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与博物馆、图书馆的数字文创开发比较研究

2022-01-06 12:52文婷钰荣芝幸
兰台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创档案馆博物馆

文婷钰 荣芝幸

《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到来,数字文创成为文创发展的新方向。数字文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呈现与展示,依托文化内核传达一定的精神文化内涵,包括VR展示、AR体验、体感交互、触控感应[1]93、App、动画、视频等形式。与实体文创不同,数字文创的技术要求更高、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体验感与互动感更强、达成的文化传播效果更好[2]136。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文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博物馆开展“云游博物馆”活动,图书馆整合资源提供云阅读平台,档案馆新增线上数字展览。当下,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作为国家科学文化事业单位,保存着丰富的资源,承担着越来越突出的文化教育职能。而相比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相对被动。因而,希望借鉴博物馆、图书馆的相关经验,为档案馆数字文创的发展提出路径。

一、档案馆数字文创开发情况

1.尚未普遍开发,形式较单一。档案馆的数字文创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笔者检索了41所档案馆(含34所省级档案馆),有半数以上的档案馆未能检索到数字文创产品,仍停留于编研、展览等传统服务形式。数字文创的呈现形式比较单一,一般为数字展厅、短视频、微电影等,类型传统,但对动漫、动画等相对新颖的类型已有所尝试,陕西省档案馆在动漫视频上的开发就比较出色。此外,档案馆与电视台等部门合作拍摄短视频、宣传片、纪录片的方式已经比较成熟。

2.内容创新性较弱。许多档案馆现有档案数字文创产品大多只是对档案信息的简单复刻,缺少对内容的深度挖掘。拍摄的视频、纪录片一般较为严肃,政治性、专业性较强,观看体验严肃枯燥,受众存在局限性。此外,浙江省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以VR线上展厅为主,对档案进行立体化展览,形式较有特色,但内容缺少创新性元素,档案故事挖掘不够深入,对馆藏档案资源文化内涵的开发深度不足,系统性欠缺。

3.开发目的多为科普宣传,盈利性弱。档案馆数字文创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向民众科普宣传,如合肥市档案馆的动漫短片《档案总动员》,江苏省博物馆的一系列城市宣传短视频,目的是让民众了解档案的作用、档案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或进行城市宣传,多制成碟片免费发放或在网上免费浏览,经济效益较低,而科教宣传作用较突出。

4.针对性政策规范尚未出台。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有关支持、促进文化创意发展的政策,但提及更多的还是博物馆,而档案馆同为国家科学文化事业单位,在各项政策中少被提及,即使被提及,也大多作为博物馆、图书馆后的“其他”,不是政策支持的主体。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已把档案馆纳入“内容创作生产”类,确认了档案馆文化创作生产者的身份。新《档案法》虽然给档案的数字化开发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针对档案馆开发数字文创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规范均未出台,涉及的知识产权、信息保密等问题未有定论。在此背景下,为规避风险,档案馆开发数字文创更加审慎。

5.宣传方式稳定,但有效性不足。目前,档案文创产品宣传方式以官网、微博、微信为主。在官网建设方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浙江省档案馆等可在官网搜索和浏览到较多优秀的数字文创成果。此外,档案馆也逐步建立起充满档案特色的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平台,为档案文创产品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和宣传平台。但部分档案馆官网大多只发挥着政务公开的作用,例如河北省档案馆、湖南省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等,鲜少发布与文创产品相关的消息和动态。甚至部分档案馆所使用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无法及时更新,配图和文字缺少吸引力,宣传效果有限。

二、博物馆数字文创开发情况

1.数量类型丰富,区域差异明显。在检索的含34所省级博物馆的43所博物馆中,除个别博物馆未检索到数字文创产品外,检索到的数字文创成果丰富,包含App、游戏、IP动漫、动画短片、小程序、短视频、纪录片、歌曲、表情包等数字文创类型。其中,北京、上海、甘肃、四川等地的博物馆在呈现方式的新颖度及数量上都更为出色,也有少数省市的博物馆除馆藏文物的数字展示及线上展览外,没有其他新颖的数字文创产品,这部分的博物馆仍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2.依托丰富馆藏资源及特色藏品。博物馆数字文创开发的内容多基于馆藏及相关的文化。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数量及种类较为丰富,珍贵文物进馆时往往优先考虑博物馆,其数字文创的开发拥有极为丰富的素材。故宫博物院馆藏种类丰富,藏品珍贵,其建筑本身也是巨大的文物保护对象。基于此,故宫博物院才能开发出层出不穷的文创产品。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是一座保护、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的遗址类博物馆,根据自身馆藏独特历史文化开发了创意金沙AR互动。

