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开展“1+X”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以县域内某小学为案例分析

2022-01-20 11:44南天涯陈飞文荣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花园足球校园

南天涯,陈飞,文荣

(1.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教学部,四川 江油 621709;2.民办四川天一学院 体育教学部,四川 绵竹 618200;3.江油一中,四川 江油 621709)

1 研究背景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指导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1]。校园足球的目的之一是以足球项目为特色课程,带动其他项目发展,提高校园体育的质量,增强学生健康体质。但是当前还是有部分学校只抓成绩,忽略全体,与初心背道而驰,在校园足球如何与其他运动项目共同发展和校园足球的教学、训练、比赛等工作该如何协调等问题上仍然难以平衡[2]。研究认为上述学校的体育难题,正是由于缺乏明确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从而直接影响了校园足球的成果。因此,基于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的视角,以县域内某足球特色学校开展“1+X”课程教学模式为案例进行分析,探索校园足球如何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协调解决其他各类问题,同时为校园足球的发展道路提供实践经验。本研究为2020年度绵阳市“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专项课题“县域内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女足人才培养实践研究”的子课题。

2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开展“1+X”课程教学模式的效果与意义

2.1 协调与其他体育项目共同发展的问题

“1+X”建设路径的逻辑关系是以学生本体层为核心,以运动参与和培养兴趣为出发点[3],使其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以足球项目为特色课程,带动其他运动项目的发展,提高校园体育质量,增强学生健康体质。校园足球与“1+X”课程教学模式理念相似,不谋而合。研究对象四川省江油市花园小学(以下简称花园小学)2015年开展“1+X”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以来,主要是以足球特色项目来带动篮球、排球、田径、武术等其他项目的发展。首先,学校对1至2年级全体学生进行足球教学与训练,让学生接触足球、了解足球、体验足球;其次,学生3至4年级时,针对学校25%左右的、擅长或喜爱足球的同学进行“集中制”“特色班”的训练,余下75%左右的同学接触学习其他项目,如:篮球、排球、田径、武术等;最后,学生5至6年级时,只留下10%左右的学生继续进行高水平足球训练,同时代表学校参加比赛,选拔升至初中足球特色学校,甚至签约职业俱乐部作为后备人才培养。而在其他项目表现突出的学生,同样可以选拔输送,进行专业训练,为学校和地区争光。未进行专业训练的学生可以培养成为终身运动的受益者,热爱足球的实践者。花园小学通过“1+X”课程教学改革,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不同的运动项目,实现百花齐放,有效地避免了校园足球遏制其他项目发展的问题。

2.2 解决全体学生体育锻炼的问题

“一校一品”工程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运动技能,所以必须解决运动技能教学“低级重复”的问题[4],避免特色足球学校只搞足球,成立一支足球队,而不管其他学生的体育锻炼,导致校园足球追求金牌与短期成绩,全体学生的体质反而出现下降的现象。花园小学开展“1+X”课程教学改革,不以体育应试教学为目标,主要面对全体学生,以足球运动推动全体学生锻炼,防止学校出现“蜻蜓点水”或“浅尝辄止”的情况,提倡“一生一长”。对体育特长学生以“课外俱乐部”和“走训制”的形式,使其学习到更为精湛的足球技术,让其他一般体育爱好者成为终身体育的受益者。当然,如果有学生“后知后觉”达到体育特长学生的要求,同样可以进入校队,为学校争光。最终目标是学生课余时间走进学校体育场地运动,使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项目全面开花,学生的体育锻炼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有数据显示,花园小学2017年至2020年学生健康达标率逐年上升,2019年合格率达到95%。

2.3 保证优秀队员的训练、比赛与输送

校园足球成功的主要标志是当前足球教学训练和校内外竞赛同时蓬勃的发展。以前提倡的校园足球是每个学校有一个足球代表队外出比赛或者学校只进行有关足球的教学即可,甚至错误地认为:没有好的足球成绩就达不到校园足球好的效果[5]。花园小学足球结合“1+X”课程教学改革,有效地把校外比赛与校内班级足球联赛衔接在一起,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首先,安排学校1至2年级全体学生接触、体验足球,这些学生是学校开展校内班级联赛的基础,也是进入3至4年级继续学习足球的后备军;其次,3至4年级选取队员代表学校参加区县、地级市乃至省里U系列比赛,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在升至5至6年级后继续深造;最后,针对5至6年级的精英足球队员可以继续参加各类U系列比赛,同时可以进入课外足球俱乐部训练,成为省市优秀足球后备人才,代表省市参加全国校园足球比赛,也获得过各级“校园足球最佳阵容”“中国校园足球小将”等荣誉称号。花园小学通过“1+X”课程教学体系使班级联赛促动校内外比赛,把高水平运动队与校内足球联赛有机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3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开展“1+X”课程教学模式成功的六个象征性标志

