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2022-01-19 15:18刘娜
高教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三全育人辅导员

刘娜

摘  要:本科生导师是高校重要的一支专业教师队伍,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协同育人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通过实践,探索思教融合、导辅结合的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协同育人机制,归纳两支队伍导学导思、育德育才的具体举措,整合资源、建强队伍、协同联动,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作用,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三全育人;本科生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2-0161-04

Abstract: Mentors for undergraduates function a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faculty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arry out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whole-range education in three aspec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university counselors and mentors to work collaboratively. Based on practice, this thesis explores a cooperativ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ystem which combines the efforts of mentors with that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fuses teaching with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integrates instruction with auxiliary guide. It tries to summarize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those two teams in both academic and ideological guidance, as well as in talent and moral cultivation, so as to integrate resources, strengthen team building, establish coordin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eachers'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pragmatic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the whole-range education in three aspects; mentors for undergraduates; university counselor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明确了高校要树立“三全育人”工作理念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育人”是“三全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员、全程、全方位” 要求全体教职员工既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又要多岗位协同协作、互联互通,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实现各门课程、各个环节协同发力,将育人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方方面面,形成人人、时时、处处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需要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2];需要多元主体形成合作、互补、同步的协同效应,实现教育教学有温度,思想引领有力度。近年来,本科生导师制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进行思想、学业、科研、规划等方面的全程指导,形成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互动式育人模式[3],在高校逐步推广并取得良好实效。本科生导师和辅导员作为当前高校育人主体中的两大生力军,肩负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重任,两支队伍协同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大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一、高校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

(一)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协同育人,是践行“三全育人”工作理念的生动体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4]。

本科生导师作为专业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等重要职责,能够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学生提供从课程学习到科研训练以及思想、生活、深造、就业等大学阶段各个环节的直接指导。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也是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全程关注陪伴者和教育引导者。构建两只队伍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双方密切合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开展的重要保障,是辅导员与专业教师队伍践行“三全育人”工作理念、落实“三全育人”要求的生动体现。

(二)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协同育人,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在个性特征、素质能力等方面呈现发展个性化、需求多样化,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高校在加强学生思想、学业、创新、科研、实践、发展规划各方面的任务日益艰巨,大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本科生导师通过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教学实践主渠道,并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发挥引领作用,从知识、道德心理、规划等层面对学生进行引导。辅导员通过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本职工作,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队伍协同配合,才能更好地整合优势教育资源,有效贯通第一与第二课堂,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学业发展困惑,加强专业发展规划,实现学生教育管理的前瞻性与预警性,保证智育和德育的相互促进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进而提高育人质量,实现1+1>2的效果。

(三)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协同育人,是促进思教融合、队伍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

高校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初心,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5],辅导员与专业教师既要守好思想阵地、课堂阵地,做好大学生信仰与初心的播种人,又要深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练就教书育人的真本领。

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协同育人,既能够明确育人主体工作责任与分工,又能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育工作全面覆盖,互相促进、补齐短板,共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对于本科生导师而言,通过与辅导员的协同合作,多平台参与学生指导交流,能迅速有效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不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1];通過与辅导员沟通和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本科生导师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学习动态和评教反馈,从而改善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对于辅导员而言,不仅要具备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素质,还要具备专业知识素质,最需要提升的恰恰是专业知识素质。[6]辅导员通过与本科生导师等专业教师队伍的联动配合,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专业知识和培养方向,实现更专业、共情地指导学生成长;在合作中借鉴与吸收专业教师的治学精神与科研方法,也能够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科学研究水平,更加有利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协同育人现状及调研分析

(一)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协同育人现状

从角色定位和育人职能来看:就传统工作而言,高校辅导员以德育为主,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身为专业教师的本科生导师以智育为主,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教授,思政教育触及不多,角色观念及育人认知上的偏差,可能导致“教书”与“育人”出现分裂。

