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BRAF V600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2022-01-20 02:44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4期
关键词:敏感度基因突变良性

郭 玲

(常州市武进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常州 213100)

甲状腺癌(thyriod carcinoma, T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此病的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3]。如何准确地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提高TC 筛查的准确率是目前临床上研究的热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人群多存在内分泌紊乱的情况,其发生TC 的风险较高[4-5]。大量的研究表明,BRAF V600 基因突变与TC 的发生密切相关[6-7]。本文对常州市武进区中医医院接诊的170 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肥胖、BRAF V600 基因突变与TC 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常州市武进区中医医院接诊的170 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初治甲状腺结节患者;具有较好沟通能力的患者;愿意配合本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具有进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指征的患者。其排除标准是:复发性TC 患者;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合并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有其他部位肿瘤的患者;合并有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这些患者中有男41 例,女129 例;其年龄为28 ~67 岁,平均年龄(44.16±5.28)岁;其体重为48 ~83 kg,平均体重(68.23±10.21)kg;其甲状腺结节的最大径为1.2 ~2.7 cm,平均甲状腺结节的最大径(2.23±0.42)cm。

1.2 方法

测量这些患者的体重,计算其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其是否存在BRAF V600 基因突变。对其进行病理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118 例TC 患者,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15 例,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3 例)和良性组(52 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根据患者的BMI 将其胖瘦程度分为偏瘦、体重正常、体重过重和肥胖四个等级。偏瘦:患者的BMI ≤18.4 ;体重正常:患者的BMI 为18.5 ~23.9 ;体重过重:患者的BMI为24.0 ~27.9 ;肥胖:患者的BMI ≥28.0[8-9]。进行BRAF V600 基因突变检测的方法是:取患者的穿刺冲洗液,使用专用DNA 提取试剂盒(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提取患者的基因组DNA,使用荧光定量PCR 仪和人类BRAF 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对上述样本进行检测。△Ct ≥28 表示检测结果为阳性,△Ct <28 表示检测结果为阴性[10]。

1.3 观察指标

1)对比恶性组患者与良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2)分析TC 发生的影响因素。3)对比用BMI 检测、BRAF V600 基因突变检测、BMI+BRAF V600 基因突变检测诊断TC 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的年龄、体重等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其中BMI ≥28.0 的患者、发生BRAF V600 基因突变患者的占比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TC 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恶性组患者与良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恶性组患者的体重为(72.27±10.18)kg,其中BMI ≥28.0 的患者、发生BRAF V600 基因突变患者的占比分别为64.41%、61.86%。良性组患者的体重为(59.29±10.29)kg,其中BMI ≥28.0 的患者、发生BRAF V600 基因突变患者的占比分别为5.77%、3.85%。恶性组患者的体重大于良性组患者,其中BMI ≥28.0 的患者、发生BRAF V600 基因突变患者的占比均高于良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恶性组患者与良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分析TC 发生的影响因素

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体重、BMI、BRAF V600 基因突变情况均为TC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详见表2。

表2 对TC 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

2.3 用三种检测方法诊断TC 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用BMI 检测诊断TC 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4.41%、78.85%、68.82%, 用BRAF V600 基因突变检测诊断TC 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1.86%、96.15%、72.35%,用BMI+BRAF V600 基因突变检测诊断TC 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0.51%、98.07%、85.88%。与采用BMI 检测、BRAF V600 基因突变检测相比,采用BMI+BRAF V600 基因突变检测诊断TC 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较高,P<0.05。详见表3。

表3 用三种检测方法诊断TC 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3 讨论

BRAF 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位于人类7 号染色体上,负责编码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11-12]。有研究指出,多种癌症(包括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TC 等)的发生都与患者存在BRAF 基因突变密切相关[13-14]。有学者认为,BRAF 基因突变可作为辅助诊断TC 的有效指标。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恶性组患者的体重大于良性组患者,其中BMI ≥28.0 的患者、发生BRAF V600 基因突变患者的占比均高于良性组患者,P<0.05。这提示,体重、BMI、BRAF V600 基因突变情况可能是TC 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证实,体重、BMI、BRAF V600 基因突变情况均为TC 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见,体型肥胖与TC 的发生密切相关。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肥胖人群常存在内分泌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异常等情况,而这些情况可能与TC 的发生有关。另外,肥胖患者颈部的脂肪较多,位于其甲状腺内的包块不易被发现,即使是进行有创穿刺,也不容易将病变细胞提取出来,故其甲状腺结节易发展为TC[15-16]。有研究指出,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应注意控制体重,并积极地调节内分泌,以降低其发生TC 的风险[17-18]。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采用BMI 检测、BRAF V600基因突变检测相比,采用BMI+BRAF V600 基因突变检测诊断TC 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较高,P<0.05。这表明,BMI+BRAF V600 基因突变检测在诊断TC 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本研究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存在着一些不足,后续的研究中我们会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BMI+BRAF V600基因突变检测在诊断TC 中的应用价值,并加深研究层面,分析肥胖、BRAF V600 基因突变促进TC 发生的机制。

综上所述,肥胖、BRAF V600 基因突变与TC 的发生密切相关,BMI+BRAF V600 基因突变检测在诊断TC 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临床医生应对上述情况予以关注。

猜你喜欢
敏感度基因突变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复习导航
跨文化敏感度综述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