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旧志整理与利用情况调查

2022-01-18 03:40
广西地方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著录方志康熙

王 琼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桂林历史悠久,以山水文化著称。康熙《桂林府志》云:“当楚越之交,披山带江,控制蛮荒数千里,盖西南一都会也。世谓桂巅摩天,漓波经地,水环湘桂,山类蓬瀛,其山水诚甲天下。”[1]从考古发现的宝积岩、大岩、轿子岩以及甑皮岩等遗址表明,早在3万年前,桂林就有远古居民生活。先秦时期,桂林为百越地,主要居民为西瓯人。秦始皇平定岭南后,设桂林郡,后行政区划不断变迁。桂林旧志是一个时空概念,从时间来看,1949年以前纂修的地方志都涵盖在内;从空间来看,指现今桂林市行政区划内的地方志,即桂林市以及下辖6个区(秀峰、叠彩、象山、七星、雁山、临桂),1个县级市(荔浦),10个县(阳朔、灵川、全州、兴安、永福、灌阳、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平乐、恭城瑶族自治县)的地方志。

近几十年来,广西旧志的整理和研究成果丰硕,然而目前作为广西北部重镇的桂林旧志的整理和研究明显不足,目前没有一部桂林旧志得以校点整理,现存桂林旧志的现状及存藏情况等有待明确。因此,本文拟对桂林旧志的目录著录、整理出版和数字化情况进行调查,以便为桂林旧志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打下基础。

一、桂林旧志概况

桂林修志之风可追溯至汉唐时期。笔者查阅各类目录、工具书调查发现,1949年以前,严格意义上的桂林旧志107种①为方便调查研究,不包含《桂林风土记》《桂游鸿雪》《桂林山水》《桂林诸山别记》等地情文献。雷坚《广西方志编纂史》将《永乐大典方志辑佚》所收录桂林地方志列入广西地方志总目录,然《永乐大典方志辑佚》所收录方志编纂者、编纂年代不详,容易与已列出之桂林方志重复,故暂不列入。,现存桂林旧志45种,佚志62种。现存桂林旧志中一些志书有多个版本,共有68个版本。王歆《始安记》是已知最早的桂林旧志①关于王歆《始安记》的成书时间,目前学界仍有争议,三种观点为:一是南北朝至隋(见刘名鸿《桂林地方志考略》,《社会科学家》1986年第2期)。二是晋朝(见雷坚《(晋)〈始安记〉成书年代及作者考》,雷坚编著《广西方志编纂史》,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三是三国吴以后唐代以前(见陈相因、秦邕江编著《广西方志佚书考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有说《始安记》与《始安郡记》相同者,有说作者为王歆之、王韶、王韶之者,此问题当需专文详考。,已佚,清王谟辑《汉唐地理书钞》仅录其目②清王谟辑《汉唐地理书钞》(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6页)著录:“王歆《始安记》(营阳郡记 零陵县记),王歆《始兴记》。”,佚文散见于李贤《后汉书注》《北堂书钞》《太平御览》等书中。明代《(景泰)桂林郡志》是广西现存最早的地方志[2],已无完帙,残本存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桂林图书馆(以下简称桂图)、广西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区图)有抄本。《(景泰)桂林郡志》是唯一传世的明代桂林旧志。传世旧志中,编成于清代的旧志33种,康熙9种,雍正2种,乾隆4种,嘉庆3种,道光8种,咸丰1种,光绪6种;成书于民国时期的旧志12种,清朝编成的桂林旧志传世数量最多,以康熙年间为最。