3.1 县域内科学的顶层设计

任何一个体系要获得成功,都必须有一个关于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6]。顶层设计属于管理范畴,抓校园足球首要任务就是抓管理工作[7]。花园小学校园足球取得成功,得益于教育和体育局制定了关于足球人才培养、输送、升学的相关机制,加速推进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教育和体育局统一协调区域内足球人才升学衔接问题,建立相关机制,对学校招收足球特长生的名额与条件进行统一规定,达到“踢好球,可以升重点中学”的目标,有效解决了学校校长与学生家长所担心的学生踢足球只会耽误学习的问题;(2)学校层面对阻碍校园足球发展的“篱笆”进行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足球课程教学模式——“1+X”课程教学模式,完善分层教学、分层训练、分层管理的机制。在成立各年级精英队伍的同时,以足球项目为龙头,推动全校其他运动项目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健康体质;(3)建立创新、合作、共享机制,教育和体育局制定了学校与社会体育俱乐部合作机制,学校可以选择足球俱乐部的教练员进入校园指导训练,俱乐部与有足球天赋的学生签约,作为后备人才进行培养,但学生的学籍身份还在学校。学校同意社会资源融入学校足球项目,为学校购买足球教学与训练等相关器材设施,学校在相应的比赛与训练中给予宣传,但社会资源的输入不代表可以干涉足球教学与训练;(4)定期参加县域内学校之间的足球比赛,定期举行校园内班级足球联赛,加强交流,提升校园足球文化。

3.2 校内建立有效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花园小学通过“1+X”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地使校园足球与其他项目共同发展,同时把足球教学与训练分层次、有衔接的特色推行。首先,让低年级全体学生了解、体验足球,主要目标是增加足球学习人员的基数;其次,对足球有兴趣且能够掌握足球技能的一部分学生进行“集中制”足球训练,余下的学生体验其他运动项目。“集中制”训练的主要目标是选拔有足球天赋的学生进行足球专项课培训,同时培养一批能够成为足球深度爱好者的学生;第三,通过四年的训练后,教练选拔出10%左右的学生进入校队,主要目标是参加各种比赛,通过系统的足球专项课(训练课)使其成为优秀足球人才[8]。至此,花园小学的足球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了足球特色学校带动其他运动项目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了全校学生可以体验、理解足球,实现了全校30%学生对足球有兴趣,增加了校内足球联赛的参与者,使学生把足球及其他运动项目作为终身运动的项目。实现了学校里有梯队、有人才为学校争光,为上层输送后备足球力量的目标。具体的教育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花园小学“1+X”课程教学模式

3.3 构建学校、足协、俱乐部“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青少年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9],花园小学立足学校现实情况,以校园足球为基础,通过校内外合理的衔接配合,提升训练水平,挖掘足球后备人才进入初、高中特色足球学校。以四川职业俱乐部预备队和绵阳市足协青少年足球队为两翼带动,提高校内足球运动队的水平,推动整个区域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当前,四川省女足职业俱乐部每季度会选派足球梯队教练员到学校里定期指导和训练,观察优秀人才,同时也会邀请足球小将到足球俱乐部内试训或者观看中国女子甲级足球联赛。这种社会化与专业化的合作方式已经成为花园小学输送足球后备人才的常态化工作,与校园足球体系齐头并进。总之,校园足球人才发展有两条路径供优秀足球人才选择,首先是特别优秀的队员能够进入职业足球俱乐部,成为职业球员;其次是通过单招、高水平特招、统招等进入高校,继续学习深造。“三位一体”育人平台的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花园小学“三位一体”育人平台的框架

