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取石术的疗效与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2022-01-11 09:56
当代临床医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造影高龄内镜

李 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综合急诊外科,安徽 合肥 230031)

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的结石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患者临床中会出现明显肝胆区疼痛表现。同时,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对患者饮食、健康十分不利,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近年来,随着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应用,能减少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带来的损伤[1],患者对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治疗的耐受度较高。但高龄患者由于机体退化程度更高且合并多种慢性病,手术耐受力更低,对患者来说,除了有效的治疗也要联合高质量的护理管理。本研究将针对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取石术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72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调查样本。年龄均超过70岁;平均(78.6±6.4)岁,其中男42 例,女30 例,合并高血压患者37 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6 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影像检查明确胆总管结石诊断;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患者无其他结石合并症;患者无其他肝胆合并症;无意识障碍;既往无精神类疾病;无手术禁忌症;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参与调查。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取石术治疗。手术器械为JF260 电子十二指肠镜、ERBE VIO200S 高频发生器。(1)手术操作。插入内镜至十二指肠乳头,在导丝引导下切开插管造影,插管困难的患者可给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治疗,根据结石位置、数量和大小选择治疗方式。术中要根据患者十二指肠乳头的条件行小切开或中切开,缓慢填充造影剂[2]。在X 线、内镜监视下进行扩张,结石较大者碎石后取石,术后置入引流管。一次取石失败者可先放置鼻息管或塑料支架引流,择期取石。(2)围术期护理。术前管理:给予患者完善的术前评估,明确患者手术指征。术前24h 联合医师/麻醉师给予患者术前评估,明确手术风险,做好术前准备,结合患者风险评估制定紧急管理预案。高龄患者,多存在机体功能退化表现,术前要纠正患者血压、血糖指标。此外,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的情绪,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特点耐心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稳定患者情绪,提升患者配合度[3]。患者术前3 天以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为主,术前6h 禁饮食、术前2h 禁水,术前2h 给予非糖尿病患者100mL 左右葡萄糖溶液口服。患者俯卧位,对于呼吸困难不能俯卧的人员可在右侧胸前放置软垫,保证患者手术顺利。术中管理:密切监督患者生命体征,指导患者通过口鼻呼吸,避免憋气[4]。护理人员要及时清理患者口鼻分泌物,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发现异常立刻通知医师处理。术后管理:术后让患者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心电、血压等监护,乳头括约肌切开者术后禁食、禁水24h。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术后48h 可给予少量温水饮用,无异常后可给予流质饮食,而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患者术后饮食可适当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避免十二指肠乳头摩擦出血引发其他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5]统计两组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SF-36 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总分100 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软件处理,t 值、χ2值分别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检验值,(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取石成功率统计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率为94.4%(68/72),二次取石成功率为100%(4/4)。

2.2 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有1 例出血、1 例高淀粉酶血症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病情恢复。

2.3 生活质量评估管理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66.8±7.1)分,管理后评分为(84.6±6.2)分,统计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生活质量评估

3 讨论

肝胆结石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较高,疾病的发生与患者自身行为习惯、肝胆功能相关。对于高龄患者来说,其脏器功能退化严重,发生此类疾病的几率较高。手术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式,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取石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相比于常规手术治疗来说患者受到的创伤更小,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率达到94.4%,证明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理想。

高龄患者自身机体耐受能力低下,且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容易发生手术并发症。因此,在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也要加强患者围术期护理管理,通过护理管理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手术风险[6]。我院患者经过护理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非常低,且患者经过管理后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证明本研究采取的护理管理有效。相关文献也能够佐证本研究结果,例如,有学者对40 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为出现2 例出血者及1 例血淀粉酶增高者,且均治愈出院;另有学者研究采用本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率是30.1%,其远低于对照组的46.3%;有学者对34 例患者进行研究,只发生2 例并发症,均为血淀粉酶增高。这均证明了本治疗方式的应用价值。

高龄患者手术治疗风险较高,在护理管理中要给予充分的术前评估和术中、术后监督管理,了解患者手术既有风险和潜在风险,做好预防措施,必要时制定紧急管理预案保证患者安全,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此外,术前不要长时间禁食水,避免患者过度饥饿而出现血糖、血压下降或脱水表现,术后要对患者饮食进行管理,尽可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机体康复。

猜你喜欢
造影高龄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眼内镜的噱头
一种用于内镜干燥的酒精收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
石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