以桂林现有行政区划来看,桂林旧志包括桂林市旧志2种,即《(景泰)桂林郡志》《(康熙)桂林府志》;临桂区旧志3种,即《(嘉庆)临桂县志》《(光绪)临桂县志》《(道光)义宁县志》;阳朔县旧志4种,即《(康熙)阳朔县志》《(道光)阳朔县志》《(民国)阳朔县志》四卷本、《(民国)阳朔县志》十编本;灵川县旧志3种,即《(雍正)灵川县志》《(乾隆)灵川县志》《(民国)灵川县志》;全州县旧志4种,即《(康熙)全州志》《(乾隆)全州志》《(嘉庆)全州志》《(民国)全县志》;兴安县旧志3种,即《(乾隆)兴安县志》十卷首一卷本、《(乾隆)兴安县志》十二卷本、《(道光)兴安县志》;永福县旧志3种,即《(道光)永福县志》《(光绪)永宁州志》《(民国)永福县志》;灌阳县旧志4种,即《(康熙)灌阳县志》《(道光)灌阳县志》《(光绪)灌阳县志》《(民国)灌阳县志》;龙胜各族自治县旧志4种,即《(道光)龙胜厅志》《(民国)龙胜县志》二卷本、《(民国)龙胜县志》四卷本、《(民国)龙胜县志稿》;资源县旧志1种,即《(道光)西延轶志》;平乐县旧志6种,即《(康熙)平乐府志》不分卷、《(康熙)平乐县志》八卷本、《(雍正)平乐府志》《(嘉庆)平乐府志》《(光绪)平乐县志》《(民国)平乐县志》;恭城瑶族自治县旧志2种,即《(光绪)恭城县志》《(民国)恭城县志》;荔浦市旧志4种,即《(康熙)荔浦县志》《(道光)修仁县志》《(光绪)修仁县志》《(民国)荔浦县志》;寺志1种,即康熙年间修《栖霞寺志》;山志2种,即《(康熙)湘山志》《(咸丰)湘山志》。

二、桂林旧志著录情况

桂林旧志在全国和广西方志类专题目录文献中著录最为集中。这些目录文献包括:《广西省志书概况》《广西方志提要》《广西方志佚书考》《广西方志编纂史》《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古方志考略》《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等。上述目录,有的是较为简单的登记目录,只著录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及馆藏地,如《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广西地方史志联合目录》;有的则是较为详细的提要目录,著录题名卷数、著者、内容等,如《广西方志提要》。从著录数量来看,《广西方志编纂史》著录桂林旧志111种,包括现存桂林旧志和佚志,数量最多。从著录版本及收藏信息看,《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资料较全。从内容来看,《广西方志提要》所收录桂林旧志内容最为详实。通过地方志目录文献的梳理,可以对桂林旧志的整体状况有一个基本了解。

《广西省志书概况》是1934年广西统计局编撰的一部著录广西府州县志的方志文献。该书分为三部分:(一)广西省志书概况;(二)广西各县志书近况;(三)附录:关于嘉庆《广西通志·艺文志》之一点探讨。本书收录广西旧志357种,其中桂林旧志65种,著录志名、卷册、编修者、编修朝代、出版年、备注(出处、存藏等)。该书是较早对广西旧志进行整体梳理的著作,具有开创意义,但志书存佚情况标注不明。其对《(隆庆)清湘志》《(嘉靖)全州志》编修者、编修年代进行了考辨,是较早对桂林旧志进行考证的著作。

《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是全国性志书总目。《中国地方志综录》著录桂林旧志39种,正文38种,附录从大陆劫运至台湾稀见方志目录增加1种《(乾隆)灵川县志》。此书著录书名、著者、版本及22个图书馆存藏情况。《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收录桂林旧志40种,修订了《中国地方志综录》著录上的一些错误,删除了误收的佚志《(康熙)临桂县志》、江西旧志的《(同治)兴安县志》,增加了《(民国)永福县志》《(民国)平乐县志》。该书以1962年出版的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为蓝本,印发给各收藏单位参照实际馆藏进行核对,并且补充修改[3]。该书著录方志名称、纂修者、版本、存藏情况,著录了190个文献收藏单位方志的存藏情况,因为由各收藏单位进行核对,信息相对较为准确。

《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下)收录桂林旧志42种,在《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基础上删除了误收的雷汾清纂修《(乾隆)兴安县志》,增加了《(民国)龙胜县志》二卷本、《(民国)龙胜县志》四卷本、《(民国)龙胜县志稿》3种旧志。著录书名、卷数、纂修者、版本、存藏情况、附注,存藏情况以广西区内10个文献收藏单位为主,对稀见本也著录广西区外馆藏地,如康熙二十八年(1689)刻本《(康熙)全州志》、道光八年(1828)刻本《(道光)永福县志》,附注“原刻藏日本内阁文库”。新旧地名辨正或改并者,亦略加注明。《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由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等主编,1988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广西地方志目录有关桂林旧志的收录情况较全,能够较为清晰地反映广西区内桂林旧志的存藏情况,且在附注部分对志书的存卷、纂修、存藏、地名变更等做了简要说明,使用更为便利。与《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相比,该书作了一些修正和增补,如《(宣德)桂林郡志》,《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存卷数有三种情况:一是国家图书馆存卷一至八、十九至二十三;二是桂林图书馆存卷一至二十一;三是广西区图书馆存卷一至八、十九至二十二;此本统一更正为存卷一至八,十九至二十三。《(康熙)桂林府志》的纂修者,由《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清)程可则纂修”更改为“(清)高熊征辑”,更符合事实。补充了一些存藏信息,如《(康熙)全州志》八卷本,原刻本国内不全,《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国家图书馆存一至七卷,天津图书馆存卷五,其他藏本均为影印本、抄本,而此书注明了日本藏本。

