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旅游业与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2022-01-04 01:53孙秀娟
关键词:太原市太原旅游业

孙秀娟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62

最近几年,太原市大力打造“唐风晋韵·锦绣太原”的城市品牌形象充分促进太原市旅游业链的延伸与完善,为全球旅游业的未来开辟了一个新的王朝.中央文件关于旅游的建设中讲道:中国的经济已发展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太原市旅游领导齐宏明在上一次讲话中谈到:太原市旅游业应以全域旅游为出发点,积极实施相关战略,全力弥补太原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历史负债.在传统旅游模式下,应对供给不足、结构性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关键举措.2019年,不断挖掘本区域的旅游发展潜力,塑造专属于本地的旅游小镇,同时规划一批大型景点名胜区,为太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切实把握好“立足本地长远利益”的方针,为太原市未来旅游的前景夯实理论基础[1].

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国家,已成为国家和中华人民未来发展的基本大计.十八大起,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展开一条龙的基本性、开拓性和持续性工作,提出创新型的观念、思想和战略.更引人注目的是,为了旅游业能长期发展,第一次把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近几年,习近平主席将焦点放在生态建设上,并表示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APEC蓝”“乡愁”等生态词汇运用于全国.2015年12月12日,旅游局官方文件中提出:“不断让旅游行业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更得发挥其决定性作用,全方面创新并发展”[2].

因此,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正是生态文明建设这股东风盛行的时候,应抢占时机大力发展旅游业、振兴旅游业、积极转型、将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与生态文明建设优质协调共同进步.这是未来太原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且旅游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

1 文献综述

创建生态美丽中国一直就是国家和人民毕生奋斗的终极目标,新型旅游业在将来许多行业发展中是朝阳和热门行业.对于二者的协调研究国内外皆有文章可借鉴,较多的文章是讲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某个因素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比如:王辉把大连市作为典型,详细分析旅游与环境的耦合关系;王迪云探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以长沙市为实证分析.综上所述,对于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的研究少之又少.经典文章是舒小林等人2015年发表的研究贵阳市的两者耦合关系,运用比较成熟的耦合模型运算;同年潘东燕同一研究主题又一次强调重塑生态文明的紧迫性.然而就山西而言,旅游业是其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行业,但是目前还没有学者研究太原的旅游业和生态文明耦合发展.因此,本文以新型城市太原为例,实证分析太原市的旅游业与生态文明现在处于怎样的协调阶段,并对相应的结果给予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同时对2012年~2017年的原始数据进行定量定性、主观与客观的双重处理,建立体系按照现有耦合度类型来进行实证研究,为将来同样的城市发展,给予理论基础与实际借鉴[3].

2 研究区概况

太原——龙城占据太原盆地的北面,紧邻新城晋中市,温带季风气候、四季明显、雨水充沛.太原市拥有一个4A级景区——晋祠(国家重点保护单位)、唯一一个国家级煤炭工业博物馆——中国煤炭博物馆等多个旅游景点,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且优质.太原市是山水城市,有着母亲河汾河,正在大力打造华北第一公园——晋阳湖公园,“锦绣太原城”之称历史悠久.

2018年,太原市政府辐射6区3县,暂管1个县级市,常住居民442.15万人.2018年,全市GDP为3 884.48亿元,人均GDP为55 607元.太原市游客总数达8 126.19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8 102.32万人次,增长19.9 %;海外游客23.88万人次,增长4.1%.太原市凭借本地富饶的旅游资源和天然宜人宜居的环境,荣誉称号数不胜数,值得一提的是太原不仅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更因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8年3月太原市被政府可持续发展议程批准加入创新示范区之一.2018年11月,成功入选我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4].

3 数据与方法

3.1 指标体系的建立

遵守科学性、统筹协调性、动态性等相关准则建立本文所需研究对象的指标体系,明确各个指标的概念与合理性,通过已成熟的方法运算每个指标的权重.本文通过查阅已有研究论文文献,发现旅游业系统指标体系很成熟,大部分研究生都认可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5].

表1 太原市旅游业系统指标体系

对中国知网相关文献加以整理分析检索生态文明的相关指标,根据太原市的具体情况,经过归纳演绎,挑选出现频率高,符合太原市实情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结果如表2所示[6].

3.2 模型建立

依据表1和表2中的相关指标,重点阐述两个研究对象耦合协调关系,本文通过借鉴已成熟的耦合协调模型,进行太原市的相关分析与研究.

表2 太原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3.2.1 数据来源

定量分析已收集的客观数据,原始数据从《山西省统计年鉴》《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太原市环境状况公报》,还有太原市相关官方网站中相关文件取得.

