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RCHOP方案治疗不同组织学亚型滤泡性淋巴瘤3级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01-20 08:09陈菲菲阿孜古丽麦合麦提承璐雅王伟光庄静丽程志祥王志梅季丽莉葛晓雯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样本量亚型淋巴瘤

陈菲菲, 阿孜古丽·麦合麦提,2, 魏 征, 承璐雅, 王伟光, 庄静丽, 袁 玲, 程志祥, 王志梅, 季丽莉, 葛晓雯, 刘 澎*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 上海 200032 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乌鲁木齐 830000 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上海 200032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是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2001年,WHO根据每个高倍镜视野中心母细胞数,将FL分为1~3级;根据是否保留中心细胞,将FL 3级分为3A级和3B级[1]。FL 3级是较罕见的FL亚型,占FL的10%~20%。目前,FL 3B级临床一般按侵袭性淋巴瘤,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的方案治疗,但针对FL 3A级的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而针对FL患者设计的临床试验往往不包含FL 3B级患者。因此,目前缺乏基于统一治疗方案的不同组织学亚型FL 3级患者的预后评估研究。

FL 3A级是FL惰性状态和侵袭状态的中间过程。FL 3A级与侵袭性FL相比,理论上应有更优的预后。但前期研究[2-4]显示,接受标准一线方案RCHOP治疗的FL 3A级与侵袭性FL患者预后相似。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小,最大的样本量只有50例。而最近的一项纳入218例FL 3级患者的研究[5]显示,侵袭性FL在PFS明显优于FL 3A级,但是这些患者的治疗方案不统一。因此,本研究探讨基于RCHOP方案一线治疗的FL 3A级和侵袭性F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初诊并接受一线RCHOP方案治疗的FL 3级患者61例,分为FL 3A级组(n=42)和侵袭性FL组(n=19)。侵袭性FL组包括FL 3A级合并FL 3B级2例、FL 3B级8例和FL 3级伴DLBCL成分9例。患者均经2位独立的病理科医生根据WHO标准诊断。若诊断有异议,则经3位及以上病理科医生讨论后最终诊断。纳入标准:同时满足(1)根据WHO标准病理证实的FL 3级患者;(2)接受RCHOP方案一线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符合以下1项,(1)FL 3级合并FL 1、2级成分;(2)FL 3级未分3A级或3B级(无法纳入FL 3A组及侵袭性FL组);(3)低级别滤泡淋巴瘤治疗后进展为FL 3级患者。本研究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B2017-033R),所有患者均知情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案与疗效评估 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方案的一线治疗,即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表柔比星/脂质体多柔比星、长春新碱/长春地辛以及泼尼松,每3周重复1次,年龄大于75岁的患者可采用R-miniCHOP。疗效评估根据Lugano疗效标准[6],在接受RCHOP方案3~4周期和6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之后2年内每3个月评估病情,2年后每6~12个月评估病情。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R语言统计软件(4.0.2)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总生存期(OS)时间定义为从疾病诊断至死亡或末次随访的时间间隔。无进展生存期(PFS)时间定义为从疾病诊断至进展、复发、死亡或末次随访的时间间隔。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只有少数患者发生死亡,故仅对PFS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47例患者完成6周期的RCHOP方案,10例患者因疾病进展或不耐受改用其他二线方案,1例患者在5疗程后死亡,3例患者在中期评估前失访。17例患者根据主诊医生意见和(或)患者本人意愿接受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

结果(表1)显示:FL 3A级组和侵袭性FL组的性别、年龄、β2微球蛋白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AnnArbor分期、B组症状、骨髓受累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3(28~84)岁,34例(55.7%)为女性。50例(82.0%)患者为AnnArbor分期Ⅲ~Ⅳ期。22例(36.1%)患者骨髓受累。2组患者预后相关指标,即FL IPI-1评分、 FL IPI-2评分、IPI评分和PRIMA-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13例(31.0%)FL 3A级患者和4例(21.1%)侵袭性FL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

表1 FL 3级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n(%)

2.2 预后情况分析 中位随访时间为40.2(1.7~142.2)个月,15例FL 3A级患者和5例侵袭性FL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或复发,1例FL 3A级患者和3例侵袭性FL患者因疾病死亡。7例经活检证实疾病进展或复发的患者中,1例FL 3B级患者进展为更高级别的淋巴瘤,即DLBCL(非生发中心型)。结果(图1)显示:FL 3A级组和侵袭性FL组患者3年的OS率为97.1%(95%CI 91.5%~100%)和81.9%(95%CI 65.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1)。2组的3年PFS率分别为69.1%(95%CI 55.9%~85.5%)和71.1%(95%CI 52.5%~9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侵袭性FL患者接收RCHOP一线治疗约2年后出现PFS平台期。

