻底破坏,这既是对乡村居住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凝结在传统民居中独特地域文化的背弃,并且以家庭为单位聚居的现代乡村建筑使得传统的大家族产生分割,破坏了文明乡风的传承和家族内部的治理体系。因此,以传统民居活化进程已取得一定成效的永泰庄寨为例,对传统乡村民居的IP化路径进行探索,旨在为如何通过传统地域性民居的活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乡村提供参考。

一、永泰庄寨IP化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基础

(一)永泰庄寨IP化的现实意义

乡村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1],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了城镇化、工业化与城乡关系发展规律[2]。乡村旅游是实现游客需求多元性与农业多功能性价值对接的重要平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具有较好的耦合性,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3,4]。有学者指出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应作为实施乡村战略的重要路径选择[5]。部分学者提出可以对传统民居进行旅游开发,以传统地域性民居为载体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6,7],除借助传统民居发展旅游产业之外,发挥传统民居的文化传承职能和公共治理职能也受到了部分学者的关注[8-10]。可以认为在乡村振兴新背景下,活化传统地域特色民居能够传承传统民居特有的地域文化价值,延续传统乡村民居的居住功能,并且能够以民居为主要载体发展文旅产业,赋予传统民居建筑时代特色,发挥其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作用。

互联网经济语义下的IP化为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了新的路径,IP的含义为“可供多维度开发的文化产业产品”,IP化即为将一个潜在的文化产品通过多种形式的运作使其成为一个可带来商业价值的符号,IP的基础在于独特性和故事性,独特性赋予了IP在市场中足够的辨识度,故事性为IP提供了可供发展和传播的舆论空间,区域传统民居因其独特的建筑工艺、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具有IP化开发的可行性,立足于当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赋予其IP化的适宜性,以IP化实现传统地域特色民居的复兴既是对传统民居商业价值的充分挖掘,也是对传统民居发挥文化传承功能和社会治理功能的保障。但目前尚未有学者对传统地域特色民居的IP化路径提出较为具体的意见或建议。

(二)永泰庄寨IP化建设的价值基础

永泰县是福建省福州市辖县,拥有诸多优良的旅游资源,习近平同志在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曾赞叹永泰为“藏在深山人未识,撩开面纱惊八闽”。永泰庄寨是永泰境内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民居,始建于唐朝,到了明清时期增长迅速,遍及各乡镇,庄寨与当地的经济地理自然环境相融合,逐渐形成了集居住、防御一体的地域性乡村建筑,从建筑设计角度而言具有较强的辨识度和鲜明的建筑科研与美学价值,所承载的庄寨文化具有独特性和故事性,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价值,非常适合作为IP化建设的物质载体。

1.建筑风格的独特性

永泰庄寨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高超的工程技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等特点有别于其他民居,获得了“福建传统民居的宝库”与“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的美誉。首先,从永泰庄寨的布局形态来看,主要有“同”、“日”、“九宫格”等多种形态,不同的形态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以“同”字来说:有共同、大同、戮力同心的隐喻;其次,就永泰庄寨的建筑功能分布来看,有用于储蓄粮食、抵御外敌的前楼,供女眷起居教谕用的后楼,连接起居和跑马道的扶楼,闲聊品茶的过水楼,商议正事、婚丧嫁娶的正堂,迎接招待宾客的礼仪堂,读书学习的书斋、书院,嬉戏玩乐的后花园等。良好的风水与合理的功能分布为庄寨人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再次,就高超的工程技术而言,永泰庄寨多为燕尾造型、多重龙社,造型奇特;各屋室空间之舒畅、造型之奇特为中国古建筑少有;鱼鳞片状的风火墙美观、实用、大方;四梁抬井的支撑造型,采取了十字形受力建筑的原理,工艺简单,造型美观;主厅的井干抬梁构造精巧、工艺复杂,同时又使整个大厅显得大气、自然。庄寨不仅是古人智慧的完整体现,更是古人将建筑与自然生态完美融合的艺术品,庄寨保留了前工业社会人们的生活形态,展示了建筑文化样貌的多样性和真实性。建筑风格的独特性为永泰庄寨赋予了可辨识度高的特点,这是永泰庄寨能够成为一个IP的重要基础。