《中国古方志考》收录桂林旧志16种:《始安记》《桂林风土记》《(桂林)旧经》《(桂林)图经》、宋江文叔纂《桂林志》、张氏《永乐大典》辑本《桂林志》、《静江府图志》、宋黄岂《桂林编》、元《桂林图册》、元赵天纲纂《桂林志》、《临桂图经》《全州图经》、宋陈岘修《清湘志》、宋余元修《清湘志》、张氏《永乐大典》辑本《清湘志》、张氏《永乐大典》辑本《全州志》、张氏《永乐大典》辑本《平乐志》,除了《桂林风土记》,其他均已佚失。此为张国淦先生遗著,“方志之书,不论存佚,概行收录。因系资料性质,故只辑录旧文,有删无改,分析论断,多出前人,编者间抒己见,则附著案语之中。”[4]

《广西方志佚书考录》收录桂林佚志62种,汇集所佚志相关史料,辑出方志佚书序,附在其后。该书为陈相因、秦邕江编著,1990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广西方志提要》的姊妹篇,为根据正史之艺文志、历代公私书目以及《太平御览》《永乐大典》等类书、元明清一统志等,并参考《中国古方志考》的研究成果。

《广西方志编纂史》书末所附《广西地方志总目录》,是在《广西方志提要》《广西方志佚书考录》《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史志图书目录》《永乐大典方志辑佚》基础上整理而成,收录桂林存佚旧志111种,其中6种为《永乐大典方志辑佚》所收。该书由雷坚撰写,2007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从不同角度、各个层面,全方位探讨广西地方志编纂发展变化的历史与轨迹。

《广西文献名录》《广西方志提要》《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稀见地方志提要》均为提要式目录。《稀见地方志提要》收录桂林旧志3种,即《桂林风土记》《(康熙)阳朔县志》《(康熙)荔浦县志》。《桂林风土记》《(康熙)阳朔县志》存于上海图书馆,《(康熙)荔浦县志》存于徐家汇藏书楼,三志均为抄本,较为少见。其不仅著录了志书内容及作者提要,还著录了馆藏信息,对志书编纂的优劣之处做了简要评价,对后代研究者具有参考价值。如《(康熙)荔浦县志》的提要称明代荔浦志久佚,此志“征诸耆宿见闻,参诸省郡志书,摭采颇难。其书体裁凡三十二门,而无大纲,记述则极简略,为未竟志稿也”[5]。《桂林风土记》据福建谢肇淛《小草斋》记载有张因、卢顺之诸人,而此本无,提要评价说“则此本又有缺散,非洪武时抄传之原本也”[6]。对《(康熙)阳朔县志》则称:“观其书中各门,间有挂缺者仍多,编者虽密意搜求,然终不免犹有疏漏之感焉。”[7]此本在版本著录上讲求客观,三本均为抄本,其《桂林风土记》著录为“槜李曹氏抄本”,《(康熙)阳朔县志》著录为“传抄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康熙)荔浦县志》著录为“清康熙四十八年修,抄本”,而不是直接著录为“清康熙抄本”。该书著录全国各地稀见方志1012种,分十五卷,首一卷,著录题名卷数、著者、版本、著者简介、地方沿革及内容简介,由陈士贻撰写,1987年由齐鲁书社出版,“取版本稀见、或定例笔墨优异、或取材独到,为方志之独到者收录之”[8],言简意赅,评论精当。

《广西方志提要》收录桂林旧志45种,书末附桂林旧志佚书62种,是桂林旧志著录内容最详细的一部方志目录,现存的桂林旧志均有收录,内容包括方志版本、著者及生平、主要内容、考证等,舛误较少,考证详明。该书由广西通志馆编,1988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桂林旧志部分除了少数为江南岸、思凡等撰写,大多数为陈相因撰写。编者修正了之前目录著录中的诸多问题,如未收录不属桂林的雷汾清修《(乾隆)兴安县志》(属江西兴安);《(康熙)平乐府志》纂修者著录为“郑长青”[9],而其他目录多著录为“郑长清”。此提要目录通过扎实的考订工作,为桂林旧志整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收录桂林旧志42种,依次著录纂修者及生平、方志内容及价值、版本情况,除了少量为黄启文、王福近撰写,大多数为阳剑宏撰写。该书2002年由台湾汉美图书公司出版,卷前附阳剑宏撰写《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述评》,阐述广西旧志概况,现存旧志249部,明代12部,清代155部,民国95部,并指出《(景泰)桂林郡志》是广西现存最早的一部方志。此书亦有少量失误,如将“程庆龄”为江苏吴江人,此书著录为“江苏关江人”[10]。

