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与改进策略

2022-01-15 08:36张春燕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实践性思政课理论课

张春燕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远程教育也称现代远程教育为网络教育,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招生对象不受年龄和先前学历限制,为广大已步入社会的成年人提供了学历提升的机会。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可以利用网络随时随地学习。

实践性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各种教学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中提出:“推动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八个统一,其中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一个重要方面,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目前,在远程教育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学习者学习目的功利性强,只为考试通过而学习、教师的“教”与学习者的“学”相脱离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从而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这同远程教育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单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离、师生异地分离有一定的关系。在远程教育思政课中开展实践教学可以弥补上述不足,对提升远程教育的思政课教学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实践教学的含义及功用

实践性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通常在实验室、实习场所等一定的职业活动情景下进行。

实践教学有3 个特点及功用:一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即指某一学科除理论教学之外的其它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二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通过二者的结合来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将理论应用到社会实际中;三是注重对学习者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启发学习者从不同方向与角度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概念至今仍存在争议。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对应,应包括“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这应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三个层次。

课堂实践教学主要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开展的课堂讨论,结合学习内容而进行的主题演讲、作业展示等活动;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指通过校园文化和各类校园活动来实现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目的,如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开展各种讨论展示等;社会实践教学主要指利用社会上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用的公共资源进行的教学,如参观各类展览馆、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等。

远程教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在以上3 个层次的基础上还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可为远程教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新的形式和内容,有更可拓展的创新空间。结合远程教育的教育教学特点,依托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探讨远程教育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个课题。这对提升远程教育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性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在远程教育的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符合远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我国远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远程教育的思政课教学主要以学习者网上自主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教师辅之以少量学时的面授辅导。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面授辅导都是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而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可将理论知识与价值观以直观的方式传授给学习者,使学习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转化与理解,进而接受。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习者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更重要的是还要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作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仅有理论不能应用,思政课就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同远程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完全契合的,也是必要的。

2.有利于弥补远程教育时空分离师生异地教学模式的不足

远程教育的优势之一是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师生异地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使学习者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一模式显然也存在着它不利的一面。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自主学习,它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行为自律能力要求很高;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理论性较高、较为抽象,其生动性、趣味性远弱于其他专业课。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容易使学习者产生疏离感、疲惫感,而实践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正可弥补上述不足,使学习者在另一个场景中消化和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消除时空分离的负面影响。远程教育模式的另一个特点是师生异地,缺少了教师面对面的讲解,无法领略教师带有情感色彩的讲课风度,缺少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这对思政课的教学实效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交流、沟通与互动对学习者的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和重要途径。而实践教学可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增进生生之间的感情和沟通,从而有效消除学习过程中的疏离感、疲惫感和孤独感,能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取得理论教学所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有利于增强远程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在远程教育中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同样是要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样思政课才达到了它的实效性。而要提升远程教育思政课的实效性,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显然是远远不能达到其教学目的的,必须要发挥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协同育人的作用。“如果离开了实践,单向的理论知识传输会使教学单一、枯燥、缺乏生命力,思政课教学效果也无从检验,理论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落实。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去体验和感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生活中体会真理的魅力,在创造中发挥自身的才智,在实践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三、远程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目前远程教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开展还没有明确的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还未能有机地统一起来。受限于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及成人学习者业余学习的特点,组织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大多时候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学习者功利性的学习目的也使他们将关注点主要聚焦在如何通过考试取得学分上。无论是办学主体,还是学习者个人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对实践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主体认为实践教学投入精力大,组织所需人力多,所以不愿组织实践教学;课程学习者以拿到学分为目的,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热情不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导致远程教育的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影响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2.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远程教育的一些办学主体对实践教学的具体设计,多是每门思政课拿出一个学分,选一个形式提交一份与思政科目内容相关的电子报告即可。单一的实践教学模式,往往流于形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习者的思想认识和能力素养。具体表现为远程教育的思想理论课的教学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整体设计,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实践教学内容不能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或是不能很好地反映理论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设计简单随意,形式单一,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不能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不能体现课程的核心内容等。结果往往是学习者为拿到学分而应付,教学者为完成任务而布置,实践教学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增强教学实效性的作用。

3.实践教学基地欠缺

实践性教学,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通常在实验室、实习场所等一定的职业活动情景下进行,这些场所也可称为实践教学基地。在远程教育中,各办学主体显然缺少这样的实践教学基地,尤其是专为思政课而配备的实践教学基地还很少,远不能满足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需要。而社会上可以用来进行实践教学的场所,如地方上的一些红色资源等基地的利用更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资金的投入,需要学校多部门的组织、协调,这些都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带来的一定的难度。

四、远程教育的思政课教学中实践教学路径的创新

远程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要以育人为宗旨,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实际、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接受教育、提高素质,运用所学理论服务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从而实现思政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

1.利用校园活动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手段

远程教育学习者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只有少量的面授教学,加之都是成人学习,因而组织校园活动并不能像高校那样便利。但同时远程教育也可利用自身的网络教学优势来开展一些与实践教学相关的活动。如校园活动的开展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首先可以在办学主体的主页上开设思政课专栏,营造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其次,可以通过微信群,qq 群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在群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课教学活动,如组织热点话题的讨论,一部电影的观后感等。另外,可以组织一些大型的主题活动,如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演讲、聘请知名的专家进行国家最新方针政策的解读等。这些活动都是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延伸,是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手段,对提高远程教育思政课的教学实效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2.利用地方红色资源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

中国地大物博,近现代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资源分布在全国各地,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的真实见证和写照,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等精神文明的内涵,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红色资源承载着厚重的党史国史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独特的精神特质,内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全国很多地方都能找到与之相契合的红色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学习者参观学习,将枯燥的理论教学内容通过切身体验融入到学习者的脑海中,将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于润物无声中起到启发式教学的作用,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目的。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多是成人业余学习,工学矛盾突出。想要组织参观地方上的红色资源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就近原则。尽量利用当地的现有红色资源,这样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即可达成实践教学的目的;二是组织次数不宜过多。尽量选择典型而有教育意义的资源组织一到两次即可,这样既可以有效缓解学习者的工学矛盾又可有效利用时间,也更易于被学习者所接受;三是要让教学起到应有的作用,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3.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实践教学的形式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通过虚拟环境反映现实情境的技术,对于教学活动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对思政课这类理论化程度较高的课程,有助于强化教学直观性与实践性。”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价值首先表现在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可视化。思政课很多理论知识都较为抽象,这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在课堂上可能无法对相关知识实现清楚认知。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对应的知识场景,就可以将理论化的知识通过可视化的场景展现出来,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理解。其次,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当今时代是网络化的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早已离不开网络,学习者大多已习惯通过网络来了解社会,来工作和学习,通过新颖的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思政课教学,无疑契合了人们的习惯和口味,因而可以有效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可以给学习者创造实践空间。在思政课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形成有效理解,并且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那么就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才能实现。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依据理论教学的内容构建对应的实践性虚拟场景,引导学习者通过相关设备进入到虚拟的现实场景中进行实践体验、深切感受,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这对于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总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远程教育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既可以弥补实践教学基地欠缺之不足,也可节约大量经费,又可创新实践教学的形式,增强学习者对于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之,在远程教育中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需提高教学主体与学习者双方面的思想认识,需拓宽实践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好各地的红色资源,需创新实践教学的形式,将实践教学当成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着力点,才会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中。

猜你喜欢
实践性思政课理论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