3.4 成立高水平运动队且取得优异成绩

花园小学为完成校园足球和《健康中国2030纲要》的“两条腿走路”的任务,紧紧依靠科学的顶层设计,拓宽足球人才输送渠道,合理地以体育课程改革为主线,开展课外足球“集中制”训练营,促进学生足球技术得到提高。同时,学校女子足球队代表学校的U8、U9、U10、U11四个年龄段在校园足球各级各类比赛中都是星耀小学组,如表1所示。其中有十几名女子足球运动员,通过足球考入本科院校,例如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等。当前有7名队员被职业足球俱乐部签约成为后备人才,其中,张琳艳入选国家女子成年队,罗海嘉、王粒臣入选国家女子足球少年队。

表1 学校女子足球队获得主要成绩一览表

3.5 组建完善的足球教师队伍

教练员的数量与质量是保证校园足球高水平运动队与开展校园足球联赛的核心要素。花园小学为改善教练员师资不足问题,在各梯队主要采用“开源节流”的方式。首先,向当地教体行政部门申请优秀骨干足球教师到学校代课;其次,由绵阳市足协不定期安排高级教练员进入学校进行指导技术;第三,与当地足球青训俱乐部深度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合作力度,提升合作效率[10],俱乐部对学校师资给予支持,并长期全方位的组织各年龄段的足球交流赛;第四,引进新足球教师和对校内足球教师进行培训深造。当前,花园小学足球梯队教师队伍结构相对合理,且全部是体育教育科班出身。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花园小学足球梯队教师情况

3.6 完成学生增强体质和掌握技能的任务

2020年《意见》指出,提升学校学生的体质健康,让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学校成立高水平运动队伍。花园小学贯彻了国家政策精神,牢记初心,大力推进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以“一校一品”和“1+X”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避免了小学生体育课堂“低级重复”,改善了当前体育教学的不良现状,实现了校内足球、田径、篮球等项目的蓬勃发展。近几年花园小学在省、市级小学组篮球、田径、武术、跆拳道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现了学生每年体质健康测试达标、校足球队在四川省内成绩优异和为俱乐部甚至国家专业队输送人才的目标;同时也实现了学校内35%左右的学生能够把足球项目作为终身运动项目来增强体质的构想。总之,花园小学开展“1+X”课程改革和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3.6.1 各年级段参训人数与分配情况。低年级段对应的学员是小学一年级与二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特点主要是活泼好动,课后作业等任务较少,并且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所以可以安排一周的课后训练为3次,在发展兴趣爱好的同时也让学生身心得到有效的锻炼。该校一、二年级的学生总人数为612人,男生310人,女生302人,其中参训人数为102人,男生50人,女生52人。体育教研室根据参训男女生比例将他们分为4个训练班,每班25人左右。

中等年级段对应的学员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稍显顽皮,课堂表现也更加积极活跃,所以课外活动需求大,可以安排一周课后训练为4次。该校三、四年级的学生总人数为623人,男生315人,女生308人,其中参训人数为90人,男生42人,女生48人。体育教研室根据参训男女生比例将他们分为4个训练班,每班20~25人。

高年级段的学生主要来自五、六年级,与前两个学段有所不同的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业负担有所加重,家长也更倾向于孩子的文化课学习,但根据我国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情况来看,高年级学生在保障文化课学习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身体活动,所以一周3次的体育课后训练也是有必要的。该校五、六年级的学生总人数为605人,男生305人,女生300人,其中参训人数为82人,男生40人,女生42人。体育教研室也根据参训男女生比例将他们分为4个训练班,每班20人左右。

3.6.2 各年级段训练方案。结合全校训练总纲与各年级之间学生差异,在保证参训学员不耽误学业的基础上,学校体育教研室与各梯队教练员制定了相应的训练方案。各年级段训练计划如表3所示。

表3 各年级段训练计划

4 结语

本研究对江油市花园小学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进行了分析:该小学以足球项目为抓手,成功实施“1+X”课程教学体系,改变了县域内小学体育“蜻蜓点水”或“浅尝辄止”的现象,在增强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同时,学校女子足球队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完成了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体育任务。期望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意见》的精神,汲取校园足球成功的实践经验,对学校足球教学内容进一步改革,脚踏实地遵循科学的体育教学训练规律,最终取得校园足球的革命性胜利。

猜你喜欢
花园足球校园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