《广西文献名录》为提要式目录,收录广西图书馆、桂林图书馆藏桂林旧志42种,内容包括纂修者、修志时间、版本以及在广西区图书馆和桂林图书馆的收藏情况。该书表明,绝大多数桂林旧志在广西区内均有收藏,但部分为抄本,而非原刻本。

根据巴兆祥《中国地方志流播日本研究》下编《东传方志目录》的著录,日本存桂林旧志11种[11],分别存于东洋文库、静嘉堂文库、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天理图书馆、国立国会图书馆、大阪府立图书馆。

三、目录著录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录著录来看,前辈学人用力甚勤,做了很多工作,但有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说明。

1.纂修者存在的问题。《(雍正)灵川县志》的纂修者,《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为“(清)郑采宣、陈虞昭修,(清)崔达纂”,《中国地方志综录》《广西方志提要》同,然《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著录为“(清)郑采宣修,陈虞昭、崔达纂”,纂修者“陈虞昭”的著录方式不同。方志著者的著录,“修”一般是指主修者,“纂”一般是指实际执笔者。《(雍正)灵川县志》“纂修灵川县志姓氏”题“主修总裁 广西桂林府灵川县知县沁水郑采宣”,“纂修 灵川县举人戊戌拣选知县陈虞昭 灵川县儒学扃廩膳生员崔达”[12]。清代,拣选知县并非知县,而是举人多次应进士不第,可参与知县的拣选。从修志姓氏来看,陈虞昭应为《(雍正)灵川县志》的实际执笔者。《(民国)灵川县志》载:“陈虞昭,字佚,县城南街举人,陈嘉谋之子,幼承家学,殚精经史,弱冠有声庠序。康熙五十六年举于乡,六十一年泗水郑公采宣莅任,因邑志残阙已甚,聘虞昭及贡生崔达纂修,虞昭以明代永乐、天顺、隆庆间志经三修,历一百五十年之久,旷阙莫稽,乃考诸残篇,征诸故老及耳目之所听睹而默识者,分为二十四类,别子目一百有八条,勒为成书,至雍正三年始克成□事,时称信史。”[13]由此可见,陈虞昭不只是实际执笔者,而且在《(雍正)灵川县志》的实际编纂中起主要作用。故当著录为“(清)郑采宣修,陈虞昭 崔达纂”,《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为是。

《(光绪)灌阳县志》修纂者,《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为“翁绶祺续纂”,《广西地方史志联合目录》《广西方志提要》《广西文献名录》则著录为“翁绶琪”续纂修。“翁绶祺”在《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及其他各类资料中均有出现,如《中南、西南地区省、市图书馆馆藏古籍稿本提要》[14]《桂林史志资料(第1辑)》[15]《况周颐年谱》[16]《中国古籍总目史部八》[17]等目录及学术著作、《中华书法篆刻大辞典》[18]等艺术类辞典。当以“翁绶琪”为是。首先,翁绶琪是江苏吴江人,清光绪十七年举人,工诗文,善书画,其书画作品多题款为“翁绶琪”[19]。其次,在《政治官报》和《广西官报》中所记均为“翁绶琪”,如1907年7月29日第298号《政治官报》载“广西巡抚张鸣岐奏请将宜山令翁绶琪开去底缺、以知府留桂差委片”[20]。误为“翁绶祺”者,可能因混淆所致,据《清代硃卷集成》载:“翁绶琪,原名寿祺,字楚珍,号印若,又号合攵玗”[21],“绶琪”与“寿祺”可能在流传过程中误写为“绶祺”。