2.乡情文化的独特性

永泰庄寨是典型的闽中山区特色民居,承载了当地家族聚落农耕社会生存的记忆,拥有十分独特且动人的乡情文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永泰庄寨的IP建设过程中,其乡村的乡情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支柱。一是慈孝文化突出。永泰庄寨自古就十分看重慈孝文化,推崇儒家文化,还有许多“慈孝家庭”的故事。永泰人以庄寨作为教育基地,注重亲情、亲乡土、亲自然的三亲教育,尤其是以“孝”为根本的亲情教育,使后代扎下做人之根本。二是耕读文化浓厚。“月桂无根种出诗书甲第,黄金有脚行来勤俭人家”等一系列的诗文楹联,展现了永泰人积极入世、进取有为的功利观、财富观乃至人生观。永泰庄寨在科举时代上演了许多“鲤鱼跃龙门”的佳话。三是宗亲文化鲜明。永泰庄寨建造、使用、修缮主要局限于同姓宗亲内部。近年来,因城市化加速,许多人都搬离了庄寨,但宗族血脉的观念依然维系着庄寨与人们之间的关系。在人生重要的时刻,许多人依然会回到庄寨举办酒宴,告慰祖先。四是女绅文化突出。大部分庄寨内都建有美人靠、女眷阁楼设计,体现了庄寨主人对女性地位的尊重,爱荆庄是专为爱妻所建,成为中国古代女绅文化建筑载体的孤本;全寿庄则根本为家庭主妇所建,展现了女性逐渐走向中国古代建筑的潮头。乡情文化的独特性为永泰庄寨赋予了独特的魅力,也为永泰庄寨IP化提供了故事性。

3.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永泰庄寨周围山多林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充沛,在气候、地质、地形的作用下当地形成了独特的温泉、梯田、插秧文化,果树、茶油树、山葡萄种植是当地的另一特色。永泰庄寨地区古典文化浓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虎尊拳、椽板龙、张圣君信仰文化、舞纸狮、永泰山歌、神灯长龙、离地行舟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庄寨IP化提供了多维开发的素材。

二、永泰庄寨IP化的历程与现状

永泰庄寨IP化的建设基础和客观条件为永泰庄寨的IP化开发提供了前提,同时也为其IP化开发指明了方向。永泰庄寨的IP化建设始于2015年,前后经历了修缮期、重塑期、宣传期、建制期和嵌入期等五个阶段,前两期IP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先保护后利用和深挖传统内涵,关键在于IP客观形象和文化形象的构建,后三期IP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对外IP形象输出、长效机制建设和实现社会嵌入。

(一)修缮期:以保护为基础,先保护后利用

永泰庄寨历史悠久、建造技艺精湛、数量多、规模大,然而发现时间较晚,尽管整体保存较好,但大多还未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上过去村民大量外迁,劳动要素缺失,未受到有效保护,自然侵蚀严重。2015年,永泰古村落古庄寨保护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村保办)正式成立,投入部分经费,带动庄寨修缮,但是由于技术层面的不足,需要更加规范的修缮导则用于指导实践。在村保办的委托下,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和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在对永泰庄寨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永泰庄寨保护修缮导则》,使庄寨修缮工作规范化,并且庄寨修缮过程就地取“材”,修缮所需的原材料就来自本地,减少了现代建筑材料的“入侵”,修复庄寨的工匠也来自本地,节省人力成本和设计成本。