从工作内容和学情跟踪来看:本科生导师在第一课堂负责本学科的教学、科研与实践指导;辅导员侧重在第二课堂进行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学习情况整体性连续性,课堂内外的学习行为表现,学生集体学风情况和个体差异性学习实效,两支队伍的主体责任不明晰、及时交流不够,容易出现盲区。

从管理机制上和激励考核看:辅导员队伍由高校学工部门和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管理,本科生导师作为专业教师由教学部门、学院和具体的教学科研系所负责,两支队伍之间的沟通联动需要机制建设和制度保障。传统的考评体系中对专业教师集中在教学科研上,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实践、学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热情。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当专业教师被冠以“本科生导师”这一殊荣和使命后,其育人意义更加凸显,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的工作职能也产生了密切关联,两支队伍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协同机制,以学生为主体,联动互通、教辅相长,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

从实践角度而言,当前部分高校在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在两只队伍协同育人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经验。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作为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注重以新思政观引领改革,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推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导师、班主任、辅导员育人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导师主导、授课教师主教、班主任和辅导员辅助、研究生协助、高年级本科生参与”的“六位一体”本科生全程导师制育人模式[7],围绕立德树人、学风学业、创新创业、生涯规划等对大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在院系层面,如何进一步明确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主责任务和工作联动,构建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路径和可示范可推广的具体举措,深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有待归纳研究。

(二)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协同育人工作实践调研

笔者以参与本科生导师制实践工作的北京科技大学“工科试验班”学生为样本开展调研。一方面在各高校开展新工科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大类招生的大趋势下,“工科试验班”作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工程科技拔尖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的“试验田”,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另一方面,“工科试验班”是学校落实教育部“卓越计划”的具体推进单位,以“学科融合、实践创新”为特色,与全国各高校荣誉学院、书院制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密切契合,具有示范性。在培养模式上,“工科试验班”依托学校六大优势学科进行大类招生,每位学生入校后即配备一名本科生导师,实行导师的全过程指导,帮助学生制定符合个性化发展的专业培养计划,指导学生全程开展研究型学习和科技创新;在师资队伍上,为试验班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的本科生导师420名,覆盖学校12个教学科研单位,教师分布广泛,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协同育人既紧迫又重要,具有应用实践价值和推广性。

此次调研面向参与本科生导师工作的464名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456份,详细了解学生与其导师的交流情况、学生在导师指导方面的需求、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协同工作的实施效果及建议。

根据调研,95.4%的学生每学期与导师交流2~4次,38%的学生每月与导师交流1~2次。84.87%的学生在交流方式上多为现场会面式与导师进行交流。除了交流学业进展,学生们还可以参加导师的教学科研梯队组会、科创实践项目、进入实验室集体活动、答辩观摩学习、午餐会等。总体而言,辅导员需督促学生加强与导师主动联系的意识。在学生对导师指导上的需求方面(多选),80.26%的学生希望导师给予专业发展方面的指导,62.5%的学生希望导师给予科研项目方面的指导,61.18%的学生希望导师给予科创竞赛方面的指导,50%以上的学生还希望导师给予保研考研、学习内容与方法、实习就业上的指导。在导师制工作活动平台及形式方面,63.82%的学生希望学院和辅导员进一步开拓平台,进行导师研究领域相关内容主题讲座沙龙等。50%以上的学生认为本科生导师工作实施后,在“加强专业认识与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更加适应大学生活”“逐渐明晰发展方向”方面有成效,并希望与导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学长加强专业前沿与规划、成长经验分享等交流,学生们对于交流平台建设和对专业发展成长上的指导比较迫切。

结合调研分析,实现辅导员与导师队伍协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需要加强“辅导员与来自各培养单位的本科生导师联系联动机制建设”“本科生导师及学长指导互动平台建设”“促进学生主动与导师进行联系的具体举措与实效”等方向的努力,切实发挥本科生导师在立德树人、学业指导、学术指导、规划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三、“三全育人”视角下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协同育人路径探析

