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建立产业人才学院助力产教深度融合宁海县人力社保局

2022-01-07 09:09
宁波通讯 2021年22期
关键词:宁海县宁海实训

2020年以来,宁海县紧密围绕高技能人才需求,创新探索“四方联动”产业人才培育模式,实体化建设运作宁海产业人才学院。该模式下,宁海县模具、文具、汽配等产业就业人才平均顶岗时间缩短60%,入职工资提高近50%,企业留用率达到90%以上。学院试运行一年以来,已培养产业人才2000余名。今年9月26日,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赴宁海产业人才学院实训工场德科精密模塑有限公司实地调研,对该模式给予肯定。

寻症破题

“四方联动”打造“协作共同体”。针对在校教育与企业实际要求存在差距的现状,宁海县政府搭建平台,招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高校实施教学改革,提供定制式生源;企业共同开发技能培训体系行业标准,提供实训导师、平台和耗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辅助高校针对产业特点设计“标准化”课程并协助管理。

校企牵线引资源。近年来,宁海人社部门结合优势产业,多次带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企业赴省外高校开展产教融合育人洽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今年4月,举办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吸引省内外近50所高校参会,27所高校与宁海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已有30余所国内院校与宁海建立合作培养关系,累计建立93家大学生实训基地。

多方协同建学院。优选合作高校,重点瞄准符合宁海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大学;优选合作企业,重点选择能主导行业标准、引领技术创新的骨干企业;优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着重引入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勇于创新且深受企业及高校认可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目前参与合作的企业有2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有6家,涵盖模具、计算机、跨境电商、智能制造等产业。

2020年11月,宁海产业人才学院实训基地启用,吸纳了100名来自东北的高校学生。

参训学生在企业导师指导下进行实训操作。

4月19日,宁海产业人才学院成立仪式上实训工厂接受授牌。

建立实训体系

优选优配保证实训生源质量。通过专业知识测试等环节筛选合适的学生,在专业对口的情况下,让学生至少提前一年进入企业,参加职业化训练,提高毕业留用率。2020年首批在高校招生共有202名学生报名,经筛选后录用模具技能人才54名,最终留用在实训基地就业的有52名,对口就业率达到96%。

保质保量打造就业“岗前班”。根据地方产业需求实施学校、企业“双主体”培养。高校通过“引企入教”实施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创新大学生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有效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该模式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使应用型高校成为企业的定制式人才“供应商”。

“一企一策”构建实训管理体系。结合产业导向及企业需求,由实训企业整合现有资源,由人力资源机构紧扣实训企业行业产业特点,指导企业“量身定制”实训体系,开展认知实训、跟岗实习和顶岗实操。阶段性实训结束后,以量化评估的方式来评估实训效果。以模具设计为例,顶岗时间从30个月降至12个月,试用期月薪由2500元提升至4000元以上。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打出政策组合拳。宁海县自2019年以来相继出台《关于实施“人才政策28条”的意见》《宁海县“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遴选实施办法》等文件,吸引企业、专业化服务机构加入技能人才培养事业。

开辟“云上管理”。通过建立产业人才学院建设标准,线上优选合作高校、企业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现“云合作”;以数字化手段对学生实训过程进行全流程、全环节实时监测,实现“云管理”;建立产业人才电子档案,对人才评估结果、成长路径、就业去向进行全方位跟踪,实现“云服务”;健全产业人才需求动态监测分析体系,支持人才根据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实现“云培训”。同时,对输出人才提供5年成长路径、就业去向等跟踪服务,在5年“保质期”内全程提供心理调适、岗位匹配、技能提升等一系列保障措施。

建立评价机制链。针对培育期满的毕业生,形成人力资源机构专业评价、企业自主评价、政府考核评价的三维评价体系,以全链条服务跟踪的模式确保“人才生产线”提质增效。

未来五年,宁海县人力资源部门将继续优选培植2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0家实训工场、100所合作高校,培养10000名产业人才,努力把宁海产业人才学院打造成应用型产业人才培养的摇篮。

猜你喜欢
宁海县宁海实训
宁海县黄坛益良五金厂
宁海县黄坛益良有限公司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宁海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