(二)重塑期:深挖传统内涵,巩固文化支柱

文化的支撑是永泰庄寨得以长远发展的精神脊梁,永泰县村保办一直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传统工艺的传承是深挖传统内涵的基础,永泰庄寨的建筑技艺巧夺天工,精湛的建筑技术是永泰人的共同财富,对于技艺提炼与保护,最好的保存方法就是传承,因此,各庄寨常常进行传统技艺、传统工序的讲授,并设立传统建筑名匠传习所,增强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技艺的认知,鼓舞传承传统技艺的责任心。传统古物的再现增强了永泰庄寨的文化自信,庄寨文化一直是村保办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文化挖掘的重点,通过对庄寨文物的修复,开展庄寨文物展和古风博物馆,进一步扩大了庄寨的文化影响力。传统信仰的重塑为巩固文化支柱提供了常态化机制,村民与庄寨的融入在文化信仰的塑造中至关重要,理事会和村保办利用节假日举办活动,增加传统节日活动项目,增修祠堂,村民参与抢修庄寨,重启传统习俗活动等等,都加强了村民与庄寨的内在联系,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

(三)宣传期:加大宣传力度,塑造文化品牌

提升庄寨知名度,缩减品牌推广成本,为永泰IP建设打下基础,一直是永泰县政府近几年的主攻方向之一。一是村保办在集中精力修缮庄寨群落的同时,同政府及各庄寨理事会通力合作,通过多种渠道构架庄寨文化输出桥梁,推广永泰庄寨文化,提升外界认知度。二是申报第八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三是选定爱荆庄申报“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已获批)。四是申请进入第七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五是送选29个村申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已获批27个)。六是在商业宣传方面,永泰县政府借助民宿融入,打造一体化庄寨体验模式,通过“传统骨+自然魂”这一全新民宿体验的注入直接吸引游客,实现品牌效应最大化。

(四)建制期:完善政策推进机制,优化治理体系

近年来,为推进永泰庄寨的保护与开发,政府指导成立了多个社会组织,目前主要有理事会、基金会、合作社、乡建联盟等四种组织,这些社会组织有利于形成一种优势互补、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首先,永泰县政府高度重视庄寨群的保护与开发,成立专门机构,每年设置2000万专项资金。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许多庄寨成立了理事会,在庄寨的保护与利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组建方面,理事会的组建细致具体,依据每个庄寨的独特性成立各自的理事会。在人选方面,理事会长的选拔标准严苛。在联系方面,在村保办的指引下,各庄寨理事会增加了传统节日的项目,增加了节日的活力与参与度,使得理事会与村民的关系更加紧密,理事会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提高了理事会的活动效率。其次,出台指导意见。为有效盘活庄寨闲置资源,引入城市资源,引导城市资本有序投入,永泰政府出台了《永泰县农村民房使用权流转指导意见》作为第一份民房使用权流转指导文件。为完善运行机制,各组织形成了一条从“中央”到“村落”到“个体庄寨”的集政策下达、资金流动、行为监督、权利对接为一体的直线又高效的通路,在最大程度上加快了政策落实的速度,缩短了政策实施的磨合期,加快了资金和相关支持的到位,高效地接收了村民的反馈。最后,为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政府设立了资金使用的四道门槛,使资金实现“四两拨千金”作用,既提高了各庄寨理事会进行庄寨修复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也节约了政府开支。