图 1 RCHOP一线治疗FL 3A级组和侵袭性FL组患者生存分析

2.3 RCHOP一线治疗FL 3级患者PFS影响因素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2)显示:侵袭性FL组发生进展的风险是FL 3A级组的0.73(95%CI 0.26~2.02,P= 0.546)。≥2个结外受累患者和PRIMA-PI高危患者更易发生疾病进展,HR分别为2.45(95%CI 0.98~6.15)和2.52(95%CI 0.91~6.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妥昔单抗维持与患者的PFS无统计学差异,HR为0.76(95%CI 0.27~2.08)。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FL 3A级组较侵袭性FL组发生疾病进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02)。

表 2 RCHOP一线治疗影响FL 3级患者PFS的单因素分析

3 讨 论

FL 3级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没有明确的统一治疗方案。因此,临床一直缺乏基于不同组织学亚型FL 3级患者的准确预后评估。从FL 3A级到FL 3B级,再到FL 3级伴DLBCL成分是FL3级向侵袭性进化的过程。总的来说,FL 3B级被认为是侵袭性淋巴瘤,但FL 3A级却存在争议。生物学上,FL 3B级患者常伴IRF4/MUM1阳性,CD10可阴性,BCL2重排较少[6]。而且,FL 3B级或FL 3B级伴DLBCL成分患者常伴Ki-67表达水平更高[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一线接受RCHOP方案的患者中,FL 3A级患者OS优于侵袭性FL。在利妥昔单抗时代,绝大多数研究[7-9]显示,FL 3A级患者OS有一定优势,可能是由于样本量较小,均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Duarte等[10]和Wahlin等[11]的研究也与本研究结果一致,FL 3A级患者OS明显优于侵袭性FL。此外,与之前的很多研究[3, 4, 12-14]一致,本研究也提示FL 3A级和侵袭性FL患者PFS相似。值得注意的是,最近Xue等[5]研究显示侵袭性FL在PFS明显优于FL 3A级,本研究也观察到侵袭性FL有PFS的平台期。综上表明,FL 3A级患者与侵袭性FL预后不同,更易复发进展但总生存期长。

本研究纳入的对象FL 3级介入低级别FL和DLBCL。本研究提示组织学亚型对这些患者的预后有指导意义。FL和DLBCL有不同的预后模型。但是,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何种预后模型,如FL IPI-1、FL IPI-2、IPI和PRIMA指数,可以更好地区分FL 3级的高危患者。本研究显示,PRIMA指数在判断PFS的高危患者上可能优于其他模型。此外,结外受累≥2处的患者在PFS上显示劣势。本研究中利妥昔单抗维持不能延长PFS,可能因为仅少数患者(27.9%,17例)接受了利妥昔单抗的维持,并且其中包含了4例侵袭性FL患者。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研究[3, 14-15]提示:如老年、MYC重排、高ECOG积分、骨髓受累、受累淋巴结直径长、B组症状、大于4组淋巴结区累及、高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水平与FL 3级的不良PFS有关,但这些因素在不同的研究中不能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1)样本量较小,但FL 3级为罕见疾病,仅占FL的1/5,并且,在临床上这些患者往往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因此,本研究纳入了较大样本量的统一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患者。(2)中位随访时间仅为40.2个月,死亡患者所占比例不高。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FL 3A级患者在接受一线RCHOP方案治疗后,表现为不可治愈性,但OS较侵袭性FL有优势。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案,如添加来那度胺、BCL2抑制剂等进一步改善FL 3级患者预后。本研究为回顾性的单中心研究,纳入的样本量也较有限。因此,这些结果需要后续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此外,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生物标志物和构建预后模型,以便更好地区分FL 3级的高危患者。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样本量亚型淋巴瘤
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
一种基于进化算法的概化理论最佳样本量估计新方法:兼与三种传统方法比较*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2012—2018年长春市手足口病非肠道病毒A组71型肠道病毒V P1基因特征分析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网络Meta分析研究进展系列(二十):网络Meta分析的样本量计算及精确性评估
家系抽样大小对云南松遗传力估算的影响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