3.开发方式多样,以合作开发为主。我国博物馆数字文创开发方式大致是以下三种:自主开发(由馆内相关部门负责);博物馆成立文创公司开发;与专业的互联网公司、文创公司合作开发。在以上三种基本方式的基础上,还会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开发。当前多采用与专业公司合作开发的方式,制作产品效果较好。例如,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合作开发“云游敦煌”小程序,并推出一系列动画剧,迅速出圈。甘肃博物馆与掌上兰州合作推出网红歌曲、城市MV、网络表情包、动画短片等,得到不少观众的喜爱,网红歌曲《生僻字》也在各大音乐平台上线。

4.政策基础较好,且持续完善。博物馆一直走在我国文创产业发展的前列。2015年3月实施的《博物馆条例》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开发衍生产品,博物馆行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时期。2016年,国家五部委联合下发《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各博物馆加大了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建设的投入,VR、AR、AI等新技术得到应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10月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文创收入可以用作个人绩效,进一步调动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的积极性。2019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试行)》,使博物馆在馆藏资源授权方面“有规可依”。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战略。逐步完善、明确的政策鼓励引导着博物馆数字文创开发工作,使开发工作更加规范。

以“皇”为声符的“煌、惶、蝗、凰、隍”,声韵调都一致,留学生们只需知道“皇”的读音,便能在短时间内掌握由其构成的所有汉字。然后,通过形符表义功能,区分各自的含义。

5.新媒体平台建设较完全,粉丝数量参差不齐。博物馆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总体建设较好,大多都拥有类似的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宣传平台。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立了融媒体矩阵,囊括微信服务号(包括英文版)、微信订阅号、微博、抖音。多数博物馆都拥有一定的粉丝基础,但在平时的博物馆运营宣传中,除个别博物馆外,活跃用户相对较少,甚至某条微博“无人问津”。这与博物馆的综合社会关注度、微博的内容话题运营方式等紧密相关。

三、图书馆数字文创开发情况

1.类型单一,以H5和VR为主。检索35所省级及以上图书馆发现,约1/3的图书馆未搜索到数字文创的相关内容,如山西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等。部分图书馆搜索到了数字文创,但是拥有数字文创的数量较少,多为一至两个。整体而言,图书馆数字文创类型以VR和H5动画为主,与档案馆数字文创产品相比,技术性更强。VR全景展是图书馆数字文创比较常见的表现方式,如安徽省图书馆的“中国强军梦”主题展等。H5动画在各图书馆的微信小程序中运用非常广泛,如“来自国家图书馆的攻略”运用H5动画将国图的背景介绍得生动有趣。

2.主题广泛丰富。图书馆数字文创包含主题较广。涉及时代热点,有上海市图书馆的《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阅读线上马拉松快闪;涉及优秀传统文化,有国家图书馆的“翰墨书香”智能书法文具盒;涉及当地特色资源,有安徽省图书馆的徽风皖韵看安徽。总体而言,图书馆数字文创是社会背景和各地特色资源的结合。

3.开发方式较为固定。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授权开发是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的主要模式,合作开发是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基于此,有学者以提高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的社会参与度为基础,构建了以市场和用户为核心的开发模式,如众筹开发模式,面向用户创新驱动的开发模式,以及从空间、资源和服务三个维度着手的三维度实施模式[3]72。这些创新模式充分尊重和考虑市场和用户对创意的不同需求,鼓励图书馆开阔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和创意来源,引进更多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图书馆文创工作。

4.拥有各级政策支持。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明确将各级各类图书馆列入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文物单位行列。博物馆、图书馆同属于文化和旅游部门下辖单位,所以文化旅游部门制定相关各项政策时政策主体通常都包含博物馆与图书馆。此外,还有专门针对图书馆的政策法规。2017年11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进一步明确,图书馆是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责任主体之一。近年来,各省市也根据本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和发布了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相关文件。201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图书馆合理开放空间,开展市场化运作。

5.微博流量较小,重视微信平台的宣传。除国家图书馆之外,其他公共图书馆的微博流量小,大多是转发读书会、征文比赛和心灵鸡汤等。图书馆官方网站的数据库资源做得比较出色,含有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如天津图书馆的天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但总体关于数字文创的内容较少。目前,图书馆文创宣传方式侧重微信平台,在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中呈现的数字文创种类及呈现方式较丰富。上海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跃+AR图书馆”项目,用AR来观看图书。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公众号上发布H5动画进行医学专题邮品展。

四、档案馆数字文创发展策略

根据检索超过34所省级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的数字文创开发情况的结果,对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进行对比(表1,见下页),依据对比结果及博物馆、图书馆的数字文创发展经验,分析档案馆数字文创未来的发展路径。

表1 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数字文创开发情况对比

档案馆的档案开放工作仍需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历史档案。在加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同时,应开放更多档案数字资源。当前,档案数字化工作成果丰厚,但开放程度馆际差异较大,如天津市档案馆官网上可以直接阅读数字化的历史档案,有的档案馆提供线上预约查档服务,而有的档案馆却连馆藏目录都未公布。数字化的档案仍然只是被保存,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可考虑将档案数字资源的开放纳入档案馆评估考核体系,推动档案数字资源的共享,为数字文创开发提供更好的基础。