(五)嵌入期:巧用多方力量,推动乡村振兴

群众的参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群众力量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社会经济活动总是嵌入在一定的社会网络之中,实现嵌入网络的扩张和深化能够帮助经济活动目标的达成[11-12]。永泰庄寨在实现社会嵌入中做出了诸多努力,首先在村保办的指导下,村民组织设立了庄寨基金会、理事会、合作社、乡建联盟等社会组织,其中乡村复兴基金会还建立了乡建平台,聚集乡贤力量和村内人才,凝聚民智民力。并且与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合作,于2017年12月召开中国乡村复兴·永泰庄寨峰会,探索乡村复兴之路。基金会发挥专业能力,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多元化道路建设,利用扶贫基金对农村中的闲置房屋进行收储,盘活农村中的个体与集体资产,将闲置房屋改造成为特色旅游客栈、庄寨研究基地、艺术家作坊等形式。二是借助宗亲文化,永泰县在保护和修复庄寨的独特性之一就是充分发挥永泰庄寨的宗亲力量,通过当地村民的宗亲力量和对庄寨独有的情愫,引导村民自主自发地参与到修缮和活化庄寨的大军中去。三是“四道门槛”激发民智民力。永泰县在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上设立了特别财政奖,同时又为其设立了“四道门槛”,提高了村民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复兴永泰庄寨的最大的矛盾就是庄寨可开发的丰富资源同较缺乏的内、外部能力之间的矛盾,为使这一矛盾得到解决,永泰探索保护开发新机制,搭建新的合作平台,把各方力量有机地聚集起来,具体措施有:第一,借智,村保办主任张培奋先生经常前往北京名校,结识名人,向国内众多知名团队请教永泰庄寨保护开发之路,通过开展相关学术研究,组建大学生课外实践等形式,为庄寨建设献策。第二,借力,建立乡村复兴基金会等社会组织,打造企业、个人与基金会捐资平台,邀请大咖前来创建民宿,运营管理小村,通过创建范迪安论坛、工作室等形式,利用名人效应宣传乡村,吸引企业家前来投资,参与庄寨规划建设。

三、永泰庄寨IP化的现实困境

永泰庄寨的保护修缮、申报等工作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进一步的IP开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不过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待解决。

(一)IP化初期探索过程中基础薄弱

一是永泰庄寨间交通网不健全,交通线路单一,庄寨群落以永泰县城为中心呈放射状,影响村民出行以及游客旅游体验。二是永泰IP建设处于起步阶段,IP建设在区域运营的方方面面尚需考虑进去。庄寨IP化营销具有话题性和传染性,需要有庞大的粉丝市场,需要以庄寨地区标志性的风格、标签,赋予IP人格化来适应IP化裂变式的传播与营销模式,而在这些方面,永泰庄寨都处于初步规划阶段,未形成明确的地区属性规划。三是农村生产要素缺失,庄寨里的多为留守老人,永泰县的青壮劳动力大多在外,劳动力的匮乏影响了各庄寨的修复、开发进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决策迟钝。另一方面,青年人才的外流较为严重,致使庄寨的规划、设计、开发缺乏多样的方案选择与合理的对策建议。四是在当前的土地流转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信息不对称、农民不信赖等问题,比如说村民对土地流转制度、土地承包的市场行情了解不深入等,这类问题的存在对后期建立多方开发与利益分配造成阻碍。

(二)IP化开发所需的永泰庄寨的知名度不强

永泰庄寨的IP化打造刚开始,其未来打造的IP品牌化产品以及这些产品的市场适应与潜在影响力需要借助永泰庄寨的影响力,然而,从目前来看,永泰庄寨的知名度还仅仅局限于省市范围之内。这与IP化所需的高知名度尚有不小的差距,知名度不强使永泰庄寨的IP化难以具有开发的价值基础,更不用说IP化载体的内涵价值了。最终,知名度打造力度不强的现象将使永泰庄寨的IP化开发陷入知名度不够——IP化开发不强——知名度不强的死循环。

(三)IP化建设的庄寨间资源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建立

IP化的道路建设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修缮,二是开发。个别庄寨已经完成了基本主体的修缮,现在处于开发为主,修缮为辅的阶段,而其他大部分庄寨仍处于修缮阶段,这对于庄寨IP化道路建设是一个很大的阻碍。而目前IP化建设的庄寨间资源共享联动、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建立,致使各庄寨的修缮、开发决策较为分散,这种情况易造成各庄寨的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充裕的庄寨会出现资源过度供给,造成资源剩余而未能发挥资源的价值,同时,闲置资源的保存,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储存成本。而对于资源短缺的庄寨,其庄寨IP化建设还需要购置短缺的材料,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庄寨修缮、开发的成本,甚至会出现因资源短缺造成滞后开发的情况,从而拉大庄寨之间的发展差距,造成庄寨IP化开发不同步,IP化开发整体受困的局面。

