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观察

2022-01-24 05:11
大医生 2021年20期
关键词:腹股沟炎性切口

陈 琼

(广州开发区医院外科,广东广州 510760)

成人腹股沟疝是一种外科常见病,患者往往表现为腹股沟部位有突出的外部肿块,平躺时用手轻推可回纳[1]。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先天性解剖异常、内环处缺陷、后天的腹横肌薄弱、腹内压过高等,该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2]。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常用术式,其主要是利用聚丙烯合成材料加强腹股沟管的结构,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其手术切口小、术后感染的概率较低,能够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3]。本研究通过对比2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炎性因子、VAS评分,分析术后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旨在总结出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于广州开发区医院收治的104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2例;年龄30~56岁,平均年龄(42.23±6.95)岁;病程5~52个月,平均病程(28.56±1.36)个月;类型:腹股沟斜疝19例,腹股沟直疝19例,复合型疝1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例;年龄29~56岁,平均年龄(41.95±6.82)岁;病程7~52个月,平均病程(28.67±1.29)个月;类型:腹股沟斜疝18例,腹股沟直疝18例,复合型疝1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广州开发区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纳入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2]并确诊;②有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①肾脏疾病患者;②高血压患者;③肿瘤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取平卧位,常规消毒腹股沟,并用无菌巾覆盖。在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线中点上方2 cm处斜切口,分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露出患者的疝囊、内环口、精索等组织。分离疝囊与精索粘连,使疝囊完全进入腹腔。重建内环口,在腹横筋膜前植入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并妥善固定补片,止血,缝合外斜肌腱膜、皮下脂肪组织、皮肤。

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TAPP治疗。病人开放上肢静脉通路,全麻后进行气管插管,约束固定。将负极板贴在患者大腿上,从双乳头水平向下至大腿1/3进行消毒,包括脐部和会阴消毒,共消毒3次。在患者脐部置入10 mm穿刺套管,将其作为观察孔,使形成气压保持在13 mmHg(1 mmHg=0.133 kPa)。在腹直肌外侧平脐水平和对侧腹直肌外侧脐下分别水平放置5 mm、12 mm的穿刺套管,形成辅助孔和主手术孔。将患者保持头低脚高,放置镜片,确定腹股沟疝的位置,从内环口上方弧形切开腹膜壁,进入腹膜前间隙,男性患者向下分离腹膜壁,露出精索和精索血管。女性患者切口位置与男性患者相同,逐层游离疝囊。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置入补片,暴露腹股沟韧带下外侧;根据大小进行网塞,置入网塞时与股环周围的几条重要韧带(陷窝韧带、耻骨梳韧带和腹股沟韧带)一起固定,再逐层关闭切口。完全止血后,测量分离面积,切割并平整合适的补片,并持续缝合腹膜。检查仪器数量正确后,取出气腹并关闭穿刺孔。两组患者术后均观察7 d。术后患者在生活上需要保持良好的态度,注意饮食调整,补充一些清淡食物。治疗后,腹股沟疝患者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切记不要疲劳,术后保持饮食平衡,减少食用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此外,注意伤口卫生,避免感染。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失血量根据称重法进行评估:失血量(g)=揩净全部失血后的纱布质量(g)-干纱布质量(g);1g计为1mL。出院标准为患者没有红肿渗出、腹部剧烈疼痛、尿潴留、严重咳嗽和便秘。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7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利用VAS评分[4]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疼痛越严重。③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尿潴留、切口积液。并发症总发生率=[(切口感染+尿潴留+切口积液)例数/总例数]×100%。④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分别于患者入院第2天早晨和术后24 h,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将血液放入生化管中,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5 min,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G1 900)进行测定。⑤比较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行配对t检验,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均长于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多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失血量(mL) 术后自主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 排气时间(d)对照组 52 25.60±5.10 15.80±2.90 25.60±2.40 6.21±2.50 5.90±1.70观察组 52 16.30±3.90 9.30±1.70 13.40±3.20 4.20±1.21 2.36±0.56 t值 10.446 13.944 21.994 5.219 14.26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1、7 d的VA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术后1 d相比,*P<0.05。VAS:视觉模拟评分法。

组别 例数 VAS评分术后1 d 术后7 d对照组 52 3.85±0.95 0.95±0.11*观察组 52 2.24±0.81 0.42±0.06*t值 9.300 25.984 P值 <0.05 <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4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对照组患者TNF-α、IL-6、hs-CRP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s)

注:与术前相比,*P<0.05。TNF -α:肿瘤坏死因子-α;IL -6:白细胞介素 -6;hs -CRP:超敏C-反应蛋白。

组别 例数 TNF-α(pg/mL) IL-6(pg/mL) hs-CRP(mg/L)术前 术后24 h 术前 术后24 h 术前 术后24 h对照组 52 22.06±2.16 22.39±3.59* 33.65±2.69 32.79±3.64* 31.62±2.96 31.77±3.01*观察组 52 22.35±2.06 21.87±2.37* 33.26±2.85 32.58±3.68* 31.95±2.94 31.67±2.95*t值 0.485 1.777 0.718 0.711 0.570 0.17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 两组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经过一年电话随访,对照组患者中6例复发,复发率为11.54%,观察组患者中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2,P< 0.05)。

3 讨论

大多数患者的腹股沟壁很薄,当患者发生便秘、咳嗽等疾病时,会长时间增加腹压,但处于虚弱状态时的腹部横筋膜难以承受巨大压力,易导致腹股沟疝的发生。轻度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疝高位结扎即可,无需过度修补腹股沟管结构,但如果患者病情严重,修复手术后伤口较大,术后会出现牵引痛等症状,甚至部分患者会复发。近年来,腹腔镜治疗在临床中应用逐渐广泛,该方法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手术创面,且可以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和压疮等危险情况,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5]。

腹腔镜下TAPP结合了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复发率低的优势,该补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抗感染能力[6]。此次研究结果中,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均长于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多于观察组(均P<0.05),提示腹腔镜下TAPP治疗腹股沟疝能够缩短手术用时和病程,加快患者恢复;对照组患者术后1、7 d的VA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均P<0.05),提示腹腔镜下TAPP治疗腹股沟疝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4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7.69%(P<0.05),提示腹腔下TAPP治疗腹股沟疝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 h,对照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抑制炎症反应效果相当;经过一年电话随访,对照组患者复发率高于观察组(P<0.05),提示腹腔镜下TAPP治疗腹股沟疝能够避免患者术后疾病复发。这与汪自云[7]研究结果相同。分析原因如下:由于采用三维网片修复技术替代传统手术的组织重叠缝合,不增加周围组织的张力,术后没有难以忍受的疼痛。由于缝合线少,减少了网塞引起的局部不适和神经损伤[8]。腹腔镜下TAPP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身机体结构进行腹横筋膜的重建,将患者薄弱区域进行修复,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手术过程发现出血点能及时进行止血,减少出血量[9]。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能够显著抑制炎性反应,缩短手术用时和患者恢复时间,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并发症和疾病复发的发生,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腹股沟炎性切口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腹股沟疝有哪些表现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股沟疝咋治