除依托珍贵档案进行数字文创开发外,档案馆可以发挥自身档案特色,反向利用身上的神秘色彩,针对档案工作、档案知识等具有档案属性的主题进行开发,以宣传档案工作,增强档案意识。合肥市档案馆开发的动漫短片《档案总动员》就通过动漫视频的形式宣传档案知识。

2.丰富数字文创类型,引入多元主体开发。档案馆的数字文创类型以微视频、网上展厅等相对传统的类型为主,虽有动漫、动画等较新颖的类型,但总体与图博对比,类型较少,与当前新科技的结合迟缓,科技含量低。档案馆的数字文创需要加入更多的创新元素,关注前沿科技,丰富产品类型,重视与用户的互动性,应用VR展示、AR体验、体感交互、触控感应等技术性更强的形式。

同时,可引入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开发,集思广益,与专业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其在技术、市场方面的优势。区别于外包,与专业公司的合作能够减轻档案馆资金压力,但档案馆需对专业公司开发的数字文创严格把控。高校的力量在档案文创开发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当前,档案学研究力量多集中于高校[5]6,高校师生的加入能够给档案馆的数字文创开发增加活力,提供更多的创新路径和方式。例如,吴氏家训诵读录音、《天上北斗,人间高迁》专题片、高迁古村全景漫游等数字文创产品就是台州市档案馆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合作的“台州古村落建设数字记忆研究”项目的成果。

3.维护整合数字文创产品资源。在检索过程中,笔者发现档案馆数字文创产品的检索存在困难,许多档案馆难以检索到相关的产品。档案馆数字文创内容较为分散,需要通过多途径才能查找完全,给公众的浏览带来了困难[6]39。有的档案馆虽然查找到了数字文创产品,但是链接无法使用。有鉴于此,档案馆应按时维护数字文创产品资源,提升技术水平,及时更新网站视频与链接,避免出现视频过期或链接失效的情况。同时,为了便于用户查找观看,亦便于调查研究,可建立综合性网站,设置数字文创相关专题,打造集中展示数字文创产品的平台。

4.发挥引导作用,打造典型案例。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大发展是从故宫文创的成功开始的,各大博物馆纷纷仿效,甚至将文创的开发工作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创产品。国家图书馆牵头与37家副省级以上图书馆在2017年成立“全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联盟成立后,超过30家图书馆实现了文创产品开发零的突破。国家图书馆作为联盟牵头者,文创产品种类形式丰富,更打造了“翰墨书香”等一系列明星数字文创产品,为图书馆数字文创开发作出良好示范。

总结博物馆、图书馆经验可发现,数字文创的开发需要引导示范。档案馆数字文创的发展需要打造档案馆数字文创开发的经典案例,为档案馆的数字文创开发作出良好示范,鼓励、引导其他档案馆数字文创的开发工作。并且可以发挥档案馆的优势,建立数字文创产品开发档案,形成一套可供参照的制度模式。同时,档案馆间应加强交流合作,甚至可成立相关的开发联盟,搭建资源共享的平台,互相交流经验,在某一专题上进行联合开发。

5.配套相应政策,规范开发工作。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数字文创开发都存在相关法规不完善的问题,但是针对档案馆数字文创开发的政策为三者中最少。同属国家科学文化事业单位,博物馆、图书馆都有针对性的政策规范,但档案馆却少有提及。这与档案馆与博物馆、图书馆归属部门差异有关,文旅部门的政策难以对档案馆产生效用,但是文旅部门的政策可以为档案馆提供参考。

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需要政策的直接支持、各类配套法规制度的保障,制定包含文化产业发展、科技投入、人才培养等内容的档案专项规划,规范数字文创开发授权及其开发工作。用政策引导和支持档案数字文创产品的开发,减少档案馆开发数字文创的顾虑,更要给予档案馆一定的自主空间,充分发挥档案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6.改变刻板印象,实现破圈宣传。人们对档案馆本身存有刻板印象,而档案馆目前开发的数字文创产品主题大多比较严肃,趣味性较少,大多为专题档案展览和科普,加上档案馆的宣传力量薄弱,因此档案馆数字文创产品受到的关注较少。公众对档案馆方面的信息关注度较弱,档案馆的官网、公众号等宣传平台的关注用户和活跃用户都较少,且多集中于相关专业人士。

基于此,要革新档案馆管理思维,注入更多活力,在选题选材上加入更多创新元素;重视与用户交流互动,把握民众需求,促进档案馆自身形象转变。同时,不仅要开发优秀的数字文创,更要让大众了解档案馆的数字文创。与“圈层”外媒体合作,实现“破圈”宣传,尝试视频平台,并巩固已有的宣传平台,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运营。通过持续推出信息及产品,培养用户关注档案馆、关注档案馆信息发布平台的习惯。

猜你喜欢
文创档案馆博物馆
陶溪川文创街区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博物馆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露天博物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