(四)IP化利润分配制度草案尚未形成

永泰发展庄寨IP化的目的在于追求经济、文化、社会等要素之间的平衡。而村民、政府、企业的共同参与是永泰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同时,利润分配制度草案的确定也能够吸引致力于庄寨IP化活化开发的运作推手,使庄寨的修缮、保护、开发各个流程加快展开。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利润分配制度,以保障各方的利益。目前,永泰县的庄寨旅游还处于萌芽状态,尚未实现实际性的利润,因此,利润分配草案还未制定。然而,草案的制定是庄寨开发的必要前提,合理的利润分配制度建立的滞后性,容易在庄寨正式盈利后出现各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导致后期不必要的纠纷,同时合理的利润分配制度草案的制定滞后也会使乡村旅游经济长远发展难以展开。

(五)IP化建设中村民主体意识薄弱

有学者指出在农村建设的实施过程中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同样也要注意发挥农民主体作用[13-14],而在乡村旅游发展建设中要注意协调各方相关者利益,避免村民主体地位丧失的问题[15]。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要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就必须增强村民主体意识。村民是庄寨的守护者,是庄寨的继承者,是庄寨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传承者,是庄寨IP建设的主力军。随着年轻人开始向外发展,后辈的“主人翁”意识开始逐步削弱,这不利于对永泰庄寨IP化开发所需故事性的传颂、建筑工艺的继承、文化内涵的体现,不利于永泰庄寨IP化持续建设,容易使永泰庄寨的IP化失去本身特色,造成过度商业化的局面。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永泰庄寨IP化新思路

为破解永泰庄寨IP化过程中的隐忧,延续并推进庄寨IP化建设道路,为永泰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需要继续做好原有制度的沿用和机制的创新。

(一)政府主导做好四个侧重点,为IP化建立更为深厚的发展基础

其一,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庄寨的修缮(保护和发展)工作,为IP化提供资金支持。永泰县政府部门要加快推进庄寨的保护开发工作,简化庄寨申请专项保护经费的流程,提高申报省保国保的效率,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支持,为IP化提供资金保障。其二,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重点项目规划,完善IP化的配套设施。要全面落实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文明理念,提升庄寨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规划,实现庄寨IP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带动庄寨区域经济发展。其三,加快推进庄寨旅游产业规划,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制度,推动IP化有序运行。在永泰庄寨IP化带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中,主要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庄寨及庄寨周边的旅游产业发展,做好旅游规划。在利益相关者中,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制度,协调好政府、参与的村民、旅游公司的利益。其四,加快推进村民主体意识的建立,推广IP化观念。要通过各地基层党群组织,组织专题讲座,开展乡村振兴进庄寨等宣传活动,加大乡村振兴思想在乡村内部的宣传力度和农民主体意识的宣传。通过多样化形式,宣传IP化概念。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民积极性,提升农民主体意识。

(二)进一步打响庄寨品牌,为IP化建设引进新动能

具体而言要做好品牌服务具象化、宣传形式多样化、打造“善治之村”和“善治之县”等任务。永泰可以通过发布“老家的爱”宣传视频,将庄寨IP具象化,以具象化的视频方式直击庄寨IP的目标人群。以多样化的宣传形式增强市场对IP的熟知度。多种渠道对永泰庄寨文化的宣传使永泰庄寨IP走进人们视野,打开了庄寨的市场,提升人们对于庄寨的认知度。打造“善治之村”、“善治之县”,借助“古村之友”这类致力于传统文化保护的公益平台,积极宣扬“新文明五脉”,通过传承弘扬村民们内心的“善”打造一种“新乡贤文化”,来达到古村落保护治理的作用,实现“善治之村”、“善治之县”。并将这种“善”与庄寨IP化相结合,提升IP的内在价值及认可度。