3.2.2 确立权重

计算相关指标的权重K文中采取的是熵权法,此方法客观且成熟,尽量让每个数据皆有意义,能够确保权重的相关性与准确性.设置步骤为[7]:

①指标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处理

每个指标的计算方法要依据是正指标还是逆指标,正指标象征对其产生积极作用,反之,逆指标就是副作用.不同类型的指标用的公式不一样.

(1)

(2)

备注:wij=(i=1,2;j=1,2,3,4,...,m)

②指标归一化处理

因为数据在进行式(1)和式(2)计算时会出现数值0,如果出现0值,后续的公式就毫无意义,因此在出现0值的基础上加0.01,从而规避无意义的赋值数.归一化方法为:

(3)

③熵值的计算

(4)

其中

(5)

④权重的确立

第j个评价指标的权重为

(6)

详见表3.

表3 太原市旅游业和太原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权重

3.2.3 构建耦合模型

多耦合关系模型已是成熟的运算方式,构建本文的旅游业与生态文明耦合关系的模型时借鉴此模型如下式所示[8]:

Dn={(Y1×Y2×Y3×...×Yn)/(Y1+Y2+Y3+...+Yn)n}1/n(D∈[0,1])

(7)

依据式(7),构建太原市的两个研究对象耦合系统的模型,如式(8)所示:

D2={(Y1×Y2)/(Y1+Y2)2}1/2(D∈[0,1])

(8)

其中

(9)

式(9)中D代表着耦合度,其中Y1和Y2分别象征旅游业发展指数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数,参考周莹等学者的相关文献,对耦合度进行了分类,如表4所示[9].

表4 耦合关系阶段类型分类

耦合度阐述两个系统间相互影响的程度,而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必然会存在差异,参考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

(10)

上式中:T为综合评价指数,α,β为待定系数;参考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将α,β分别赋值为0.4和0.6.C象征着旅游业与生态文明的耦合关系协调度.

4 结果与分析

根据旅游业与生态文明的耦合模型,收集太原市2012年至2017年的旅游业和生态文明的数据计算得到太原市六年之间的协调关系情况,如表5所示[11].

表5 太原市综合发展指数值、耦合度值、耦合协调度数值

4.1 太原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时间变化分析

由图1分析得出,太原市旅游业从2012年到2017年的发展变化,发展水平指数由0.453 877 359增长到0.574 520 811,总体表现为增长状态,具体有增有减,凹凸有致.从中也可见太原市的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原因在于太原市的旅游景区数量多且种类多,但是景点的热度不高,急需建设性的方法来提升太原市旅游景点的响应度.

图1 太原市旅游业发展水平时间变化

2013年~2014年,太原市旅游业处于下降趋势,分析原因是经太原市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提高游客的口碑,太原市边抓市场平衡与整顿治理,边抓提高服务质量.2014年,旅游局多次组织进行集中暗访活动,查检旅行社300多家,监督并整改企业的规范行为150多项,吊销企业的经营许可证两家,惩罚违法违规的企业17家之多,未来将继续关注旅行社的整治行动,关键查处不合法的旅游合同、杜绝“黑车、黑导”、造假宣传、欺骗客人、低价格不公平竞争等经营方法.因此,到了2014年,太原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率降低、海外旅游者数量减少,太原市的旅游经济一直是低迷态势.

2014年至2017年期间,太原市旅游业的发展呈逐渐同比增长趋势,究其原因是:2015年,太原市努力把旅游业转型成市支柱产业,始终将旅游目的地与集散地建设看成同等地位,良好塑造“唐风晋韵·清凉太原”的形象风貌,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努力规范市场秩序,全市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凭借三个关键对策:①“走出去、请进来”向全中国欢迎并展示太原的美丽风貌;②实施“互联网+”新型活动计划;③采用自媒体新技术,提高旅游智能化水平,注册相关联的微信公众号与订阅号、二维码等,争取太原旅游相关知识的电脑端和移动端的全面型覆盖.因此,此期间的太原旅游业处于上升趋势,是太原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旅游业积极地提高了太原市的经济水平[12].

4.2 太原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时间变化分析

从图2分析得出,太原市生态文明建设质量这六年间不断增长,发展水平数值从0.162 376 335增长到0.772 741 657,2012年到2016年的生态文明水平稳步快速上升,但2016年至2017年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变化微乎其微,发展迅速的原因在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谈生态文明建设,太原市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及时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政治任务的紧迫性与关键性,顺利让太原市实现成功转型,成为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生态城市,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图2 太原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时间变化

太原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六年之间成就显著,客观数据可以显示,如太原市非煤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比增长27.4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从53.2 %增高到67 %.近来,太原市准备成立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投资基金,积极响应政府资金的引领作用,引领重视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发展的相关产业和各个领域,通过项目建设建立新型动能,增强发展潜力[13].

