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探索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路径

2022-01-20 11:05顾娟
中华建设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评价课程

顾娟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作为2021年国家新版专业目录中工程造价专业中重点专业核心课程,作为未来从事工程造价编制、建筑经济管控、企业定额编审等职业岗位人员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湖北省于2020年开始实行二级造价师职业资格考试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集造价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诚信、严谨负责的职业态度为一体,为此,课程紧跟建筑行业的市场发展和岗位需要,将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相融合,旨在培养具备崇高的道德情操、优秀职业品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人。

一、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课程授课对象为第四学期的高年级学生,在即将毕业踏上工作岗位之际通过课程学习见微知著,加深对祖国发展进步的理解,形成主人翁意识为祖国建设谋篇布局,因此,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设计思路,创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项目实践”的层级发展,实现纯专业课程到课程思政极为重要。

1.重构课程体系,系统建立德育和智育相融式课程标准。改变过去纯专业理论知识的单一讲授模式,通过系统梳理课程内容,将极具新时代中国特色建筑业文化教育思想元素融入课程标准中,建立“以工程造价计量与计价两大专业技术技能为载体,贯穿思政教育理念,深度融入思政案例,形成具有工程造价思政特色的专业知识课程体系”,达到拓宽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摄入渠道的同时,贯穿正确的职业精神和价值取向、树立建筑业“大思政”格局的目的。

2.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炼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涵。在当今建筑业高速发展期,工程造价涉及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其额度大、运营风险高,造价从业人员作为工程经济管控的关键人,直接关系到项目投资回报和工程经济成本的高低,通过“大思政”的视角巧妙融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最新工程造价管理的思政教育成果,即以“建筑业创新发展案例”启发心灵智慧、以“行业准则和审核标准”引导执业规范、以“从业岗位人物故事”感悟职业精神、以“抗疫期间火神山等建设项目有序组织、规范管理”激发爱国情感,将新时期工匠精神和时代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

3.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和项目实践双向融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实训、项目实践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价值取向的同时,发挥积极、正面的执业导向,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爱岗敬业、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

1.确定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定位

树立坚定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在培养计划中明确课程思政与教学的关联性和融入度,强调其在教学中的定位,强化课程思政推进模式和力度,使课程思政的实施更具有指导性和广泛性。

2.将课程思政嵌入课程目标设计中

课程思政全面融入课程总体目标以及知识、技能、素质等子目标设计中,将对教学标准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进一步明确指导方向。同时,也要对教学大纲、教案、讲义确定统一的编写体例,以全面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运用。

3.在课程教学标准中将课程思政元素具体化

在教学标准中明确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对应关系,将思政元素在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具体化。通过全面梳理,本课程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计量、建筑工程计价两个方面,这是学生在从业中会随时考验其执业道德及社会价值观的部分,具备特色鲜明的思政元素,具体包括:

(1)建筑工程计量部分,嵌入“精益求精、大国工匠”精神。工程量计算准确与否是建筑工程项目能否杜绝算量错误造成资源浪费的首要,要求学生秉承“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专业态度。

(2)建筑工程计价部分,嵌入“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工程计价活动直接决定建设资金经济效益及项目的社会效果,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严谨务实、廉政执业的工作作风,还兼具“家、国、天下”的大局观。

表1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思政元素发掘与融合设计

4.教学全过程贯穿思政意识,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全过程中借助“智慧教学”平台贯穿思政意识,设计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

(1)课程思政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线上互动、讨论交流、编写实训成果等教学全过程。利用造价编审正反面事件、教育信息资源等工程思政案例库,适当进行指引和引导,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职业素养的同时提升专业技能,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获得感,深化思政课堂革命。

(2)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项目实践,将课程思政在实践中融通,实现思政与实践学习的相互映衬、相互影响,让学生切身体会思政感悟,自觉践行职业素质,提升学习的内生动力。

(3)通过“互联网+”创设教学情境,以小组讨论、团队协作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以融合呈现,提高学生勇于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提高思政认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思政考核评价实施与践行

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其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也将从过去单一的仅仅从专业维度进行的教学与学习评价体系向职业素养、文化传承和责任担当等多维度的方向延展,以适应课程思政考核评价的教学改革需要。

1.考核评价的方法机制建设

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学评价与思政目标、专业技能充分融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实施混合式考核评价方式,从教学、学用和知行等多环节,将思政元素全面融入到课程评价中,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2.评价方法

在评价方法中融合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全方位融入思政教学评价目标。

评价总成绩 = 阶段性评价(75%)+ 终结性评价(25%)。其中:阶段性评价 = 课前线上自主学习(15%)+课程思政任务点(20%)+ 课内师生互动、实训互助协作学习能力(20%)+ 课后学生线上讨论交流、作业成果(20%)。

加强阶段性评价,不仅包括对专业技能的学习表现的考核,也大量融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政治意识、社会责任)、技能素养(务实创新、团队协作)、学习态度(刻苦钻研、勤奋努力)、自我提升(主动思考、融会贯通)等多个方面的考核指标。通过综合评价,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四、后续推进和思考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依托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已建设成为了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近年来在社会需求和思政教育改革的浪潮下,课程加强思政建设,以课程育人为抓手,紧跟课程思政格局,从教学总体设计、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方面实践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推动课程思政改革与全面发展。

后续还要进一步加大课程思政改革力度,加强遴选和推广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争取更多的行业、企事业单位的教学资源,打造成为具有建设行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在丰富思政内涵的同时,也要着重辐射和带动其他课程思政建设,引领思政改革不断前行。要进一步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支持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实践研修,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育人氛围,增强教师思政育人意识,全面促进课程思政改革的推进力度,强化教育教学改革成效。

猜你喜欢
思政评价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