(三)建立各庄寨资源共享联动机制,协同发展

通过机制运行和明确的责任制度实现庄寨资源互补、共享,用发展较好的庄寨带动发展较慢的庄寨,建立“庄寨互助模式”,推进庄寨发展协同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各庄寨的连接,将150多座庄寨打造成一座生态博物馆。各庄寨理事会应建立内部区域庄寨联动网络平台,将庄寨的横向发展过程、国家或地方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步骤及效果、外商投资方式及其他投资需求、庄寨内部治理经验等进行更加高效、透明的分享,同时,加强各庄寨理事会会长之间的交流,在庄寨修缮工作中,确立明确的资源管理责任制,让剩余资源在各庄寨之间高效流通,保持IP化建设的延续性,避免修缮和发展资源浪费,节省成本,将效益最大化。建立合理的资源订购和存放系统,以应对资源短缺问题,为IP化的后续建设提供保障。在实现各庄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整体庄寨群的同步发展水平。发展较好的庄寨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在各庄寨资源互补机制中形成“庄寨互助模式”,在“大寨”的发展过程中带动“小寨”发展,推进庄寨发展IP化协同化。

(四)制定合理的永泰庄寨IP化利润分配制度草案

加快推进庄寨旅游产业规划,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制度,推动IP化有序运行。在分配草案的制定中所牵涉的利益相关方主要是政府、参与的村民、旅游公司。明确各方主体责任与义务,根据参股比例、贡献大小确定合理的分配制度。政府主要是提供政策方案,在庄寨修缮、开发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服务的,是公益性的,不过政府仍然可以以参股的形式取得收益;村民可以以自己的土地进行作价入股,分得红利,其还可以以职工身份参与到庄寨修缮、开发、建设的进程之中,来获得工资收入;旅游公司主要提供的是资金投入,进行开发规划、设计、宣传、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其利润取得也主要由公司运营的好坏、股权投入比例所构成。由此,要根据各方投入的多少,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制度草案。

(五)加强永泰庄寨IP化对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

第一,加快推进村民主体意识的建立,推广IP化观念。要通过各地基层党群组织,组织专题讲座,开展乡村振兴进庄寨等宣传活动,加大乡村振兴思想在乡村内部的宣传力度和农民主体意识的宣传。通过多样化形式,宣传IP化概念。第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民主体意识。首要任务在于建立明确的评估参与机制,在乡村振兴大目标下,永泰庄寨IP化实则是将围绕庄寨产业的IP化,即对产业进行完善与推广的过程,要以庄寨产业发展效益的科学评估机制来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同时,要正确评估庄寨周边产业IP化过程中带来的经济效益,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平衡农民利益,完善配套政策,逐步提高个体农民的农产品补贴,减少农民参与建设的阻力。第三,要注重对农民素质的提升,培育一批具有高超技艺的工匠,做好庄寨内部传统技术的传承,提高村民参与庄寨修缮、IP化开发设计的能力。此外,庄寨要有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永泰农民,通过在庄寨周边经营梯田、插秧等休闲农业的方式,拓展村民参与庄寨IP化建设的方式。第四,按照经济发展阶段和状况,逐步提高农民补贴、美化庄寨周边环境,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庄寨IP化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逐步感受到乡村振兴政策对生活质量的提高。

①奖补的对象必须是庄寨或属文物的建筑;接受单位必须是法律认可的社会组织;奖补对象必须先建,政府才能后补;政府补助必须占小头,即不超过总投资的50%。

猜你喜欢
永泰民居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民居智库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民居摄影
北美蓝莓落户永泰
台专家探访永泰庄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