4.3 太原市旅游业与生态文明耦合关系发展特征

表6显示,2012年到2017年,太原旅游业与生态文明的耦合关系数值在0.350 56~0.585 62间波动,两者间的耦合格局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表现出拮抗阶段发展趋势.旅游业与生态文明的耦合协调度值逐年增长,耦合类型变化是从2012年中度失调发展类发展至2017年勉强协调发展类,总体看来属于协调类型,可见太原市旅游业和生态文明在这六年间是互相推动,互帮互助.2014年以后,太原市非常重视生态文明的进展,一度取得优异的成果,森林覆盖率一直增长,但是旅游的发展却力度不大,尤其是因为对旅游行业进行整改.监督督促整顿企业不规范行为150多起,吊销2家经营许可证,并处罚17家违法违规企业.尤其是对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如低价恶性竞争的团体游、欺骗游客购买高价低质产品,甚至坑蒙拐骗老年游客.因此这一阶段太原的旅游行业处于低迷状态,休养生息,逐渐完善自身的不足,相应地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也处于下降趋势.2017年山西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太原作为省会城市,不甘落后,要积极采取促进旅游发展的有效举措,因此从图中2017年生态文明与旅游业的两条线是重叠状态,得出太原对于旅游业发展采取的手段行之有效,随之出现生态文明的建设有所成就.

表6 旅游业与生态文明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综合评价指数

Y1与Y2进行相减计算,Y1-Y2是负值属于旅游业发展滞后型、Y1-Y2为正数得生态文明滞后型、Y1=Y2属于旅游业与生态文明的同步型.从图3和表6显示出结果:2012年和2013年的太原市旅游业发展水平高,远远高于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因此相减为负值是属于生态文明滞后型;从2014年到2017年,太原市不断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对其建设付诸实质性的措施,呈现逐年上升态势,进而反超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正是旅游业发展滞后型的表现.这表明,太原市的旅游业整体发展还不能满足当前最新的生态文明要求.

图3 旅游业水平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耦合协调度时年变化

因此太原市未来的发展应该在旅游业上出谋划策,从而与生态文明形成优质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进而对太原市的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14].

5 结论

本研究建立旅游业和生态文明的耦合协调模型,采取熵值法赋权,结合太原市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论如下:

5.1 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这六年间,太原市旅游业发展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均处于同比上升趋势,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激增.

5.2 耦合度

2012年至2017年,太原市旅游业和生态文明耦合度符合拮抗阶段,数值在0.440 5~0.494 5之间波动.

5.3 耦合协调度

从太原市旅游业发展水平和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度的分析结果可知,2012年~2014年之间太原市二者耦和协调一直在扩大,但是2014年以后二者逐渐往协调度发展,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强,呈现良好发展趋势.

由上文可知,太原市旅游业与生态文明两者整体协调度呈现良性发展,趋于优质发展,但耦合效益不佳,介于拮抗阶段.在山西转型发展关键期,太原市旅游业与生态文明耦合协调进一步提升.就旅游业给予几点建议:①智慧+旅游——巧借旅游的大数据分析,深入探索旅游热点,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太原市本地旅行社尽量生产专属于太原实情的旅游产品,设计太原独特的营销主题,促进旅游行业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旅游+智慧的创新让太原市的旅游业能更上一层楼,发展越来越好.②垃圾桶革命——对于旅游而言,最污染环境的地方之一就是垃圾桶,在太原的旅游景点当中好多都没有垃圾桶,垃圾桶数量少而且脏,结果就是不少游客手里的垃圾乱扔乱放,造成旅游景点垃圾成堆,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在今天垃圾分类高潮的大时代背景下,太原市正在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努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展开新型环卫的管理模式,大大的提升了环卫运作效率.③文旅大振兴战略——“新文创”的发现已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这正是国家产业振兴、需求提高、技术更新换代的结果.在今天国家不断推进文旅结合,即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共同进步,同时迅速驶入快车道.伴随着5G大时代的背景下,5G网络成为将来旅游景区必不可少的基础设备设施,全心全意给消费者定制专属于个人的个性化服务.太原旅游业的未来发展的轨道上,定要借鉴“新文创”,赋予产品更强大的竞争力,必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15].

猜你喜欢
太原市太原旅游业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乡村振兴“太原模式”亮起来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太原清廉地图
太原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及分析
人造太原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除夜太原寒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