《(光绪)永宁州志》的修纂者,《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为“(清)李重发原本;(清)高日华、联丰增修;(清)刘汉镇增纂”。《(光绪)永宁州志》卷前李重发序、联丰序述修志故实,可知为此志李重发原本、联丰增修。高日华纂修之证据在正文中,《(光绪)永宁州志》卷八《职官》云:“高日华,号蔚青,云南昆明进士,光绪八年署,倡修州志,未成,移署柳城,未一月,卒于仕。”[22]“(清)刘汉镇增纂”之据不详,在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中,桂林图书馆著录为“(清)李重发等纂修;(清)联丰增纂”,广西区图书馆著录为“(清)联丰撰”[23]。由此可见近十年来古籍普查工作的成效。

《(康熙)平乐县志》的修纂者,《广西方志提要》著录为“郑长青纂”。《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著录为“郭长清”,显误。其他目录均著录为“郑长清纂修”。《(康熙)平乐县志》卷五《职官》云:“郑长青,福建晋江人,进士,康熙十一年任。”[24]故当为“郑长青”。

2.所收志书有误。《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将雷汾清修《(康熙)兴安县志》作为桂林旧志。而实际上,此兴安为江西兴安而非桂林兴安。《中国地方志综录》所著录李宾晹修《(同治)兴安县志》也是同种情况。《中国地方志综录》著录《(康熙)临桂县志》,清张遴、潘弘树纂修,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并注明科学院图书馆、桂林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有收藏[25],但实际上已佚。这些问题在之后的桂林旧志著录中已得到修正。

3.编印错误。《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有一些明显失误,如光绪刻本《(嘉庆)临桂县志》著录为“清光绪五年(1880)补刻本”,当为“清光绪六年(1880)补刻本”。《(光绪)临桂县志》修纂者著录为“(清)吴征鳖修”,当为“(清)吴征鼇修”。《(民国)全县志》著录为“《(民国)全县县志》”。《(道光)灌阳县志》《(光绪)灌阳县志》的修纂者著录为“(清)肖煊修”,当为“萧煊”。《(康熙)平乐府志》著录为“郭长清纂修”,当为“郑长青纂修”。《(康熙)平乐府志》著录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71)刻本”,当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刻本”。[26]

四、桂林旧志数字化情况

地方志数字化在近年来颇受重视,国家图书馆等收藏单位自建了地方志数据库,此外,还涌现出多个商业数据库,如中国数字方志库、万方中国地方志数据库。

另外,广西桂林图书馆“广西旧方志”数据库收录桂林图书馆藏桂林旧志33种,著录题名、著者、版本、提要,并配书影,提要多为阳剑宏所撰。

从表1可知,有27种桂林旧志已完成全文影像数字化。其中中国数字方志库、万方中国地方志数据库、大成中国古方志集为商业数据库,需单位购买才可阅览。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旧地方志库需校园网内阅览,广西地情网古籍旧志能阅览部分。中国哲学电子书计划可全文阅览,但中途需不断验证,过程较为繁琐。有部分数据库有一些错误,如大成中国古方志集中,俞荔纂修乾隆十四年刻本《永福县志》被误认为桂林市永福县志,实际上应属福建省永福县志。

表1 重要数据库收录桂林旧志情况表

五、整理出版情况

方志古籍文献的整理主要包括原文影印、标点注译、分类资料汇编三种形式[27]。桂林旧志的整理主要是原文影印,目前还没有标点注译的桂林旧志出版。近几十年来出版了大量方志影印丛书,其中收录有部分桂林旧志,如台湾成文出版社的《中国方志丛书》收录9种、《中国地方志集成·广西府县志辑》收录25种,“稀见地方志丛刊”系列丛书出版诸多稀见桂林旧志。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常见的桂林旧志在很多数据库、图书馆或影印本中都可以找到,但是稀见的桂林旧志不仅无法见到原本,也无法见到影印本和数字化版本,严重影响到桂林旧志的整理研究和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区外甚至海外桂林旧志孤本和稀见本都得以影印出版,而区内桂林旧志却没有得到影印出版。

六、桂林旧志整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桂林旧志文献调查可以发现,从整体来看,桂林旧志著录传承有序,不断发展,以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为起点,不断完善,至《广西方志提要》,已经解决了桂林旧志著录中的诸多讹误错漏;整理成果丰硕,26种已实现全文数字化,33种已影印出版,方便读者阅读和使用;广西区内桂林旧志的存藏也较全,除个别情况外,稀见的桂林旧志如《(景泰)桂林郡志》《(雍正)灵川县志》等在广西区图书馆或桂林图书馆都有抄本或复印本保存。但仍存在部分桂林旧志无影印整理本和全文数字化,重复建设,关注和研究较少等问题。