大学生通过本科生导师的仁爱指导积累知识技能,通过辅导员的关怀帮助实现全面发展,在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协同培育下,明晰方向、健康成长。通过全员行动、全程衔接、全方位发力,构建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协同育人机制和具体举措,解决学生成长中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怎样做人等问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进师生情谊、增强学生爱校情怀,打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育人共同体、谱写“三全育人”合奏曲。

(一)思教融合、导辅结合,“1+2+3”绘制育人“合奏譜”

以学生为主体,以辅导员及本科生导师为主导,构建三段式“1+2+3”协同育人模式,实现思教融合、导辅结合的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协同育人工作传承发展。三阶段即面向本科生导师,探索建设“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学生指导交流机制,点、线、面结合,导、辅、生联动。学期初辅导员切实了解学生发展需求及特点,结合教学管理工作形成调研工作报告,为学院和本科生导师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学期中举办学生代表座谈会、导师制工作调研,开展导师工作研讨会议进行阶段交流反馈;学期末以学生学业为重点,向本科生导师进行学生综合表现汇报。每学期全程中,辅导员通过深入宿舍、进入课堂、参与实践环节等,了解学生对导师制的期望诉求及困惑,随时与导师进行一对一联系沟通。

(二)选优配强、完善机制,全员行动奏起育人“大合唱”

建强队伍,压实责任。在学校范围内为学生选聘专业对口的本科生导师,并根据学生的专业转换及时进行专业导师的更换更新,保障指导不断线;明确职责,完善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考核办法、激励政策,每年开展学生评议导师工作实效调研,根据评议情况主动与本科生导师所在单位加强工作沟通与反馈,确保导师制工作行稳致远。

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建立本科生导师与辅导员工作交流研讨机制、定期联系沟通制度,每学年召开本科生导师、辅导员工作联动交流会,反馈学生与导师交流实效与工作建议;建设完善学生主动与导师定期联系制度,将学生与导师联系进展与效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改进评奖评优制度;通过家长信、电话、邮件等每年向学生家长介绍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与效果进展,多管齐下促进学生与导师主动交流。

(三)导学导思、育德育才,全程衔接演绎育人“主旋律”

对话成长、共生共长。自学生入校起,辅导员便将本科生导师制内容融入“我的专业发展”“我的成长平衡”等新生成长对话课主题中,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导师制相关内容;在每学期的学生主题班团会议、学风研讨会上邀请老师参加,搭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日常与主题相结合的全程交流桥梁,将本科生导师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环节,确保举措落地见效。

一人一册、一事一报。在学校导师工作手册基础上,为每名学生制作《本科生与导师交流联系记录册》,每月督促做好交流记录和收获总结,倡导学生在与导师联系前后做好准备和归纳总结;结合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发展需求及特点,每学期将学生综合表现及阶段性成绩单向本科生导师一对一进行反馈,评估导师指导效果,切实促进导师在学生思想、学业、学术科研和成长规划指导上的作用发挥。

(四)协同发力、精准施策,全方位发力唱响育人“最强音”

多方协作、优势互补。围绕学生需求、导师主导、导员辅导、学长引导、家长督导,建立思教融合、导辅结合、本研一体的多方协作工作模式;推进本科生导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纵向链式学习科研团队建设,根据学生学业、创新创业、深造就业等开展个性化指导,形成“我的导师即是你的导师,我的现在即是你的未来”理念。

建设品牌、选树典型。加强“导师加油站”等师生互动平台、品牌建设,在新生入学、分选专业、保研深造等重要节点和环节邀请各专业导师开展专业教育、科研指导、发展抉择等专题讲座;开展“卓越青年成长课堂”,邀请本研学长开展专业交流、学术三分钟展示;依托新媒体平台,推进“导师说、导员说、学长说、学子说”等主题活动。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地将本科生导师制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2]教育部网站.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2020-5-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253/202005/t20200511_452697.html.

[3]杨仁树.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6(9):11-13.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2-28(1).

[5]在教师节到来之际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

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强调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N].人民日报,2020-9-10(1).

[6]彭庆红.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3):90-94.

[7]武贵龙.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20(4):144-148.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三全育人辅导员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