据笔者目前所见的影印本丛书和数据库,桂林旧志有18种无全文数字化本,有12种无影印本。包含三种情况:一是孤本或稀见本,存藏较少,难以获取。如《(民国)龙胜县志》二卷、《(民国)龙胜县志》四卷、《(民国)龙胜县志稿》上下二册,均藏于龙胜各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光绪)灌阳县志》为抄本,仅桂林图书馆和广西区图书馆有藏;《(康熙)平乐府志》刻本仅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有藏,上海图书馆和广西区图书馆仅有胶卷;《(光绪)修仁县志》稿本藏于天津图书馆,广西图书馆、桂林图书馆仅有抄本。二是因纂修年代、题名或内容与他本重复而被忽视。如《(民国)阳朔县志》有两部,一为张岳灵修,黎启勋纂;一为余次彭、金焕模修,徐新宪、莫乔庚等纂,两者内容重复较多。前者有影印本和数字化全文,而后者皆无。咸丰三年《纂集通览湘山志》二卷本,多承袭《(康熙)湘山志》,《(康熙)湘山志》有影印本和数字化全文,而《纂集通览湘山志》则难以见到。三是山志、寺志如《湘山志》《栖霞寺志》在很多目录中未著录,故在数字化或影印时出现遗漏情况。

表2 影印方志丛书收录桂林旧志情况表

与部分桂林旧志难以见到相对应的是,桂林旧志的整理和数字化存在重复建设情况。机构之间的壁垒导致合作不畅通,相关的整理和数字化成果没有互通互享,也没能及时吸收各自的整理成果并不断发展。《中国方志丛书》收录的9种桂林旧志,在多个数据库中都有。在已数字化和影印的桂林旧志中,有多个版本的旧志,往往只有同一版本多次影印和数字化,而其他版本则无,如《(嘉庆)临桂县志》有清嘉庆七年(1802)刻本、清光绪六年(1880)补刻本、清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三个版本,但目前影印和数字化的只有清光绪六年(1880)补刻本和清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清嘉庆七年(1802)刻本则未见。

近年来,广西旧志研究成果较多,广西旧志目录整理的单位主要来自两个系统:一是图书馆系统,以广西图书馆、桂林图书馆为代表,代表性人物是阳剑宏,整理出版了《广西文献名录》等;一个是方志办系统,整理出版了《广西方志提要》《广西佚志考录》《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等,代表性人物是陈相因。《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的编纂则整合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各方力量。但是桂林旧志的价值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繁荣的旧志整理潮流中,桂林旧志似乎是被忽略,目前还没有校点整理的桂林旧志问世。关于桂林旧志的关注和研究也较少,目前所见,研究成果有:《桂林地方志考略》[28]对从古至今的桂林旧志进行整体梳理,但是只局限在桂林市区,而不是桂林整个行政区域;《明代〈桂林郡志〉的编纂及其成书时间考辨》[29]通过对纂修者在桂林做官时间和志书编纂过程,推断此志当为建文年间纂修、景泰重刻;雷坚《(晋)〈始安记〉成书年代及作者考》[30]、黄权才《广西古代方志研究存在的问题商榷及相关考释》[31]分别对佚志《始安记》《桂林志》《清湘志》的作者及成书时间等问题进行考证。此外,桂林旧志较少受到应有的关注。

七、结 语

桂林旧志的整理和利用不仅具有学术意义,对广西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桂林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全国性知名度的城市,《(景泰)桂林郡志》是广西现存旧志中纂修时间最早的地方志,桂林旧志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广西居于前列。桂林不仅有山水,更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桂林旧志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对桂林旧志的整理和研究是迫在眉睫的时代需求。

根据以上调查我们知道,桂林旧志的整理已经具有较好的基础,只是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长期建设规划。旧志的整理和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统一规划,图书馆、方志馆等收藏单位通力合作,以点带面,逐个突破。首先,桂林旧志的影印、校点等整理工作应提上日程,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优先影印稀见本桂林旧志,优先校点整理具有重要价值的桂林旧志。其次,协同开展桂林旧志整理和数字化工作,最大程度整合各个单位资源,包括商业数据库和各单位自建数据库,节省社会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三是加强桂林旧志的研究与利用,充分发挥其在桂林文旅融合及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著录方志康熙
著录格式执行GB/T7714-2015《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著录格式执行GB/T7714-2015《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航空材料学报》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录附:《石渠宝笈》著录的圆明园旧藏书画目录
如此原因
设置方志学专业硕士学位探讨
康熙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